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孔秀》导演王超:看见中国千万个产业女工的付出与悲喜丨九派访谈

2024年3月8日妇女节当天,电影《孔秀》的全国公映备受关注。

这部拿下了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和第18届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的影片,聚焦于时代变迁中一名女性工人的经济自强和精神自立,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在今天依然十分珍贵。

九派新闻请到了《孔秀》的导演王超,一起聊一聊电影内外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他的镜头,聚焦千万个中国产业女工一生的付出与悲喜。

对谈嘉宾丨导演 王超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执导《安阳婴儿》《江城夏日》等影片,荣获戛纳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等诸多国际大奖

对谈人丨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九派新闻:

之前您更多关注现当代的题材,《孔秀》是您的第一部时代戏,去关注更长远时间跨度上的题材。您将目光投向一段特殊的历史,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超: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这一段生活,我相信屏幕前观众的父母亲肯定都和我一样经历过。如果说你们想了解你们父母亲的青春岁月,深入地了解他们当时走过的道路,他们的艰辛,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努力和奋斗,(观看《孔秀》)将会非常亲切、能够有代入感。

你们的父母亲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喜欢听什么样的流行歌曲,以及他们怎么去跳舞谈恋爱,这些种种细节在这部电影里面都有呈现。演员沈诗雨和另外三个(主要)演员都是80后、90后,其实跟你们的岁数都差不多。别看他们是年轻人,但是他们演自己的父母亲那段岁月都非常努力出色。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时空穿越。

九派新闻:

对于那个时代的风貌,很多人其实会有一些固有印象,他们可能更多是通过伤痕文学等等这类表达去了解的。您的创作所选择的视角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气质有别于此,是想表达哪些新的东西呢?

王超:

咱们这个戏其实填补了一块空白——那个年代里面另外一些人以及他们的真实生活。我在这个电影里面也更加去表现那个时代乐观、向上、进取,有自己精神气儿的这么一个精神面貌,不怕困难,不向命运低头。这些也是在那个年代里面非常真实的。

这部电影它的来源不是虚构编造,它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女性。一个80年代的工人作家,她写了一部回忆录,是活生生的、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一代女性的精神象征。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和当代的女性进行一次对话。它可以连接起不同性别和年代进行一次对话。你们在电影中能看见父母、祖母的影子,而我们正是来源于自己的父母亲。我们终于在自己二三十岁的时候,在我们自己快要恋爱成家的时候,有一次机会来了解我们的父母亲。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孔秀提供了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父母亲的一次机会,向他们致敬,为他们曾经在那个年代所做出的努力,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他们为我们含辛茹苦所付出的代价。

九派新闻:

对于孔秀这类普通女性劳动者的生活,许多影视作品的塑造是比较模糊甚至是比较刻板的,您是如何去把握主角孔秀心理以及生活情态的?

王超:

一切的源泉还是张秀珍老师的这部原著。她就是那个年代里面,通过奋斗,从一个女工,摆脱了两段失败婚姻的桎梏然后成为作家,也就是说她克服了好多困难。拉扯自己的孩子,光是这么一个经历,就非常的精彩,足以吸引观众。

原著它决定它是一个大女主的戏,那么什么是大女主的戏?我们这个电影几乎是贯穿了大女主半生的经历。一个大女主的戏,如果说没有一个好的剧本,没有一个好的女主角去出色地完成,也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所有这一切,扎实的原著,出色的剧本,以及我们整个团队尤其是女主角沈诗雨她的出色担当,把这部大女主的戏表现得特别好。

九派新闻:

您刚刚用到大女主这个词,虽然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其实像孔秀这样特别坚韧、有自己内心力量的女性劳动者还挺多的。

孔秀作为工人的身份,给了她在面对很多困难时去斗争的底气。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也是妇女获得解放的先决条件。您如何看待,在今天我们这种或许更为复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当中,妇女在生活中可能要面对的一些新的挑战?

王超:

其实孔秀遇到的困境,在今天的女性中间一样有。

我在一部表现过去年代的电影里面,表现了一个特别要强的女性。她在每一次挫折中间,在每一次困难中间,她都会知道自己要什么,自己的主心骨是什么,她都不轻易妥协。我希望孔秀这样的女性能够给当代女性一些鼓励,一份安慰。

孔秀她是一个女工,(《孔秀》)是一部工人电影,其实我也想把这个电影献给所有的工人们、女工们。这不仅仅是为孔秀拍摄的一部电影,也是为中国千万个产业工人拍摄的电影,为千万个产业女工拍摄的电影。女工除了辛勤劳动,还要照顾家庭、抚养孩子。尤其是在这样一种生活中间,她们依然不忘记自己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

对于千千万万沉默中的产业工人,我也希望大家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能有一次倾诉的机会,有一次相互之间共情,相互之间产生爱、产生力量的机会。

九派新闻:

《孔秀》对于工厂工人的聚焦是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再从这个话题我们继续聊下去,从您的第一部作品《安阳婴儿》开始,您的创作一直非常注重现实主义表达。您是如何看待我们当下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现状?

王超:

咱们正好是年刚过完,我们在过年的时候看见了大量的娱乐电影,大量的特别让人开心的电影。那么除此之外,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电影除了娱乐的功能,还能够给予我们思考,在情感上相互靠近,并且去了解自己和所处的时代。

这样的机会原来是看书得来的,现在我们要看书真的很累。我们也要有个机会去冷静下来思考和回顾我们的生命,去感怀、去同情我们身边的朋友、弱者。

孔秀这样的电影,它不是那种很晦涩的、很沉闷的那些电影,它不是的。它还是讲我们老百姓,讲我们自己的家庭,讲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讲讲你的邻居,讲我们楼下的大爷大伯,他曾经年轻的岁月,讲我们的父母亲,讲我们的大姨大舅,讲我们自己的过往。

我们喝了好多浓汤,可以喝一杯这样的清茶。

九派新闻:

您的表达是非常贴近生活、非常朴实的,很多同样被打上现实主义标签的电影采取的表达方式并不相同,您是如何去选择的?

王超:

我出身于工人家庭,我的父母都是工人,我自己上电影学院之前,我也当过五六年的工人,我的电影会很自然地把镜头对准我的阶层。这是一个非常广大的阶层,他们广泛地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尽管普通,但是都非常值得尊重。我们总要有一块地方,能够通过一种艺术表达,对那些广大的默默辛苦的但是值得尊重的一些生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能够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的尊严。

我的镜头对准这些沉默的大多数。以前我用的手法过于艺术化,用到一些长镜头,但是这次完全不一样,《孔秀》非常生动。我用让人看得懂的电影语言来表达。在剧本创作阶段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一些很生动的台词来自每一个小但重要的角色。看过电影的年轻人也觉得非常亲近,主动说我要带我的父母来看,他们完全看懂了。《孔秀》用特别通俗易懂的手法,严肃认真地去面对咱们老百姓。

九派新闻:

非常感谢您始终如一地去创作和带领我们看见这个群体。

您曾多次提及对电影哲学的一些理解,比方说您有谈到过德勒兹。能不能结合孔秀来聊聊这些哲学理论对您的创作理念有哪些影响?

王超:

我讲过的德勒兹他们这些人,包括我们所有的后现代哲学,他们都是来源于尼采的这样一种酒神精神,酒神精神就是最大众的精神。如果说原来艺术家是需要门槛的,那么现代哲学跟现代艺术当中人人都是艺术家。现在在短视频时代,人人都是导演了。德勒兹有个所谓块茎的概念,我们看见一个植物的根部底下就充满着无数的茎。他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的先知,在70年代就预言了互联网时代。在地表下面,我们是无数连成一片的茎,我们的灵魂是打成一片的。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