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辞旧迎新,过去的一年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回顾盘点的高光时刻和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从爆款电影、热播电视剧、到破圈传播的文艺舞台精品迭出、重磅不断;这一年,每一位投身其中的创造奋斗者都是了不起的,《文化十分》年终特别节目《2023艺见榜》将带您重返现场,回望中国电影、电视剧及文艺舞台乘风破浪的一年。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再创佳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梦幻的光影世界,体味2023年中国电影的无穷魅力和动人瞬间!
中国电影整体崛起
票房前十均为国产片
截至目前,2023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530亿元,购票观众达到12.55亿人次,电影总放映场次达1.27亿场,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超过80%。2023年度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均为国产影片,票房第十名《人生路不熟》、第九名《坚如磐石》、第八名《熊出没·伴我“熊芯”》、第七名《长安三万里》、第六名《八角笼中》、第五名《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第四名《消失的她》、第三名《孤注一掷》、第二名《流浪地球2》、第一名《满江红》。一部部彰显中国气象、传递中国美学、塑造中国精神的电影登上大银幕。
电影《满江红》导演张艺谋:我相信很多很多中国人从小听岳母刺字,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很让我感动,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当我大声地把中国文字如此隆重地仪式般地吟诵出来的时候,我很感动,我为我们的文字自豪。全世界没有一部电影结尾是一段文字,而文字就可以产生高潮,它里面的核心内涵是家国情怀。
电影《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理想就在。你一直追求的精神,所做的选择和留下的痕迹会塑造成你的精神,如果这种精神在,理想就会长存。
活化历史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聚焦大唐盛世和诗人命运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用荡气回肠的诗意长卷将千年长安的恢宏景象重新呈现在观众面前,改编中国传统神话的奇幻大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将中国美学的大气磅礴和中华哲学的深邃内涵蕴藏其中,这些取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电影作品不仅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更直接带动了传统文化热潮出圈,让更多观众穿越光影,走进现实。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无论是《长安三万里》,还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聚焦于表达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影片,不管是动画电影还是古装大片,都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多重意义上的丰收和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以至于后来甚至有小朋友在影院里跟着大声朗诵诗歌,这些都是这些影片引起了全社会式的、跨圈式的传播效应的鲜活的缩影。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原创知识产权成为一个新的概念,这意味着两重意思的原创,一重就是从民族化的意义上讲,挖掘中国自己的本土资源,这是一层原创知识产权。另一重就是从电影创作来讲,不简单依托依赖其他市场化、商业化的成功的基础,去全新地从头进行创作,这是又一重原创知识产权。
电影类型多样化
艺术表达多元化
在2023年,电影类型融合不断加深,艺术创作迎来新的风潮,“科幻+灾难”“奇幻+史诗”“喜剧+悬疑”等多重类型元素叠加的影片获得市场青睐。
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彤:可能单一的这些喜剧也好或者说犯罪片也好,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在观众的审美了。现在观众可能更愿意看到类型融合,有很多的元素在同一个片子里面。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星:我特别觉得中国电影在2023年的时候,这种融合是一种内涵向更好的、创造性的融合,我设想将来中国电影好的时候,创造自己的东西,人们会说不仅仅是融合,而是它是浑融。
“反转”让故事更精彩
类型片再上新台阶
根据猫眼研究院数据统计,“反转”成为2023年观影评价最高词频,《满江红》《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坚如磐石》《河边的错误》等带有“悬疑”元素的影片备受观众追捧,全年上映悬疑影片超40部,占比达8.3%,共有8部悬疑影片票房破亿,剧本工业再升级、人物塑造多面化成了当下中国电影创作的一大亮点。
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尹腾宇:反转这个词其实是非常带情绪的,而且会给一些惊喜,出乎大家的意料,所以大家就会印象很深刻。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星:戏剧性是影像作品它从内容为基点的非常重要因素,它的冲突,它的矛盾性不可预知。
中小成本影片聚焦现实
充满烟火气
2023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表现出积极的创作活力与多元化表达的探索精神。从《白塔之光》《宇宙探索编辑部》到《永安镇故事集》《河边的错误》,这些影片大多采用一种纪录式的叙事手段,去呈现和表达一种虚构的故事世界和人物情感关系,这些出现在今年的中小成本影片,不同于传统戏剧性结构与表达方式的创作,为观众带来了具有差异性的丰富感受,为国产电影多元化表达提供了新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星:现实题材影片也是一大亮点,多样化、立体化的呈现。
二线城市票房后来居上
2023年的中国电影新题材不断涌现,细分类型吸引更多观众,创作人才梯队逐渐崛起,在年度票房前十名影片中,二线城市票房占比最高,达38.04%,四线城市票房次之,占比29.68%,三线城市占比17.93%,一线城市票房占比14.35%,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影院,中国电影市场活力极大激发。
全国政协委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中国今天的电影比如说四川、重庆,包括西北、东北等等,包括上海,都在呈现出丰富的表达可能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中国电影的多样化、中国电影的丰富性才有可能实现。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我们业内有一句话说“得小城者得天下”,这就构成了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根基,同样也引导着我们电影的创作。这个创作就更应更多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创作,更多地反映普通观众的喜怒哀愁。
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
回顾2023年的中国电影,从《满江红》《流浪地球2》到《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再到《志愿军:雄兵出击》《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等,其中,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驱动性因素,数据、模型与算力算法等层面的全面提升直接带动了国产电影的高质量发展,电影科技创新推动艺术产业创新,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中国电影“新质生产力”。
电影《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我们的航天航空力量一直在帮我们背书,因为在现实中他们就在那,所以我们在电影中再拍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观众不会觉得意外,会觉得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些。
中国电影强劲出海
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包括金鸡百花电影节、金熊猫盛典、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一系列活动,让中国电影迎来更多国际化合作机遇,优秀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不仅在电影节的奖项评选中获得专业认可,更在由电影节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中走进海外电影市场,将中国故事分享给全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创作者自身是需要有这样一种艺术的品位和国际化的眼光,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来完成我们未来把中国的电影推广出去的任务。
从《满江红》的山西太原古县城,到《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的青岛东方影都,再到《长安三万里》里的大美诗画长安,中国电影创作取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时代的精神内涵,每一处风景,每一句对白,都令人回味无穷,《满江红》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长安三万里》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至今余音绕梁,袅袅不绝!
黑龙江游客寇立杰:我和我妈妈来这边旅游,打卡一下电影《长安三万里》,想在长安看长安,特别有这种文化的融入感。
天津游客杨淑琪:电影里的场景和这个古都融合得非常好,我感觉我就在这个情景当中,让我特别有感触,很激动。
南京游客徐泽林:丰富了我对唐诗的向往还有理解,非常向往西安这座城市,也希望来西安目睹一下大唐的风采。
日益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催生一批又一批新人新作持续涌现,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广阔前景,我们期待,2024,中国电影更精彩!
放眼2024年,《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红毯先生》《熊出没·逆转时空》等影片即将上映,中国电影日益完备的工业化制作体系,走向成熟的电影创作人才梯队,愈发多元的类型题材挖掘,都让新一年的中国电影备受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星:我们期待2024年中国电影更欣欣向荣,而且更丰富,甚至说利益上的票房的增长,但最主要的是艺术创造性,所以多样的导演们,我希望新的导演越来越厉害,他们的艺术根基,还有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才是中国电影最重要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