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贺岁片!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电影

犹记得2020年的平遥影展,电影《烟火人间》作为一部另类的开幕片,在平遥电影宫的露天站台首映。对当时的观众而言,这部电影无疑是超前的,以至于映后有不少“这不就是短视频合集吗”之类的负面评价。(文末福利)

类似这样的质疑声,在如今已成影史经典案例的“全民众创电影”《浮生一日》问世之初也曾不绝于耳,但时间终究会慢慢证明其价值。

何况对于当下而言,电影《烟火人间》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大胆尝试。甚至还有影迷忍不住感叹,终于等到“我们自己的《浮生一日》”。

想必,这也是贾樟柯导演为何会将这部电影作为平遥开幕片的重要缘由。他曾说:“第一次看到《烟火人间》,就让我注意到了它的‘当代性’,这个影片本身是非常具有当代性的实验意义的,它代表着新的表达方法和生活方法。”

衣食住行皆烟火,喜怒哀乐梦人间。时隔三年,我们终于如愿等到《烟火人间》正式登陆国内大银幕。

经历过疫情后的我们,对这部电影也有了全新的感悟。我们愈发相信,影片中所呈现的,是真正源自这个时代的“更多声音被传达”、“更多个体被看见”的力量。

所谓“国内首部竖屏电影”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直到我们走进影院才能感受到,当509位像你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的生活影像,如浪潮般汇聚在面前,我们终于不再迫切渴望影像奇观,而是更多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带给我们的情感浓度,如此真实动人,充满热腾腾的烟火气。

影片《烟火人间》主创团队清影工作室,在影像制作、传播和研究领域有着多年深耕的经验。当年的爆款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便是出自该团队之手。此外,还有《喜马拉雅天梯》《大学》《大河唱》等高口碑纪录佳作,以及疫情期间全网刷屏的共创纪录短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

在历史、教育、人文领域都曾涉足过的清影工作室,还能如何创新,将纪录片的定义扩展到一个意料之外的广度?在这部新作《烟火人间》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相比以往的创作模式,影片《烟火人间》采用独到新颖的制作手法,第一次让普通人成为电影的创作者和主角,将他们镜头下的真实生活搬上大银幕,使其比常规剧情片更具有体察国人生活日常的细节感与贴近感。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3年,“精神内耗”已然成为网友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沉湎于一成不变的现实环境,抑或毫无意义地为生计奔波,很多人都陷入到焦虑情绪的漩涡之中。

所幸还有《烟火人间》这样的电影,从海量用户自行拍摄的视频素材中,截选出509个片段,照见来自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寻常百姓的种种面貌,既富有生趣,同时也让我们深思起生活的无数可能。

观影过程中,我们会对一些熟悉面孔的登场会心一笑。比如知名搞笑博主手工耿,曾因其大开的脑洞、“变废为宝”的精湛手艺,以及诸多“无用”发明给网友们带来了欢乐。

影片中,手工耿遇到一个小小的烦恼。他那头极具标志性的长发,是年迈的奶奶怎么也不能理解的发型,总想找机会给他梳头。然而,作为向来不修边幅的八尺大汉,他的头发非常毛糙,奶奶很难梳得服帖平整。

为满足奶奶的这个爱好,手工耿特意寻来一把旧菜刀,磨掉刀刃,剪出梳齿,为奶奶做了一柄很趁手的法宝,既能够梳通头发,又能够锻炼身体。祖孙两人在镜头前操着乡音的有趣互动,如此质朴而幽默。

诸如手工耿这样身体力行、认真生活的普通人影像,共同编织成《烟火人间》中热辣滚烫的众生相。

他们平凡地过着每一天,不曾经天纬地,却用双手一砖一瓦地为美好的未来奋斗着。猎奇和欢笑之余,我们收获的是深沉的感动;面对未知的明天,我们心中也更多了一份希望。

在我们陆上观影团的活动现场,有位观众的发言让我们很受触动。她说,常年生活在北京的自己,总觉得身边的钢筋混凝土如此冰冷;以前很希望来大城市,但当真的在大城市生活时,却又觉得与这个地方跟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在看《烟火人间》的过程中,她突然觉得身边的这些事物有了鲜活的血肉。这些血肉也许它们本身就具有,只是我们走得太快,根本无暇驻足观看它们。但生活中总有人能够看得到,这就是短视频存在的必要性与魅力所在。

而《烟火人间》正是将这些未来可能会失传的短视频,巧妙地汇聚成一部具有纪录性质的电影。在许多年后仍能被人们看到,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比如,在建筑工地高高的施工台上,一个女生也可以戴着安全帽,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歌唱着:“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或许,你早已习惯短视频铺天盖地的庸庸日常,但当终于有这样一部电影,如田野调查般将我们的生活郑重地呈现在银幕上,那种命运共振的冲击力,还是会让我们惊叹不已。

影片《烟火人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用任何的雕琢与修饰,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将我们身边的美好真真切切地呈现出来。让观众们感知到,原来这份美好并不仅仅是影像营造出来的,而是就在我们身边。

除了美好之外,这部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平时无从得见的真实。影片中有个比较长的段落,是展现纺织工厂女工们的生活。这一段的处理很巧妙,以平实的视听语言,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女工们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日常。

可见,纪录电影不仅仅要体现观赏性,更要让观众触摸到生活的“肌理”,只有真正触碰到这一层,我们才会有真实的心理反应与回馈。

就像孙虹导演说的:“作为纪录片人,呈现真实中国的一个切面,关注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如何在迅速变迁的时代洪流中安身立命,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影片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致每一个平凡但发光的你!在我心目中,这部与众不同的贺岁片,无疑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电影,它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