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回撤25%!刚刚,“金融女神”李蓓发文认错!

1月23日盘后,有“金融女神”之称的知名基金经理,半夏投资“掌门人”李蓓在半夏投资官微在官微发布了最新观点,称准备打好持久战,并回应了旗下产品净值下跌至预警线的事宜。

此外,李蓓坦承自己“犯了速胜论的错误,不够谨慎耐心”同时,又介绍了自己的持仓主要分为地产股和地产链、大盘宽基指数和高股息类资产。

尽管产品净值下跌、且自己已经减仓,但她依然认为“投资人的确面临历史机遇”。

针对产品回撤有三大安排

李蓓在文中表示,半夏宏观对冲的今年的跌幅大于沪深300小于中证500,去年年中高点以来的最大回撤达到了25%。“的确是我历史上的最大回撤。对此,我也有心理准备。”

李蓓还在文中回应了“半夏旗下一支基金下跌到0.84,触及预警线”一事。

此前,市场传出李蓓旗下私募产品——半夏永泰宏观2号产品净值触及预警线的消息。

相关公告内容显示,由于近期证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截至2024年1月8日,半夏永泰宏观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净值为0.8455,低于合同约定的预警线0.85。合同相关条款为:基金预警线为基金份额净值0.85元。若t日基金份额净值高于止损线且不高于预警线,基金管理人应在t日后的2个工作日内以电话、短信等通讯方式向全体基金份额持有人提示风险。

李蓓说,自己本来觉得不是什么大事。2年前发行的基金,下跌10%多,放在行业里横比,算跌得相对少的。

李蓓称,预警线不是止损线,对于下跌到预警线的基金,他们有一套成熟的风控方案,在预警线和止损线之间,设置了5个分界线,净值下滑就梯形降低仓位系数,净值回升则对应的梯形提高,产品“基本是不可能到止损线的”。

而对于产品大幅回撤,自己有三个风控措施。

首先,在个人的财务安排上,没有任何的负债。大部分资产都放在基金里,但依然给自己和家人留有一笔现金,足够按当前的生活水平开销20年。

其次,在基金投资上,给自己设了一个内部风控目标,回撤15%,要求在15%之后显著压低风险预算的上限,给自己一个硬枷锁以免完全失控。

“这个枷锁并不能保证之后完全不跌,但是至少显著控制了速度”。李蓓表示。

最后,在公司业务发展上,顺风时不激进扩大规模、不在高点主动营销、不过快扩大团队人数,规模每上一个台阶就主动封盘,巩固运营和投研。

“事实上去年4月我们的确刚到一个台阶就主动封盘了。”李蓓表示。

“我会纠错和止损,会持续学习和进步,但我从来不怀疑自己,我喜欢这个工作,一直相信自己在长期会实现好的投资业绩,一直相信自己会是中国最优秀的投资人之一,不会因3个季度的回撤改变,我会用未来几十年证明这一点。”

“投资人的确面临历史机遇”

李蓓承认自己过去几个月的确犯了速胜论的错误,不够谨慎不够耐心,对中短期政策的响应机制理解不够深刻。在看到右侧信号明确之前,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首先是做好防守,保存实力。

去年4季度,李蓓左侧买入了10%地产股和建材股,但在年初止损。

李蓓表示,去年底她的组合由三部分组成——进攻的地产股和地产链,中流砥柱的大盘宽基指数,防守的高股息类。

对于地产股和地产链,李蓓认为“不排除继续跌”。这类持仓上周已经基本平仓止损绝大部分。等地产销售回升,屋价企稳再重新买入。

对于沪深300为主的大盘宽基指数,李蓓认为其当前估值处于历史最低位附近,在持续有资金大量申购300etf的背景下,下行风险有限。可以继续持有。

而对于今年爆火的高股息类资产,李蓓表示其当前红利指数pb仅0.6倍,pe仅5.5倍,分红收益率6.5%,“绝对估值在历史上看依然很低”。

“因为资产荒依然是今年的主要矛盾之一,保险依然将会是今年主要的净流入资金。即便名义经济增速不起来,高股息类今年应该仍能获得绝对收益。如果名义gdp回升,则高股息中的顺周期类也会贡献向上弹性。属于攻守兼备的品种。”她称。

尽管过去一段时间股市长期下跌,且自己“已经战术性减仓”,但李蓓表示,依旧长期看好市场,并强调“投资人的确面临历史机遇”。

“我依然相信二十年一遇的牛市仍会到来,并且不会太远,但之前可能需要多等待若干个月或几个季度的底部震荡分化。”李蓓写道。

据公司官网介绍,李蓓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拥有10年基金管理行业工作经验。曾于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专户投资经理,上海泓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投资总监及基金经理。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半夏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成立于2015年8月,并在2017年11月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公司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李蓓。

2017年12月,半夏投资发行并备案了首批宏观对冲策略的私募基金产品,2022年年中管理规模一举突破百亿大关,李蓓也成为了业界首家百亿私募女掌门。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程鹏 杜波

校对|王月龙

封面图片来源:李蓓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半夏》、每经此前报道、公开资料、第一财经(记者:徐宇)等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