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残健融合原创戏剧《逆转未来》来宁演出两场,3月24日晚还获得了“2024南京新剧荟新萃奖——最佳剧目奖”。演出团队中超过60%的表演人员都是残障人士,这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免费出演,快乐而自信,也把引发残障与健全、科技与伦理、道德与法律的思辨抛给观众。
请假来宁演出、道具是借的,
拿到“最佳剧目奖”
评委们认为这部剧在剧本的深度、表演的功力和主旨意义等方面,都是今年南京新剧荟中最为醒目的,“尽管导演仅仅是让演员在舞台上完成走位,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没有真诚、坚定、信念,无法走到今天。你们的真诚态度已经掩盖了专业上的瑕疵。”
《逆转未来》剧组主创上台领奖时激动万分,“我们为什么叫‘乐意剧团’?因为我们所有残障的小伙伴乐意演,希望你们也乐意看。大家乐意看吗?”台下呼应他们的是一片整齐的高呼——“乐意!”
乐意剧团的诞生,正是源于《逆转未来》这部剧。编剧高原和剧团的创办人孙妖妖同属于北京一家服务于女性残障人士的公益组织——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去年产生了创作残健融合戏剧的想法。
先有了剧,才有了剧团。剧本完成后,导演马岩做了一个面向残障社群以及普通人的戏剧工作坊,又通过面试招募选拔演员。“从100名招募演员中选出20人,带来惊喜的是,残障人士的表演甚至比素人演员来得更有感染力。”从挑选演员参加排练,到演出,前后花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
此前,《逆转未来》在北京公益演出过五场,去年还入选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与一般演出团队不同的事,靠公益项目维系的乐意剧团不仅演员没有费用,日常来帮忙的也都是志愿者。此次应邀首次走出北京,来到南京演出,成员有18名残障人士,他们也需要请假。虽然该剧设计了舞美,但并没有费用支撑,所以呈现的是“极简舞台”。场上仅有的道具三把椅子,还是从剧场楼下食堂借来的。演出即将开始,他们在后台互相击掌打气的样子戏剧张力十足。
60%演员是残障人士,
他们还有一场打戏
故事是科幻主题:在遥远的未来,遍布污染与辐射,人类在火星建立移民村,艰难地延续地球文明。火星移民也受到外来族群的侵害,一部分地球人主张保留地球的文明,并且与侵略的外星殖民者进行激烈的抗争,这些人被称为“地球派”;而另一部分被洗脑的地球人,则接受了萨姆族的身体改造,这些人被称为“改造派”。
“改造派”相信残缺的身体才能让人意识完整,而“地球派”,即那些身体健全且无力反抗的人们,却逐渐被整个星球所抽离、边缘。一个名叫罗天然的“地球派”男孩,怀揣数学梦,因为四肢健全、耳聪目明而处于社会边缘。被指控谋杀父亲后,他在法庭上面临“无用”与“有罪”的审判,随着案件的真相逐渐被还原,引发残障与健全、科技与伦理、道德与法律的思辨。剧中男孩的妈妈是聋人,也是一名“地球派”历史学家,从她的口中传递出令人深思的观点,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完整的。应该为他们创造融入社会的机会,而不是谴责他们的不完整,要求他们改造自己。
由北京乐意剧团带来的《逆转未来》,演出团队中超过60%的表演人员都是残障人士。在台侧,全程有人翻译成手语。背后大大的中文字幕,方便听不清演员表达的观众直观认知他们的表达。这部剧的演员,既有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残疾等多种障别的人士,也有健全人士。罗天然父母的扮演者白马、李宁,分别为视障人士与听障人士,前者看不见后者的手语,而后者又听不见前者的声音。然而,他们却共同演绎了一场打戏。
执行导演赵春悦在去年7月进入这次创作之前,经历了一场车祸,进行了膝盖手术,坐着轮椅执导了这台演出,更加切身体会到残障演员的不容易。“挥舞着电锯的视障演员,跟听障演员演打戏,如何不会伤到对方,需要经历无数次磨合带来的默契。”经过不断地磨合,主创团队摸索出自己的对戏方法。视障演员说完台词后顺势蹲下,暗示听障演员做出反应;而听障演员表演完后又拍打地面,以便视障演员接续台词;视障演员用脚步丈量舞台的距离,反复练习走位,将演出场地烂熟于心。
残健融合,
平等多元地享受戏剧生活
因后天眼疾导致看不见的白马在剧中出演罗天然的父亲。接受采访时,陪伴白马的导盲犬就静静地趴脚边。在生活中白马是一名脱口秀主播,就职于一个专门针对视障人群做社交手游的公司。他说戏剧是自己没有尝试过的领域,和大家在一起很开心。“虽然我没有孩子,但这个剧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这个父亲可能有点极端,但许多残疾人背后都有付出的父母,为了孩子放弃工作陪伴孩子长大。我妈妈就因为我,没有再要孩子。”
生活中其实许多人对于视障人士了解不多,白马说,“其实大家对我们有误解。认为你因为看不到,吃饭会吃到鼻子里,穿衣服不知怎么分成正反面,其实每一个视障人士脑子里都会构思图像。到了陌生环境,每次演出走台,我们脑子里会有图像,慢慢记住位置。” 白马说,他很喜欢剧团的氛围,“没有人把我们当成有问题的人。相处随意,有时候小伙伴知道我自理能力比较强,对我说,‘白马,帮我拿杯水,’这样的氛围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在剧中出演反派警官的健全演员则告诉记者,残障人士“帮助”了自己很多。“我来剧团之前,身边很少见到残疾人,以前我觉得残疾人是需要被帮助的,但是来这里,他们给我带来很多精神力量。有时候年轻人会迷茫,但他们非常乐观有力量,蓬勃的生命力感染着我们。下大雪出门排戏,他们早早就到了。”她还告诉记者,“演出中见到有残疾人的女儿,她说自打残疾后他妈妈就没出过门,觉得戏剧这些早就远离他们了,看完这个戏就感动得不行,残疾人不仅可以看演出,还可以演剧,大家都可以平等多元地享受戏剧生活。”
编剧高原说,残健融合的世界,就是正常相处,不要去把他们当成特殊人群。“年轻一代残障人士兴趣多样,他们有人从事有声小说的演播,还有设计师、程序员,他们爱好广泛,愿意去尝试。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希望别人特别照顾自己。他们可能提前经历了我们将来会经历的东西,比如坐轮椅,不要太刻意地去区别对待他们。”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