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今年预计会实现300万辆的销量目标,这我们是知道的,那么其它厂商呢?
除了比亚迪,销量最高的厂商是特斯拉,1-11月份国内累计销量52万辆,全年在60万辆左右。
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但根据近日网络流传的消息,问界品牌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60万辆左右,超越今年的特斯拉,而且大概率会超越明年的吉利、长安等厂商。
那么,这个目标到底靠谱不靠谱呢?能实现吗?
1、年销60万辆是个什么水平?
年销新能源60万辆,这大概是比亚迪之外国产新能源厂商提出的最疯狂的口号之一了。
它相当于特斯拉2023年在华销量总和,bba的在华销量规模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问界品牌最大的卖点就是华为。
也就是说,问界相信,仅凭华为的金字招牌,就可以让自己与特斯拉并驾齐驱。
这可能与新款问界m7上市后的良好表现有关,这款车上市后销量一路飙升,11月份达到了17039辆。
问界另一款车问界m5并没有做出大的改变,但自从新款问界m7上市之后,它的销量也跟着起飞,11月份已经达到3075辆,创下4个月以来的新高。
除了销量,让问界如此自信的还有订单。余承东表示,问界m9的预订量已经达到了5.4万辆;与此同时,新款问界m7的大定订单已经超过12万辆。
在问界看来,3款车型进展都如此顺利,那么适当膨胀一下也无可厚非,理想嘛,总还是要有的。
2、目标该如何实现?
其实,问界2024年销量目标60万辆这个说法,并没有经过官方确认;就算是确认了,能不能实现也很难下定论,就像3年前连王传福自己都想不到,比亚迪会年销300万辆一样。
假如,问界真的实现了60万辆的销量,它最有可能采取哪些步骤呢?
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年销量60万辆,需要每个月的交付量达到5万辆以上。
且不管车能否卖出去,问界首先要保证,自己有这样的产能。
根据赛力斯总裁何利扬的透漏,2024年1月份开始,问界m7的月交付量将达到3万台,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现,那么再加上另外两款车型,月交付4万应该没什么问题。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目标,问界需要先把产能搞起来。
其次,问界可能需要推出更多的新车。
目前问界m7的销量为1.7万辆,如果持续上升,达到3万辆的水平,那么这款车一年就可以贡献30多万辆的销量。
那么问界m9能贡献多少销量呢?
这款车的确有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从客观角度来说,一款50万元级别的大型suv,月销一万基本就是上限了。
要想保证销量目标的实现,问界需要在2024年对问界m5进行更新换代。
其实,按照正常的逻辑,问界旗下三款车的销量,应该是问界m5>问界m7>问界m9。
当然,问界可能还会推出更多的新增车型,例如明年计划发布并量产的m8。
最终如果能有5款主力车型,那么以华为的技术背书,实现月销5万就有一定的可能性。
3、问界会遇到哪些挑战?
问界m7、m9,热度都比较高,这是因为目前华为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动力平台等方面的确有一定的优势。
但热度总会过去,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有时候就像是一个回合制游戏。
华为拿出的这一套东西,短时间内相当惊艳,但它需要一段时间去消化,去摊薄此前的研发成本。
除此之外,竞争对手会利用这段时间迅速跟上,缩短与华为之间的差距,或者开发出其它问界不具备的卖点,不会坐以待毙。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问界旗下车型遇到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要知道,问界m7的价格并不算低,所在的细分市场容量本身就有限,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压制问界m7的销量增长。
月销3万,应该是一种比较乐观的想法。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价位,除了特斯拉,其它的新能源车型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就连比亚迪汉也逐渐沉寂了下来。
而问界m9主力车型售价在50万元以上,这也是此前国产厂商拿不下来的领域,它在性能上固然有着很多优势,但也要考虑到用户认可度、来自bba的竞争等问题。
客观来说,拿出50万买车的用户,往往更看重品牌价值,他们可能会花两万多去支持华为的折叠屏手机,但要花50多万去支持问界,大部分用户还是需要掂量一下的。
以问界的品牌定位,它不太可能进入20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即便要推出新车,例如轿车,也会是2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销量上同样不适合做过高的估计。
结束语:
如果其它厂商接下来的一年原地踏步不动,那么以华为目前的技术优势,问界的这个目标应该不难实现。但现在的市场竞争何其激烈,技术更新太快了,各厂商不进则退。你觉得问界能够实现60万辆的销量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