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 主创谈:“贾宝玉”欧阳奋强的《红楼梦》故事

1905电影网讯 编者按:“重温经典”频道的首播剧目——87版《红楼梦》不单在播出时反响热烈,更经岁月沉淀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剧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从当年并不自信的候选者,到成熟的演员,再到幕后导演,近年来他还主动扛起了一个公益身份——《红楼梦》文化传播者。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近期特别邀请导演欧阳奋强接受访谈,回顾经典角色“贾宝玉”的诞生始末,畅谈台前幕后的趣闻。

问:您是何时开始接触表演工作的?

答:我12岁就开始从事电影拍摄了。当时少年宫里有文艺宣传队、有故事队,我是在故事队里面讲故事的。老师带着我们到各个学校去巡讲时,被四川电视台的文艺导演看到了,就请我到电视台去讲故事,接着又被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看到,所以我1976年就到电影厂去拍电影了。我拍的第一部电影是《春潮急》,是根据四川作家克非的长篇小说改编的,我演了个寡妇的儿子,这也是我第一次从事影视工作。

1977年初,成都市川剧团排练纪念杨开慧的川剧《蝶恋花》,需要一个饰演毛岸英的演员。剧团没有十二三岁的孩子,别人就推荐说某某学校有个小孩儿,原来讲故事讲得好,后来去拍电影了,不妨叫来试一下。当时有七八个孩子被叫去试戏,后来当然没有悬念。我就不用上学了,白天参加排练,晚上演出。那时剧团的老师比较喜欢我,所以我作为特殊人才直接被特招到了川剧团当专业演员。到了川剧团后,电影厂只要有小孩的角色就都来找我。川剧团就说,电影厂你们还不如直接把他调去,所以我大概16岁就调到电影厂做专职电影演员,但那个时候是跑龙套、演一些小角色。后来四川电视台拍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杨小亮》,把我叫去演了杨小亮,一个待业青年。紧接着就遇到了《红楼梦》。

问:您是如何获得贾宝玉这个角色的?

答:《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做第一期学习班时,还没有选到演贾宝玉的演员。

王扶林导演当时执意要找男孩子来演贾宝玉。贾宝玉这个人物观众是接受女孩子来演的,这是审美角度的一种约定俗成。但是王扶林导演觉得找女孩子来演,你长得再好再像,还是有演的痕迹,所以希望还是男孩子来演,至少他这一版《红楼梦》是男孩子来演的。但贾宝玉这个形象确实很特殊,他是一个男孩儿,他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儿,他是一个面带脂粉气可爱的男孩儿,所以不太好找。剧组的顾问吴祖光先生就说,如果你在中国要找一个男孩子来演贾宝玉,那这个贾宝玉还没有出生。但是王扶林导演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所以第一期学习班没有贾宝玉,还在全国各地到处找。

推荐我去的人很多,第一期学习班里跟我合作过的张玉屏、高宏亮等就都给导演、副导演推荐过。王导一开始没放在心上,因为还是小孩推荐小孩,没有太大说服力。这时候王导要到峨眉山去找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刚好要到成都。陪他到成都来的有邓婕,当时已经定了她演王熙凤了。她是四川省川剧院的,就打探到地址来我们家找我,但是我不在,她就给我留个纸条,上面写着电视剧《红楼梦》剧组的导演王扶林想见你,让我第二天上午10点到锦江宾馆305房间去见王扶林导演。刚好我第二天要跟着电影厂剧组出去,没有时间。而且我想这个机会怎么可能落在我头上?压根就没打算去。后来是我爸跟我说,你去一趟吧,也许这就是一次机会。我就听我爸的,骑个破自行车晚上10点多跑到锦江宾馆。王导还没休息,一听说是我,说不是约好了明天早上嘛?我说明天我要拍戏去。然后我就跟他聊天,他问我演过什么戏没有,我就说演过什么什么,那个时候《杨小亮》在央视播过。

然后他说我们从全国各地精选了20多个贾宝玉,在北京要试镜头,你能不能也来一趟?我说我没时间来。因为我心里想不可能是我,别费那功夫了。而且我在剧组拍戏也没有时间去。后来王导说,这样吧,你坐飞机来。因为那个年代坐飞机要级别,一般演员是坐不了飞机的。我一听说有人请我坐飞机,管吃管住,我也没去过北京,就权当去玩呗。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到了北京。试戏头天晚上我也准备了一段,我把《宝黛读西厢》大概背了两遍词。当天到了现场,25个人每个都上去演。试完以后我要赶回成都,剧组说没有机票了,当时一天就一班航班,机票很难买的。我说不行啊我得回去拍戏,后来过了俩小时,剧组说你走吧,我们给你解决了一张头等舱机票。我更吓一大跳了,那时候正局级干部才有资格坐头等舱,怎么就居然对我那么友好,难不成对我还有点意思?我就带着这种疑问,回家去拍戏了。

剧组很快就发来商调函,没通知到我本人,是公对公。那个时候我们在山里面拍戏,电话不通,不像现在通讯那么发达。所以当时全国人民都知道定的我演宝玉,就我不知道。中央电视台已经传播出去,说《红楼梦》贾宝玉定的谁谁,当时的四大官媒全部刊登了消息,把我的照片都刊出去了,但是我在山里不知道。我回到成都进家门没多久,乌泱泱的敲门声,打开一看七八个记者堵到我们家要采访我,说是你演贾宝玉。我说我只是去试了一下镜头,别胡说八道。他们说报上都登了。第二天我就骑着自行车回到峨影演员剧团问我们团长,我说团长咋回事呢?怎么记者来采访我,说什么定了?团里说,确实定了,你赶紧到北京吧。

这样我才到了北京,这时第二期学习班已经过半了。

问:融入角色的过程是否顺利?

答:因为我加入得晚,大家所知道的第一期学习班的专家授课呀,琴棋书画呀,我都没参加,所以当时压力很大。他们都很熟了,我这个孤家寡人,就很紧张放不开。那时候每个人的角色都定了,大家在学习班主要就是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准备片段、小品,隔三岔五地给导演组还有那些成熟的老师们汇报,老师们也会辅导你怎么表演。还有就是自己看书,看《红楼梦》原著。我那时候哪看得懂《红楼梦》啊,那是本天书。所以压力非常大。

王扶林导演有一天就说,你每天背着个手,老气横秋的,哪像一个乖张可爱的贾宝玉?你倒像一个贾政喜欢的徐道士。他说这不是个办法,所以后来他跟全剧组尤其是演员组开会,会上宣布不要让我看小说了,也不要让我写什么案头工作了。因为心理压力大就进入不了状态,没法放松。怎么放松呢?你的任务就是每天做恶作剧,每天整一个人,你想整谁就整谁,但就是不要去看书,而且特批你可以上女孩子的床上去打打闹闹。其实他就是用这种方法,让你融入到一个集体里面去,也让你把整个身心放松下来。所以我觉得王扶林导演是很有方法的,很接地气地启发演员进入角色。

接下来就是拍摄流程了,那时候我还是一直有压力,恨不得导演把我给换下来。我拍的第一场戏是秦可卿生病了躺在床上,王熙凤带着宝玉去探病。我很紧张,一晚上没睡着,估计那场戏拍完以后我就该卸任了,就这种感觉。演完以后,我就赶紧去关注导演的表情,看见导演面带微笑,频频点头,然后左右环顾问大家,宝玉怎么样?大家说可以可以,不错不错。从他的表情上,我就感觉他挺满意的。他的满意才真正打开了我的心结,这块石头就永远落地了。所以再往后面走,就怎么演都顺。

问:回顾和王扶林导演的合作,您有哪些感受?

答:导演说过我的重话。拍宝玉在潇湘馆跟黛玉讲耗子精的故事时,那一段台词很多,全是贾宝玉的词,我没认真准备,词没背下来。拍的时候一想词忘了戏,一想戏忘了词,演的是一点都不生动。王导就急了,他就说了几句重话责备我没认真准备。他说那么有意思的一段戏,你是那么重要的角色,你要演砸了这个戏就砸了,我们几年的努力和心血就白费了,你不能这样演。讲耗子精的故事应该是眉飞色舞,调皮乖张,讲的是绘声绘色。你现在是在背八股文,不是在讲故事,就批评了我。从此以后我再不敢不背词了,包括后来自己做导演了,我也跟很多演员说背台词是基本的艺德。你戏演得好不好两说,首先得把词给背下来,才配演员这俩字。

王导实际上培育了这部剧的每个人物。今天大家说《红楼梦》怎么怎么着,这些人物怎么怎么着,其实我们那个时候哪懂《红楼梦》啊?我觉得我们演员里面真正懂《红楼梦》和爱《红楼梦》这部书的只有一个人,就是陈晓旭。我们很多都没看懂《红楼梦》,就是一张白纸交给了导演,导演在白纸上面去画他想要的每个人物。

现在回过头来想,他当时压力是非常大的。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当中,他面临了多次差点被换下来的危机。当时对他的看法很不一致,觉得他拍不下来,说电视剧《红楼梦》拍砸了。你看用了很多业余演员,皮鞋厂修皮鞋的、百货商店售货员、人民公社的电话接线员,什么人呐,怎么能拍好《红楼梦》,一帮孩子都不懂《红楼梦》怎么拍?其实一直有这个声音伴随着王导,不相信王导能够拍成功。所以王扶林在拍《红楼梦》的过程当中,永远有无数双质疑的、怀疑的眼光看着他。他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在做《红楼梦》,所以那个时候演惜春的胡泽红她们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寂寞的小男孩。他很寂寞地顶着这种压力,但是他宰相肚里能撑船,我觉得他是非常有气度的,是一个具有大将风范的导演。

他实际上是王大胆。别人不敢想的他敢想,别人不敢做的他都敢做。你说谁敢用一帮没有表演经验、不懂《红楼梦》的小孩来演《红楼梦》啊?他就敢。谁敢用男孩子来演贾宝玉?他就敢。王立平做音乐当时压力也很大,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王立平是流行音乐作曲,古典名著怎么可能用流行音乐呢?他就敢拍这板。包括化妆师、服装师,很多都第一次干,他就敢用。按照他的话说,宁肯用有敬业心的人,也不愿意用有经验但是不敬业的。当然这部戏也成就了这些人。所以我觉得王导真的是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应该浓墨重彩记载的一位伟大的电视导演。

问:当时剧组的拍摄条件如何?大家是如何克服和平衡各种困难的?

答:那时候没肉吃。我们住在南菜园(现大观园)对面一个蔬菜公司的招待所,一个大平房,有食堂。剧组的饭菜经常全是大白菜、粉条、豆腐,见不着肉。我们那时候年轻,就想吃肉。怎么办呢?我到商场去买了散装的快速面、午餐肉,晚上自己用电炉加工。没有菜,蔬菜公司冬天大白菜都是冻在马路边上的,晚上我就带着剧组的几个演员,比如高宏亮、演贾瑞的马广儒去弄白菜。因为剧组的伙食有标准,而且当时每一笔经费都要审计,完全按标准来。有一天剧组让我和陈晓旭去市里找领导,说我们饿肚子吃不饱饭,没肉。晚上宣武区书记、区长……领导们都来现场办公,区里出钱补助,让娃娃们能吃上肉。

条件虽然艰苦,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大家还是精益求精,我记得当时用的道具都是真的。我们在杭州西湖拍外景,其它的戏都拍完了,就《宝黛读西厢》拍不了,因为桃花没有开。三月份已经是春天,但那年因为下雨温度低,花开不了。我还给导演开玩笑说可以用假花,反正也看不出来,导演没搭理我。整个剧组在杭州多待了好几天,就为了等到桃花开了才拍这场戏。所以剧组虽然没钱,但在质量上面王导还是把得很严格的。

我拍那段“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就是宝玉最后消失在雪地中那场戏,是跟邓婕的《聪明累》(王熙凤被破草席裹着埋到雪地里)同一天拍的,我们俩都经历了零下25度和大雪。因为《聪明累》那首歌很长,邓婕在雪地里面被拖着走,画面要配那首歌,所以就不能叫停。穿得又少,零下25度啊,最后把她送上车的时候整个人都快晕过去了。

艰苦是艰苦,但我们在创作上始终精益求精。

问:《红楼梦》对您个人后来的人生有哪些影响?

答:拍完大家就各奔东西,该回厂的回厂。王扶林导演跟我说,你演了《红楼梦》,演了贾宝玉,今后演任何角色都会觉得不过瘾,因为这个戏太大。我说那我就转幕后做导演。后来是央视的领导直接给四川电视台的领导联名写信,推荐我到四川电视台。所以我当时从电影厂调电视台,五天就把所有关系全部调完,没有障碍。

问:您如何看待“重温经典”频道设立的意义?

答:我觉得这是用实际行动表现对经典的重视和关爱,这是个大好事。对我们曾经参与过经典创作的人来讲,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

2017年《红楼梦》播出30年,纪念活动是我组织的。我到处化缘去找钱,当时的想法是只要是红楼剧组的,任何人都可以来参加,包括配音演员,办一场真正的聚会,而且我还管吃管住管差旅。不但剧组的人要来,我还要把全国的红迷召集来。后来有的演员自费从国外赶回来,不要我给钱,还自己找酒店。活动当天上午在植物园搞红迷见面会,晚上在人民大会堂演出,5000多个座位一票难求。大幕一拉开,台上台下一片哭声。当天整场演出完,大家都走了,我跟我爱人女儿走出人民大会堂,外面飘着小雨,我们三个人坐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我当时就泪流满面。

我从2017年以后也一直在做宣传《红楼梦》的活动,包括进大学、中学、小学,一些跟政府合作宣传《红楼梦》的活动。我觉得我虽然不是《红楼梦》研究者,但我至少能做到是个传播者。传播《红楼梦》有各种方式方法,有广播剧的传播,舞剧的传播,芭蕾舞的传播,那我传播87版《红楼梦》台前幕后的故事,也是一种传播。目的就一个,让更多的人关注《红楼梦》,喜欢《红楼梦》,了解《红楼梦》。所以我觉得,“重温经典”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问:退休之际,是否对年轻的电视艺术工作者有寄语?

答:我今年3月5号办理退休,从影48年,工龄46年,经历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过程。我刚刚从事电视剧表演的时候,中国电视剧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看着电视剧一步步地走向辉煌,到后来形成自己的电视剧美学。我觉得我对年轻人没有寄语,而且还得向很多年轻的艺术形态学习,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步伐,摸着时代的脉络,还得继续求索。

口述嘉宾:欧阳奋强

特邀访谈、整理:林卉(中国传媒大学口述历史专家)

策划:赵聪 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