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的姜子牙、妲己真的看腻了,麻烦多拍拍杜甫、苏轼吧!

电影暑期档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电影佳作一部接一部,从《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再到《长安三万里》等,40+的电影票钱,观众掏了一次又一次。不过,最近点映的史诗级奇幻古装大作《封神》的口碑却一般般。看过的观众基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电影特别好看,特别炸裂,中国电影的“封神宇宙”有希望了。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电影特效非常燃。毕竟《封神》三部曲共计投资30亿,每一部的成本高达十亿。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特效,如果效果太差,观众第一个不答应!二是电影里的男演员非常抢眼,个个都是大块头、健朗的肌肉,满屏飘着荷尔蒙。《封神》三部曲对标的是国外的《指环王》系列,外国电影可以搞出“霍比特人宇宙”“漫威宇宙”,那么我们也能做出“封神宇宙”。当然了,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觉得:电影很一般,就是一部没有太多艺术性的爆米花电影。首先是剧情,观众为《封神》的剧情打70分,没有太多的魔改,毕竟原著《封神演义》的底子摆在那里。不过电影中的男主角姜子牙,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黄渤将姜子牙演成了一个喜剧角色,跟其余人物仿佛不在一个次元。黄渤自己解释说:希望姜子牙是“入世”的,所以加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去诠释。这种颠覆性的塑造角色,显然有很大风险,目前来看,很多观众是不接受的。《封神》还将妲己作为宣传重点,进行大肆营销,实际上,电影中妲己的戏份少得可怜。再加上,观众对这位俄罗斯籍的外国妲己非常不满意,过度宣传她,反而让观众更不愿意买票了。其次是特效,其实近些年以“特效超燃”为噱头的电影太多了,观众已经见识过《流浪地球》一二部的震撼,对于特效,早已不再惊艳。或许放在十年前,《封神》还能大夸特夸,现在会有一点审美疲劳。“审美疲劳”的不仅是特效,还有封神元素。网友戏称:一部《封神演义》养活了中国影视行业百分之九十的人。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不过也侧面反映出:封神题材被拍“滥”了。最近姚笛主演的网络大电影《封神》也上线了,她演的是妲己,可见封神题材的泛滥。哪吒、姜子牙、杨戬、妲己等等神话人物,被翻来覆去的拍,观众用脚趾头想,都能把电影内容猜个八九不离十,实在没新意。除了神话故事,我们就无甚可拍了吗?当然不是!电影《长安三万里》,就给中国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首先,《长安三万里》是部动漫电影,表面看讲述的是诗人高适和李白从年少到暮年的情谊,深层表达的是:盛唐之下,所谓千古风流人物,真实的心酸与艰难。电影是以高适的视角,讲述了李白天纵英才、潇洒不羁,却又怀才不遇、愤懑不甘的一生。电影上映至截稿时间,票房已经破7亿,其实《长安三万里》上映第一周口碑一般,从第二周开始口碑发酵,连续两天票房破日,单日票房超过《八角笼中》成为日冠。《长安三万里》并不是“零差评”,也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动漫形象不够好看,电影中的角色都是腰长腿短,马匹看上去也相当笨重。但主创团队解释:所有的人物、动物都是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创作,比如陕西博物馆里的唐俑就是主要的灵感来源。还有就是:李白的人设,也让相当一部分观众不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李白是天才、是谪仙人,他豪爽大气、义薄云天,才华纵横,仿佛时间所有美好的词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但《长安三万里》里的李白,为了做官干谒权贵,为了做官两度入赘,为了做官讨好玉真公主。李白爱喝酒,喝酒了就忘事,几次忘记与好友高适的约定。李白挥金如土,声色犬马,放浪形骸,都跟大众通过诗了解到的李白形象,有很大出入。因此,不少“李白粉”觉得,这是电影在抹黑李白。但历史上的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不少看过《长安三万里》的历史教授和文学教师都表示:电影中的李白,非常贴近真实的李白。李白不完美,但正是不完美的他,才更显得可爱。《长安三万里》爆红,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孩子们会知道:李白不是游戏里的刺客,李白是名垂千史、经久不衰的“顶流”。没错,李白是顶流,但影视作品里关于李白的塑造却少得可怜。大家仔细想想:你能想起哪些扮演过李白的演员?其实,陈建斌、濮存昕、赵文瑄等人都饰演过李白,可都没被观众记住。真正深入人心的,当属电影《妖猫传》中辛柏青饰演的李白。可是,《妖猫传》中的李白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电影没花什么笔墨去描写他。如此奇才、天才,为何影视剧就是拍不好李白?不是拍不好,是不太好拍,也不够用心。首先,李白的人生是起起落落落落落,他没有逆天改命的剧本,最后的结局:是看不清时局加入叛军,入狱后被郭子仪力保,才得以获救。通常的影视剧,都喜欢先抑后扬,前期不管主角多么悲惨,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走上人生巅峰,成为赢家。李白是赢家吗?显然不是,所以如此丧、如此悲剧的人生拍出来,观众不一定爱看。但《长安三万里》成功说明,观众的审美很包容,大家可以接受:不成功、多坎坷的人生故事。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期待在长安大展宏图,于是他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年时得唐玄宗赏识,于是怀着对未来的期望,大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为杨贵妃写诗被贬,决定入道家,失意时与好友在黄河边写出千古名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皇帝大赦天下,入狱的李白终于得救,天生豁达的他,在船只途径如今的三峡时借景抒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已过万重山”,读书时以为这是李白单纯的描写景物,长大了才知道,这是李白过尽千帆后,看破世事的淡然。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当我们真正懂得诗人为何诗,教育才完成了闭环。《长安三万里》不仅仅是一部国漫,不仅仅说高适、李白的一生,不仅仅说盛唐。这部电影传达的文学意义已经超过了电影本身,观众也猛然意识到:李白可以被拍成电影,那么杜甫、苏轼可以,李清照、辛弃疾可以,张居正、王阳明更可以。我们有如此多“可爱又迷人的老祖宗”,为何荧幕上,拍来拍去都是一些后宫情爱,神仙打架呢?如果用心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墨客挨个拍出来,影视圈可以再拍一百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