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才”翟瑞宁:勇闯科技助农“三道关”

江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翟瑞宁(右)指导农民试种新品种玉米。受访者供图

前不久,翟瑞宁获得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在这名35岁的山西青年看来,广西有很多发展机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青年投身其中大有可为”。

2017年2月,从广西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不到一年,刚参加工作的翟瑞宁便跟着扶贫队伍来到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安阳村,汽车在连续蜿蜒的山路上拐来拐去,让他这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山西人有些不适。泥泞的道路坑坑洼洼,车顺势颠簸震荡,如同翟瑞宁不复平静的心情。

他的任务是改变这里玉米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他称自己为“农二代”——他的伯父伯母都是研究玉米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从小受他们的熏陶,翟瑞宁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学习农学专业,毕业后他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工作。

村民的贫困和土地的贫瘠是相连的,在经过多次调研走访后,翟瑞宁暗自叹气。当地的玉米都是从石头缝里艰难钻出来的,这样的土壤条件种植出的玉米基本是大小不一,结实不好的,农户只能用来当作自家粮食或者饲喂牛羊,市场价值不高。

经过一番筛选和思考,翟瑞宁决定在这里推广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一些对土地肥力要求不高的耐瘠、耐旱普通的玉米品种。

就在翟瑞宁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他遇到了第一道难关。

村民们虽然待客热情,但对这样一个皮肤白净的年轻“专家”不太信任,对他推荐的玉米种婉言拒绝。

没有办法,翟瑞宁只好用事实说话。他联系村主任和第一书记,先用几亩地搞一些小范围的品种示范,拿他们本地的玉米种,和“桂”字号玉米桂单0810做对比试验。

秋季玉米成熟,翟瑞宁邀请了专家到试验田测产验收,还联系了当地电视台前来报道。看着桂单0810玉米更加硕大的果穗,村民服了气,开始接纳这一新品种。

新品种推广期间,翟瑞宁不时到村民的地里查看玉米的情况,为村民送化肥农药。他不在村里时,村民还会拍照发微信给翟瑞宁,向他请教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问题。和村民熟络之后,村民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田秀才”。

为了提高当地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翟瑞宁让农户们种植鲜食玉米。这里昼夜温差大,更有利于鲜食玉米糖分积累。

第二年秋天,鲜食玉米虽然丰收了,但是翟瑞宁又遇到了第二道难关。

当时,当地鲜食玉米市场情况并不乐观,交通较远,没有销路。鲜食玉米不同于普通玉米,储存太久就没有商品价值了。

好玉米卖不出去,可愁坏了村民。翟瑞宁看着村民们的愁容,心中不是滋味。他马上联系皮卡车,从南宁下到村里去拉玉米,又回到南宁去帮村民销售。为了加快出货速度,他还联系了一些兄弟单位、其他科研院所还有一些医院一起团购扶贫产品。

忙到当天晚上11点,货终于出了大部分。但安阳村的土地确实贫瘠,仍然有些品相比较差的残次玉米留在了车里。翟瑞宁和几个同事商量了一下,自掏腰包把剩下的玉米全部买了下来。

翟瑞宁吸取了教训,鲜食玉米虽然好,但保鲜时间短,运输成本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还是不适合当地种植。他于是决定因地制宜,扩大推广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被称作“懒人玉米”的桂单0810和桂单162。

这种玉米易生长,抗病性强,产量高,又可以收作粮食,又可作为青贮饲料加工。作为牛羊饲料,玉米秆、玉米叶都得到充分利用。

在“懒人玉米”推广后,村民的年收入从两万元提高到了5万元。这几年工作下来,翟瑞宁的形象也从当初白白净净的年轻书生,变成了一个黑黢黢的中年庄稼汉。

玉米研究所的玉米得到推广,背后还有着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更大意义。

201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来自国外的玉米品种占了广西80%的市场保有量,处于垄断地位。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粮食从业者的经济利益,还让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制于人。在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的玉米得到推广后,目前“桂”系玉米拿下了65%以上的市场保有量。

在翟瑞宁忙着为都安扶贫时,他同时也在横州市着手研发新的玉米品种。

翟瑞宁在实验室进行育种实验。受访者供图

他总结,都安的玉米卖不出去,不是玉米不好,而是玉米没有市场竞争力,不够独特。他和团队决定研究市场上没有的玉米品种。

“选育出的玉米品种走不进市场,等于科研工作没有产生社会效益。品种要有新的亮点,产生市场价值,才是真正帮到了农民。”翟瑞宁说。

为此,他在8年的时间里与团队共同培育了48个玉米新品种,其中2个通过国审,其余通过区审,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育成了4个新品种。越来越多的特色型玉米品种出现在市面上,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富含花青素的黑甜糯玉米……这些审定的玉米品种中的9个还被企业购买,实现成果转化超400万元。

在这期间,翟瑞宁又遇到了他的第三道难关。

2021年,有企业找到翟瑞宁,希望能帮自己解决玉米生产上的一些痛点。鲜食玉米上市期间,各地玉米一窝蜂上市,竞争惨烈,下市后又供不应求。其次,玉米全株利用率低,除了果穗被利用,其余部分大多还是浪费。

翟瑞宁和同事从市场中真空包装食品获得启发,指导企业建立真空包装生产线,并邀请生产加工专业专家进企业车间优化作业流程。从此,玉米通过真空包装有了更长的保质期,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等地。

为了提高玉米全株利用率,翟瑞宁和同事扶持企业研发玉米汁精深加工技术,生产瓶装玉米汁饮料,将玉米鲜苞、玉米笋、玉米须、玉米秆都利用起来,几乎做到玉米全株100%利用率。

真空包装玉米和玉米汁的生产线建立,让该企业2022年的年生产总值超1.29亿元。

作为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第一党支部书记,翟瑞宁工作8年来,和玉米研究所的同事共建立了9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展示了25个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面积达到20万亩,向农民赠送了超过3万公斤的玉米良种和1000吨化肥农药,为农民增加了近900万元的收益。他先后荣获2022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2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