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文化原创榜·综艺|大制作减退,熟人社交和现实关怀登场

周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

吴畅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何天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彭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

赵林林(制片人、大千影业ceo)

★年度综艺:《种地吧》

这一年整个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探索式节目,它告诉我们一个逻辑:不要去预设真人秀里面各种各样的东西,也可以达到真人秀理想的状况。《种地吧》只会约束“舞台”的边界,不会约束大家在“舞台”上的行动。这个节目见人、见事,也见其他,有乡村的社会视野,有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也有各种社会关系的呈现。(何天平)

用时间换内容,不同于过去综艺创作的方式,也让行业看到这种沉得下心的创业方式能够获得回报。(彭侃)

他们一脚泥一脚牛屎地在土地上耕耘,开荒、垦地、种植,那些孩子们逐渐摒弃了自己城市中心的思想,完全站在土地上,用符合生产的逻辑来耕种。难得看到虚伪的城市中心田园综艺终于摆脱了心理优越感,真正让自己扎根在土地上,很真诚。(吴畅畅)

★年度综艺提名

《再见爱人3》

中国人的婚姻关系在所有家庭文化关系中是最敏感的点,这个节目揭开了这个最敏感的家庭关系的核心。很多人看这个节目,都是在拿它做镜子。(周逵)

它具有社会效应,观看者能通过这些所谓情感不幸的伴侣,查验或反观自己的生活,这是节目达到共情很重要的来源。但是这一季后期剪辑痕迹太重了,有点过于强调戏剧性,可能会让观众看完之后有一种气愤感、冒犯感。(吴畅畅)

《我可以47》

《我可以47》充满了严敏导演自己的构想,贯穿着他对整个世界的观察,比如世界观的设定,有末世方舟类的质感。节目会参考前几年世界上一些灾难或是救援行动的新闻事件模板,让人肃然起敬。节目以“我”为中心,“我”要怎么样,“我”可以,是一种自我激励,人最后可能只有通过内卷给自己打鸡血才能避免大势上的力不从心。可能荷尔蒙的激发才可以唤起身体里的本性,对抗生死疲劳,有点困兽之斗,甚至有一些悲壮感。(周逵)

这些体能类综艺在内容创新上做得不错,尤其是在场景、项目的设计上,但比较难的地方在于专业性和娱乐性怎么结合。(彭侃)

《毛雪汪》

它代表一种小而美的、给观众提供长久陪伴的节目样本。李雪琴和毛不易之间的状态很自然,就像朋友唠嗑一样,跟现在讨论的原生关系、治愈系,都是符合的。(彭侃)

这档节目在探索轻量化节目的创新表达上形成了一定的积累和思考。《毛雪汪》比较符合数字时代节目创作的重要方向,即更新周期比较短,但播出周期又很长的短综艺。另外,这个节目的启发可能是情感价值的凸显。(何天平)

《种地吧》剧照。(平台方供图)

2023年,综艺节目的播出数量和播放量较上年基本持平。云合数据显示,全年共上新275部国产季播综艺,累计正片有效播放为276亿。

占据市场主流的依然是“综n代”,即持续数年播出的季播节目。据云合数据统计的有效播放数据显示,2023年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电视和网络综艺中,“综n代”占80%。“综n代”观众基本盘稳定,招商存在优势,反映出制作平台的求稳心态。

同时,在长视频平台“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市场追求大制作的热度减退,一些节目以小而美的特点意外获得青睐。2023年,全民性爆款综艺依旧缺位,但以《种地吧》为代表的“轻体量”节目探索出新模式,成为圈层内传播的爆款。

过去一年,立足于熟人社交的综艺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面貌。熟人嘉宾之间自然、真实的互动带来轻松感,从他们的相处中,观众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陪伴感。

后疫情时代,人们愈发渴望能从综艺中获得娱乐之外的情绪共鸣或支撑。综艺作为社会情绪体察者的角色越来越凸显,多档节目从内容和题材上不约而同贴近社会现实,力图给观众带来抚慰,或发挥社会效能。

资本退缩,爆款缺失

回顾2023年全年综艺,制作了多年节目的导演陈歆宇总结:创新难——以“综n代”为主,创新节目缺失;营养少——仅提供娱乐,情绪价值和营养不够;新人缺少机会,有断层现象。

在他看来,能够突破圈层的全民爆款节目缺失,主要原因在于难以抓住社会情绪和痛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乏圈层爆款以黑马之姿登场。“从以往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大爆款,到只能产生小爆款,未来可能是一种常态。”陈歆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23年,播出了七季的田园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另一档取材自农村的新节目《种地吧》闯进观众视野。

192天,142.8亩土地,镜头记录了十位不被大众熟知的少年,播种、施肥、丰收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一系列真实的乡村生活图景。紧急情况下给母羊接生、雨天中搬卸30吨化肥、收割上百亩小麦,少年们学习了农村生存的各项技能。

大千影业参与了多档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包括《向往的生活》《种地吧》在内。在大千影业ceo赵林林看来,《种地吧》采用了新的观看模式,除了节目正片,还有短视频平台中成员个人视角的日更vlog,以及不定期日常直播,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陪伴感。

无论何时点进直播,观众都可以看到这群素人嘉宾在挖沟通渠、施肥育苗或改造羊圈,没有人为戏剧的冲突,取而代之的是苦中作乐的踏实感。

这档节目从2022年冬季开始录制,当时嘉宾们也正处于事业上的冬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副教授周逵解读,这档节目触及了更深层的情绪,“现在每个人都在面临某种意义上的冬季,有人选择冬眠、有人选择冬藏,还有的选择冬耕。冬天不能等待,只有最早开始播种,春天才能第一个收获。它反映的是面临冬天时人们的选择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吴畅畅曾担任《创造101》《爱乐之都》等节目的编剧顾问,他将这档节目与以往农村题材的节目相比较,认为过去许多田园类综艺带有浓厚的城市中心主义色彩,只是把农村当作一个典型镜像,“从这个镜像中看到的是城市加速的现代性生活,农村生活只不过是帮助人暂缓一下,实际上让他们长期生活在那儿是不可能的”,但《种地吧》摒弃了这种虚伪的色彩。

云合数据显示,2023年网络综艺有效播放霸屏榜中,《种地吧》正片有效播放4.9亿,市场占有率2.9%,位居第四,获得豆瓣9.0高分。不过,这档节目的讨论度并未达到破圈效果,据微博综艺数据显示,《种地吧》61.6%的受众为95后及00后,主要观众集中在二线城市。

同年新出现的素人综艺《我可以47》《势不可挡》等也均有一定热度,比起斥巨资邀请明星嘉宾,素人节目节约成本,降低了风险。

据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何天平观察,相较于过去几年的综艺市场,当下“有鲜明的资本退缩,市场趋于保守”,在综艺市场提质增效、降本增效的探索过后,“整个创作逻辑会回归到更加审慎的状态里面”。“整个市场不会像过去几年疯狂地要求综艺节目要出新、出奇。”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经历过从业前期拍摄时只用两三台摄像机,到大约十年前的综艺工业化、大制作时期,陈歆宇认为,“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下,综艺创作者要进行一场自我革命,可能还是要‘反工业化’吧。有些手工性的节目从创意度和制作压力来说,可能更容易成功一些。”

熟人综艺,寻找情感价值

2023年豆瓣最受关注综艺榜单中,六位“0713快男”的《快乐再出发2》《快乐老友记》分列第一、第四名,豆瓣评分均在9.0以上。

低成本、非流量的“0713快男”意外在综艺市场走红后,2023年,聚焦嘉宾之间原生关系的“熟人局”“半熟人局”节目越来越多。

“或许这是现在的方向,社交关系本身的熟络性让嘉宾在镜头前没有那么粉饰自我,这样的综艺大家看起来感觉真一点。”吴畅畅说。

赵林林是《快乐再出发》两季的制片人,根据他的经验,“熟人局整体进入节目状态会更快一些,彼此之间相处更自然。大家没有那么强的边界感,这个是综艺节目需要看到的。彼此之间没有那么熟的话,节目承担的风险更大。”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剧照。(资料图)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中,七位嘉宾或多或少都曾因戏结识,展现了不同于往季的紧张氛围,沙特星空下的夜话谈心、蹦极爬梯时的彼此鼓励、身体不适时的互相照顾,赋予这一季温情脉脉的风格。

陈歆宇曾担任《花儿与少年》前两季的总导演之一,回顾当年节目引起的争议,他解释这并非制作方刻意为之,“当初制作的时候压力比较大,各种负面评价的声音比较多……矛盾冲突那么多,像欧美的真人秀一样,当时有嘉宾都要崩溃了。”观察新一季节目,“花少的核心故事发生了变化,当时是讲陌生人的故事,今年是基于熟人关系,会呈现出熟人之间相对温暖的情绪,这是有前期策划的设定。”

以毛不易、李雪琴的友情为纽带的《毛雪汪》走到第三年。一屋、两人、三餐、四季,观众们听他们聊甲方、聊社恐,也聊随份子、聊影视,在熟人间轻松的话题中,观众的情绪也与之同频共振。

周逵把综艺看作一种非虚构创作,“做综艺时,你会发现抓着朋友圈特别好,因为自然的人物关系会彼此有加成,彼此能提供关系性的叙事。人们不仅仅是看他聊什么,更主要是看他和朋友们在真实交往中的对话能产生怎样的新意义”。

“人们好像是在寻找一些稳定的关系,在一个短期主义盛行的社会情绪下去寻找一种长期主义的关系,导致人们在综艺这个浅表性的东西上,寻找一个朋友综艺的出口。”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基于女演员沈月和她好友圈的综艺《快乐的大人》、以《名侦探学院》中几位积累了深情厚谊的常驻嘉宾为主的《跳进地理书的旅行》,这两部朋友综艺也在2023年分别荣登豆瓣最受关注综艺榜单的第九、第十位。此外,诸如《是好朋友的周末》《南波万的聚会2》等综艺也无不聚焦嘉宾的原生好友关系。

相对于过去强竞争和冲突的综艺节目,节目模式专家彭侃观察到,熟人综艺带来了不同的情感价值,“这种陪伴、治愈的节目,更能够让观众喜欢并接受,所以它也反过来影响到了内容。”

不过,熟人综艺并非均能出彩。围绕沈腾和他朋友们的综艺《现在就出发》豆瓣评分仅有6.5,内容设计尴尬、无逻辑等,成为受人诟病的地方。

《毛雪汪》剧照。(资料图)

现实关怀,综艺不仅是娱乐

短视频崛起给综艺节目带来了不言而喻的冲击。“短视频在吞噬观众的注意力,也在抢夺长视频的广告,”彭侃说,这是综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长视频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创造和提供与短视频不一样的价值,我觉得它更重要的价值是能提供更长久、更稳定的陪伴。”

一些综艺倾向于凸显其现实关怀的一面。《种地吧》聚焦乡村真实的劳作生活,农人辛劳的一面被完整地呈现。“观照现实,返璞归真”,陈歆宇总结。

对现实的观照也让一些节目片段意外走红。《令人心动的offer 5》中的年轻嘉宾黄凯连续五年考研清华大学,从小被父母弃之不顾,在普通乡村长大。而坐在他对面的带教律师任为出生北大世家。网友评价,“任律的起点黄凯走了28年”,引起强烈共鸣。

“人们通过综艺不仅仅是看到娱乐,也想看到命运的变化。”周逵观察到。

《乐队的夏天3》中,瓦依那乐队和任素汐的一曲《大梦》唱尽人的一生,求学、打工、恋爱、养家、孤独与死亡……歌词一句句“该怎么办”问出人生的执念与遗憾,观众们也在一遍遍聆听中求索同样的问题。

《再见爱人3》延续了以往两季对婚姻关系的探讨,以强烈的冲突展现了真实复杂的当代婚姻样本;《第一人称复数》等访谈类节目聊起了性骚扰、职场转型等议题。

在周逵看来,综艺节目模式的创新空间有限,已经将适合借鉴的国外模式完成了本土化,除了延续已有的“综n代”之外,只能从现实中去挖掘,“一旦你要创作的时候,唯一有帮助的就是现实主义”;而且,近年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引发人们对大量社会议题的关注讨论,“社会情绪变了,所以对现实主义有重新的理解和解读”。

何天平注意到,许多节目越来越考虑社会效能。以音乐综艺为例,《声生不息·宝岛季》《声生不息·家年华》融入了台湾地区和中华音乐的发展史,串联起两岸观众的集体记忆片段,“把价值观融入到好的音综内容上,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不过,在陈歆宇看来,价值观的宣传与真正贴近社会现实仍有距离,“要真正的贴近老百姓,作为创作者来说需要更加努力”。

南方周末记者 翁榕榕

责编 李慕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