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只能说丢了核心, 忘了根本, 不见初心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近也在电影院下映,网上却还是传的沸沸扬扬的热度不断,而整部影片也只有最后一段有点泪点。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是成为了这边影片的经典,其他的真没啥看点,要知道有多少人是带着票房26亿的期待值去看的。而这部影片确实是学好莱坞了,学漫威了,变得在思想上低幼了,且失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果你看到87年上海美术的《哪吒闹海》,你会觉得那部作品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那部作品里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传承、精神内核及普世的童心童趣,真的很现代很摩登。沉稳的色调配比、优美的配乐,行云流水的剧情推进,真的让国人觉得为这样的动画而自豪。反观这部《哪吒》,可以说是一部充斥着资本野心的商业烧钱大作,资本的要求被编剧导演完美执行,唯独失却了编剧导演的艺术良心。一部优秀影片应该传达出什么?可能根本不是编剧导演想要思考的问题。电影甫一出来,是铺天盖地的宣发引流,可以说它背靠光线,宣发是相当成功的,仅此而已。内容的孱弱取巧,也为后来冲20亿时口碑回流埋下雷区。我相信,会有一批人观影后有上当的感觉。宣发上,提取了电影核“我命由我不由天”,对标导演饺子的人生经历,卖鸡汤人设,卖鸡汤内核,这是一种拙劣的商业行为,但却非常契合当下的某种政治语境与社会心理,不得不说,提炼出了这句鸡汤内核,电影便成功了一半。在如今商业电影皆知的“燃爆点”上,《哪吒》不是仅此一家分店,隔壁《银河补习班》跟《哪吒》精神内核如出一辙,简言之便是,信鸡汤得永生,喊口号有票房。这种无脑操作,加上高燃动画(说实话,我讨厌这种日韩系的动画画风),日本为了迎合西方审美,跪下来的姿态已难看,比如将漫画人物统一画成高鼻深目,乍一看满屏皆混血。敢问咱们几千年前的上古神话人物中,为什么要如此媚俗,把敖丙、李靖、李夫人画成日漫人物形象?难道敖丙是圣斗士星矢?

再看故事本身,为了拍系列剧,把一个完整的哪吒故事偏偏要分成两部分,哪吒被唤醒再出一部,圈钱而来,而导致第一部哪吒降生剧情单薄,讲了90多分钟,无非就是一个事,哪吒出生了,但天赋秘咒,三岁那年肉身死亡,哪吒认识敖丙了,矛盾铺展了,哪吒跟太乙真人学艺了,练好了一身本领的了。第一部中占比最多的情节:哪吒调皮捣蛋、哪吒与敖丙天人争斗纯粹为动作而动作,剧情意义并无多大。为了撑长度、做画面,为动画而动画的无脑洗脑动机,实在令人厌恶。

还说一个哪吒的人设,有人说有了新意,契合现代心理,是当下人们的心灵抚慰良方。那我要说,成功学、鸡汤学也是很好的,哪吒得其精髓。且不说隔代传声的“造反有理”“逆天改命”“唯恐天下不乱”之文化糟粕换了一身新皮囊,却得以行走在9102的新世界,实乃奇迹;就是里面呈现出来的父慈母爱,女性更有主见这些,究竟又有多少社会意义。面对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银河补习班》《哪吒》都开出了同一剂药方:无限关爱,任你撒泼,我的孩子自动变好。这个逻辑合理吗?符合儿童心理学吗?最后,跟漫威相比,嗯,算是同一种配方,同一个味道。大家志趣相投、目标一致,方法一样,思想相通。

学其皮囊,卖其外相,丢了核心,忘了根本,不见初心。《哪吒》基于大数据分析测算基础上,寻得了一条圈钱捷径,为了国产动画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也撕开了票房灵药的法门口子,相信接下来彩条屋的《姜子牙》《二郎神》都已在项目单上了,这样的味道、这样的商业标准产品,能分得漫威一杯羹,也已足以令国人欢欣鼓舞了,哀哉吾国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