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要分类审查备案了。
两个核心信息点,一是5月31日前所有未完成备案的微短剧必须完成备案,包括二轮剧;二是短剧要分类备案、审核,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公开信息显示,有关部门已经上线专供微短剧的全新审查系统,投资总额达100万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审查;30万元(含)—100万元的“普通微短剧”省广电总局负责;30万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则与平台直接挂钩。
这对微短剧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则重磅消息,毒眸第一时间查阅国家广电总局及海南、江苏、浙江、山东等各省历年政策及最新通知,也同时联系了包括制片人、导演、编剧在内的多位行业从业者,共同探讨这一新规对行业的影响,并在与多位从业者的对话中,试图寻找一条更适合微短剧的长线发展道路。
短剧备案的全方位解读
短剧备案不是新鲜事儿,早在22年底总局对微短剧进行常规治理时,就曾提及相关事宜,但当时微短剧还是“野蛮生长”期,仍有部分短剧公司通过各种手段避开备案,尤其是小程序短剧爆火后,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
但此次新规明确指出,不仅是播出的微短剧,包括引流、推送的微短剧“均须持有《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完成相应上线报备登记程序,上线前必须在片头按相应格式要求标注《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号或节目登记备案号”。
对于目前仍存在的大量未经备案就上线播出的微短剧,新规也给出了对应解决办法。5月31日前,各平台要将未经备案上线播出的微短剧信息报所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目前江苏、海南已经内测微短剧备案系统,并对当地有关公司进行信息同步。值得注意的是,微短剧备案也开始按照总投资额进行分类。
翻看海南、江苏、浙江、山东等各省相关政策可以发现,过去三年间,微短剧备案审查基本都是按照程序,先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再在重点剧备案系统上提供材料完成备案。这个过程中,所有微短剧都不分量级,统一操作。
但这次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以海南省广电通知为例,目前微短剧按总投资额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重点微短剧”,指的是需要满足申报五大条件之一(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满足特殊题材、长短视频平台招商主推或在各终端首页首屏推荐播出、自愿按重点微短剧申报)的项目。这些微短剧仍按申报规划备案和成片审核,最终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
第二类是“普通微短剧”,划分标准是30万。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含)—100万元之间且非重点推荐的微短剧项目,需制作经营机构在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备案系统”上申报,由省局进行规划备案审核和成片审查。
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的被划作第三类——“其他微短剧”,由其播出的网络视听平台进行内容检查及版权核定,定期将审核剧目信息报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
简单来说,总投资额不同,负责方也不同。总投资额最大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普通微短剧”则是省广电总局负责,而体量最小的“其他微短剧”则与播出平台直接挂钩。
按投资额进行分类的方式,很容易让部分公司打起“阴阳合同”的主意。针对这一情况,此次新规也着重强调,“不得通过拉高或降低投资额的方式躲避审查。”
毒眸在与多位微短剧从业者的对谈中了解到,随着微短剧市场竞争激烈,现在的竖屏微短剧的成本水涨船高, 以前十几万一部戏的日子已经远去,现在想拍得好点,“最少也要三五十万。”
也就是说,这些以前或许可以经由平台“自审自播”的项目,如今都要通过播出平台或总局直接备案审核。如果拿爆款短剧的制作成本举例,情况的变化会更加直观。
小程序短剧方面,成本接近百万的《我在80年代当后妈》还能走省广电备案审核,成本200万的《黑莲花上位手册》就直接到了国家广电总局;长视频平台出品的十分钟微短剧更是几乎部部百万投资,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最新标准,同量级项目以后都要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审核。
30万以下的“其他微短剧”看似是审核流程里最“宽松”的,但也为平台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其实早在三月底,毒眸就已经注意到,平台开始完善小程序短剧备案流程。
同时,新规还强调,二轮剧也要完成备案审核。多位短剧从业者都和毒眸透露,首轮剧用安全剧情备案过审,二轮剧再填充“擦边内容”是部分公司的“基操”。从“二轮剧”也被纳入监管范围来看,此次新规对短剧行业的震动不小。
长线向好
“时间紧、任务重”是行业内对新规最直接的反应。
和长剧不同,微短剧走的是“高库存赛马”模式(点击阅读:短剧暴富的三个“流量密码”),以极高的效率批量产出内容,再通过投流测试爆款。
也正因如此,新规给人员构成本就相对精炼的短剧团队带来了最直接的考验:在6月到来之前,他们需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将目前拥有的大量的储备剧集统一标注证号及备案号。
由于新剧、二轮剧都要完善备案,而短剧目前备案数量巨大且增长迅速,新规所造成的外部压力也可以预见。据广电总局数据,微短剧全年备案数量从2021年的398部上升至2022年的2775部,同比增长近600%;2023年微短剧拍摄备案量已经高达3574部、97327集。
“这么多库存剧、二轮剧要审,短剧上新肯定变慢。”短剧制片人刘凯平这样认为,已有信息更是直接指出,“大量充库剧提交审核将严重影响整体的审核效率,特别是行业公司集中的省份,如杭州、西安等。”
但对于另一部分公司来说,新规出台让他们心中有一种“落听”的感觉。大梦传媒创始人、制片人徐梦认为,新规的出台代表着短剧以“正规影视”的方式被对待,而相应带来的备案审核对于一直按照备案、审核模式操作的影视公司来说,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徐梦还提到,账期变长、审查风险等因素,确实会“增加沟通和时间成本”,但也可能会让投身短剧的资本更加理性,同时也会加速一部分不懂内容只想赚快钱的资本离开,另一部分留下来的资本则会去投资更有价值的作品,最终“会靠近正常影视剧的投资逻辑”。
周期的拉长,也会对内容本身带来不小的影响。在徐梦看来,短剧以短平快反映当下话题、社会情绪和有意思的梗等特色部分,会被拉长的周期消解掉。等到短剧通过备案审核上线时,这些话题、内容可能早已过时,尤其现在互联网造梗、造热点的速度越来越快,短剧想要吃“热点红利”,会变得更困难。
于是,新规来临后,对从业者而言最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内容上的突破点。
“短剧要找‘擦边’之外的卖点。”多位制片人、导演、编剧都向毒眸表达了这一看法。和网剧、剧本杀等内容产品一样,短剧在发展初期也经历了野蛮生长的过程,通过血腥暴力或者软色情等擦边内容为用户打造“极致的爽感”,但在新规发布后,多位创作者表示,这种内容思路可能行不通了。
短剧编剧周子洁坦言,“其实现在男女频都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法则,第几集抛钩子、造爽点都很工业化,观众就是爱看爽的、反套路的东西,这就不可避免要写一些擦边内容,虽然很难,但未来这种情况会有改变。”
“拿小程序短剧来说,我觉得未来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正规,剧本也会越来越注重逻辑,也会更需要逻辑。”做长剧集出身的短剧导演李笑的态度更积极,他坦言,之前递到手里的短剧剧本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剧本,而“更像是网文、段子”。
观众的爽点需求导致生产端产生这种变化,当然,短剧和网文的原生关系也决定了这一点,“但新规发布之后,小程序短剧未来的标准可能会越来越高,反而越来越回归到行业的本质。”李笑说道。
如何在内容上寻找新爽点,满足用户需求,刘凯平给出了两点想法。一是精准找受众,对人群再细分,满足对应需求。刘凯平拿平台出品的十分钟横屏微短剧举例,他认为最近女频微短剧频出爆款,是因为这部分女性用户的“中视频”需求被看到,新规实施势必会对原有的受众格局产生影响,入局者们可以尽可能挖掘更多元的用户群体,并为之服务。
二是在内容上“对症下药”,比如“打工人”是创作热点,就可以针对打造慢节奏、主打治愈力,让观众能够心灵放松、进行“灵魂旅行”,这也是一种“新爽点”,且还能够与总局的文旅微短剧计划相结合,“现在的微短剧就是在有限的内容空间里,各找各的爽。”刘凯平这样认为。
而在制片人的角度来看,新规的发布会让短剧的产品属性更加明显,徐梦认为“未来短剧与短视频的区别会更大”,刘凯平则认为”爆款可能更难跑出来,但精品会越来越多”。
微短剧自诞生之初,就拥有较之其他形态更杂糅的属性,它既是内容,也是商品,还可能是广告,比起讨论内容本身,目前围绕微短剧的讨论更集中在收益、投流逻辑、平台布局等方面。
此次新规的出台,短期来看的确是在为行业加压,但对于一种新兴内容形态的发展而言却是必要的。长久来看,新规或许有机会让微短剧回归内容的本质,摆脱现有的“广告逻辑”和“电商逻辑”,提升行业整体内容水位,让真正的优质内容在能够满足商业营收的同时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微短剧势头太猛,跑得太快,如今这个行业需要的,可能是更多成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