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你太懦弱了!

近日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少年的你》正在影院热映,票房口碑一路飙升,热度久久不下,小编也忍不住去看了。电影院里,有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有人暗暗惊呼主演的颜值演技,但小编听到更多的声音是:“周冬雨也太弱了吧,打回去呀!报警呀!看完《少年的你》第一感觉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落后要挨打、懦弱也要挨打。

当巴掌没打回到施暴者身上时,他们永远不知道疼。《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饰演的好学生陈念,没有父亲,母亲常年在外躲债,性格内向的她在学校没有朋友,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一件事上,备战高考。可是,她不惹事,事主动惹她。只因为给一个跳楼自杀的同学胡小蝶盖上校服维护死者尊严,她就成为了新的被霸凌对象。她明明什么也没做错,却轮到她受欺负,有时候人性的恶就是这么莫名其妙,可能只是因为一个人话少,长得好看、难看、学习差、不顺眼……就能变成被欺负的原因。哪有什么深仇大恨,施暴者只是“单纯”的因为无聊、寻找刺激、博关注、炫耀势力、享受别人屈服认输的变态快感,只是想告诉你,欺负你真的不需要理由,我们与恶的距离有时候就是这么近。

霸凌从凳子上的红墨水开始,体育课上,施暴者第一次用排球砸陈念的头,她忍了,接着更多的排球向她砸来,气急了的她只是把球扔回去,喊了一句:“你们够了”!不痛不痒,毫无威慑力。梯时,施暴者堂而皇之地“故意”把陈念推下楼梯,摔得鼻青脸肿的她只是咬咬牙,瞪了一眼便忍了。施暴者将她母亲欠债被骂骗子的不堪信息发到班级群里肆意嘲笑时,她气得落泪,但仅此而已。

明明她有无数次机会能扭转局面,可是她都选择放弃了,胡小蝶自杀后,警察来学校调查,她明明可以说出真相,让警方介入调查,却因为不想“多事”影响高考而选择沉默。当施暴者提着一笼子老鼠在她回家的路上堵她的时候,躲进垃圾箱的她明明已经拨通了报警求助的电话,却在接通的那一刻说打错了然后挂断。当小北说要替她教训那些人的时候,陈念阻止了,再忍忍,过了高考就好了。当妈妈打来电话询问的时候,她也选择报喜不报忧。她先后拒绝了学校、警方、朋友、家人的帮助,只想一个人扛,可是一次次的退步一次次的忍让真的有用吗?如果有用她为什么还是会被一群人围住扒衣服、拍裸照、剪头发?胡小蝶为什么会被逼到跳楼?

因为懦弱,明知道凳子上被人“恶作剧”地倒满红墨水,胡小蝶却不敢告诉老师,硬生生当做什么也没发生坐下去,染红衣裤。因为忍让,当施暴者拿厕纸往胡小蝶脸上扔的时候,她只能面无表情地站在一边任其羞辱,最终不堪承受,在最美的年华选择一死了之。如果没有小北的保护,陈念会怎么样?会重蹈胡小蝶的覆辙吗?我们不敢想象,电影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结果,那么现实中呢?没有“小北”保护的“陈念,胡小蝶”们,他们是怎样的结局?

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欺凌,忍让和退缩只会助长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越是被欺凌,越是要借助光和人群的力量去击败黑暗,鲁迅曾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当第一个巴掌落下来的时候,如果她选择的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直面打回去,或许便不会落得如今的地步,当巴掌没打到施暴者身上时,他们永远不知道疼,当你不露出“凶狠獠牙”时,他们永远以为你是软柿子。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要忍着你。越怕麻烦,越麻烦,越想息事宁人,越不宁,很多事情都是快刀斩乱麻,简单粗暴最直接也最有效。

在《开讲了》节目现场,有观众问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如果你的孩子回家告诉你,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你会不会跟他们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李玫瑾立即明确答复说:“肯定会。”她的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常常被一个力气比她大的小男孩抱起来往下扔,结果磕到凳子上膝盖都肿了。回家后李玫瑾告诉孙女说:“下次他再抱你,你就揪他的耳朵,两边拽,一拽他一疼,他就把你放下来了”。此后再也没被欺负。李玫瑾说,要防两个问题,一个是不要欺负别人,一个是不要被欺负,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自己的孩子不要被欺负,这是自保问题。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自己弱的。鲁迅曾说:“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被霸凌者,请勇敢把打下来的巴掌打回去;如果你是一个施暴者,请停下你挥舞的拳头,因为终有一日拳头会回到你的身上;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请站出来为弱者发声,你在救人,更在自救;如果你是一个家长、老师、警察……请认真对待每一个求助,你每多一份关心,这世界就少一份伤害。

要知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