一封《人间信》
寄与山高水长
来源 | 果麦
01
“这是一本我从心底喊出来的书”
重新开始,并没有那么容易。
已经60岁的麦家,在人生中每次热闹喧嚣的时刻,都选择默默离开。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从乡村到军校,从军营到作家,每次选择的背后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麦家依然坚定地走去。
从头再来的代价,是11年间反复修改17遍,120万字删改到20万字才得以面世的《解密》;是煎熬8年,转型之作《人生海海》在痛苦与泪水,甚至是质疑中艰难诞生。
但选择往往都有ab面,a面是让人止步的困苦,b面是遵从内心的答复。
《解密》作为麦家的首部长篇小说,一战成名,蜚声中外。随后被影视剧偏爱的《暗算》《风声》更是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的开山之作。而转型之作《人生海海》更是一经面世,就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热销超350万册。
在蹭热度被奉为主流的快节奏时代,短短几年的时间早就瞬息万变、翻天覆地。人们来来去去,潮流变了又变。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作品将要面临的是怎样的世界。但在充满孤独与危险的文学之路上,麦家步履不停。
没有作家会不害怕被读者遗忘,麦家也是如此。但他依然选择要诚实面对内心。
从改了11年的《解密》,写了8年的《人生海海》,到这次创作5年的《人间信》,麦家曾坦言不是写得慢就代表写得好。但“慢”是自己写作的一种态度,谨慎、小心,走向内心的根系,走向更远更深处,这是他作为作家的责任心。
漫长的写作中,麦家不害怕与孤独共舞。
他说“热闹的喧嚣,对作家而言,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是一个敌人”。虽然他害怕被读者遗忘,但他认为,一个作家就应该被人遗忘,“当你被遗忘的时候,客观的东西才会出来”。
作品的评价交给读者,但对作品的创作留给作家。
对文字有着近乎洁癖般执着的麦家,要精确到每个“的”“了”都在正确的位置,才放心交给读者。这样对文字严谨、对自我严苛的作家,能够持续创作出令人惊喜的作品的原因,似乎早有答案了。
这次,麦家再度重新开始,以更加雄厚的笔力深入人性深处,在光明与黑暗的混沌边界探索,书写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起落沉浮。“《人生海海》是天下事,《人间信》是心里事”,每个人都会在其中寻找到自我的影像。
“《人间信》是一本我从心底喊出来的书。我想掂量人性深里的一些东西,和读者分享在挣扎中站起来的勇气。”
02
“家,越是远离,
这里的一切就越与你有关。”
成长的代价是什么?
忧郁的童年、争吵的父母、突发的意外……那些难以描述、不可言说,但又困扰我们一生的故事,在《人间信》中娓娓道来。
面对“做人脱了底,不作恶外人,只作贱自己和亲人”的浪荡父亲,以及被牵连裹挟的家人,“我”该何去何从?是与父亲决裂,违背千年来的伦理道德,背上不孝的骂名,还是默默忍受,在永无宁日的家庭中承受磨损,在过去的阴影里疲于奔命?
诸如这样艰难的选择,很多人都曾面临过。但当事人往往无法得知答案,以及选择背后将随之改变的人生。
在即将上映的奥斯卡获奖动画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宫崎骏将自己阴郁的童年,投射在主角身上,尽管已经成为世界级动画导演,但依然需要用一生治愈自己的童年,80多岁也还是被困在80年前的童年。
被童年困住的人,试图逃离童年。麦家曾因父子的误解,而走失在无数个寂寞的岁月。
故乡曾是麦家不愿回望的地方,但在外面的世界兜兜转转,终于明白,家就是这样无语又无解的地方,你越是远离,这里的一切就越跟你有关。出走之后呢,我们该如何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憾恨给人生埋下的巨变?
这本《人间信》写给每一个受困于生活中,失意的、迷茫的、不知所措的普通人。命运不仅是承受,还要奋力过招。书中除了记录下家庭成员之间的波涛汹涌,《人间信》还展现了个体在被命运倾轧的时刻迸发出的能量。书中的女性群像尤为动人——顶天立地的奶奶、逆来顺受的母亲、被生活烈火淬炼成老辣模样的小妹……一位位女性,缝补了这个破碎的人间。小说既书写了她们被辜负、被剥夺的一面,也以深情的笔触向她们如野草般的生命力致敬。
个体爱恨悲欢的背后,也有衣食生计,山川更易。富春江边人如何将毛竹放入洪流,换粮变钱,一间造纸作坊如何变成集体槽厂,日新月异的浪潮中,人们如何“开始疯狂追逐金子的炽热和身子的柔软”……一部《人间信》承载了无数声息歌哭,也提供了二十世纪中国江南村庄的微缩样本。
这次,在作品中回到童年的麦家,深入故乡的肌理,写不被承认的创伤和未被看见的痛苦,写爱与恨的循环往复,写给被过往和缺憾困住的人。
一封《人间信》,寄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