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点多于笑点的电影《过年好》观感

春节期间,在朋友的推荐下,在网络上看了两遍电影《过年好》。该电影改编自李宗熹的话剧《守岁》,电影也是分幕的形式展现。《过年好》是由高群书执导的一部中国贺岁喜剧电影,主要演员为赵本山和闫妮,于201621日正式上映,众多明星都在电影中出现。

电影《过年好》在热闹喜庆的春节背景下,通过一场年夜饭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家庭、亲情、友情与爱情,让我们看到了祖孙三代及亲朋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温馨而又真实的过年画卷。电影不仅让我们思考家庭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价值,更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中爱与痛的交织。在这个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年夜饭餐桌上,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和价值,都在试图守护着自己心中的那份爱与希望。

赵本山饰演的角色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他所塑造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老人老李,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父亲、外祖父。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期待,同时也夹杂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闫妮在影片中非常出色,她饰演老李的女儿李羊朵,既有女性的柔情,又有母亲的坚强。她的表演让人看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和力量,也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影片中的泪点远多于笑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部沉重的作品。相反,通过赵本山和闫妮等演员的精彩表演,影片成功地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融入了过年的喜庆氛围之中,让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深沉。每一个笑点背后都隐藏着深层的情感和社会现实,而每一个泪点则是对这些情感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共鸣。这种笑中带泪的观影体验,让人在看完电影之后,依然沉浸在那份深深的感动之中。

电影《过年好》作为一部家庭喜剧片,除了主线情节和主要角色的出色表现外,还蕴含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和推敲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容,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一、空巢老人现象必须面对

老李作为退休教师也是一位空巢老人,平常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与家人团聚,如今又患上老年痴呆症,常常走失。老李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形象,这种孤独感是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年轻人外出求学、工作,越来越多的老人被迫独自生活。而过年,这个本应该团圆的日子,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真正的团圆。影片通过老李的形象和遭遇,提醒年轻人要常回家看看,给老人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也让我们更加关注这一社会现象,思考如何为这些空巢老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二、代际沟通的障碍要突破

影片中,老李与女儿、外孙女之间的代际沟通障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隔阂在很多家庭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如何跨越代沟,实现有效的沟通,是每一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很大程度上源于彼此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的差异。影片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这种沟通的难度,也暗示了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跨越鸿沟的方法。

三、家庭责任的承担与分配

影片中,李羊朵作为家庭的中坚力量,承担着照顾父亲、处理工作和家庭矛盾等多重责任。这让我们看到了现代职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影片也通过其他家庭成员和朋友的表现,让我们意识到家庭责任的承担应该是全体家庭成员的共同任务,而不是仅仅落在某一个人身上。我们要更加合理地分配家庭责任,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为家庭的幸福做出贡献。

四、亲情的力量与传递

尽管影片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但最终都被亲情的力量所化解。无论是老李对家人的深深关爱,还是李羊朵对父亲的孝顺和理解,都体现了亲情的重要性。这种亲情的力量还体现在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包容上。亲情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矛盾和困难的,也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传递的宝贵财富。通过影片的展现,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家人和亲情。

五、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过年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庭情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文化的多元化,过年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反映了社会变革对家庭生活的影响。这种冲突和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需要面对和处理的现实问题。影片通过一些细节,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接纳和吸收现代文化的优点。

总的来说,《过年好》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温馨的电影,它用真实的生活和深沉的情感来打动观众。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乐和笑声,还通过细节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过年好》启示我们珍惜家庭、理解亲情,努力跨越代际与文化的鸿沟,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让亲情的力量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