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电影七十年: 中法合拍《夜莺》角逐奥斯卡奖纪事

2010年,法国与中国签署了《中法电影合拍协议》。之后,又签定了8部影片的合拍计划,《夜莺》是其中的成功之作。于2015年拍摄完成并上映。那个时期的民族题材电影,常离中国电影市场较远,而离世界电影观众很近。

《夜莺》在法国院线公映。这部由广西电影集团出品,由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编剧并执导,中国演员李保田等主演,在中国拍摄的影片,在法国放映时间长达五个月,吸引了15万观众,上座率明显高于同类型文艺片。

其电影版权还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并被推荐代表中国电影,参加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角逐。

在这届奥斯卡电影节上,外语片脱颖而出的竞争者,是从全球83部选送的影片中评选出来的。遗憾的是,代表中国大陆参评的《夜莺》以及香港的《黄金时代》、台湾的《冰毒》均未中奖。

《夜莺》是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推广策划的中外合拍片。此前,电影工程制片部曾特邀了一些专家对其“冲奥”的胜算及竞争对手做过分析和预测。

结果有的在预测之中,有的在预料之外。毕竟,奥斯卡评委的考量是多方面的,除了艺术上的,还有地域上、政治上的多种因素。

先说我们的《夜莺》。从民族题材的电影来看,这部影片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首先是拓展了题材的空间,没有强调哪一个民族而是强调了影片的类型,把一个民族地区的家庭置于城乡ニ元结构的大环境中,现代性与少数民族风情相得益彰。

再就是影片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际团队,摄影师、录音师、音效师等全都是法国一线的专业电影人,从而保证了该片制作精良。

影片中的演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男主演之一的秦昊已三次入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其精湛的演技获得欧洲影坛的认可。饰演爷爷的李保田,也曾凭借电影《菊豆》、《过年》等为欧洲观众所熟知。

此外,影片主题很符合奥斯卡奖对外语片的审美取向一一通过小家庭和个人来反映不同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这些在专家看来都是《夜莺》的奖点。

但是,《夜莺》最终末能获奖,可能由于它不“讨好”的地方,比如导演手法还偏于正统保守,缺少西方评委偏爱的电影语言的创新和对体制的批判。

虽然这个三世同堂四口之家联结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大城市的温馨故事,没能打动奥斯卡奖评委,但它能代表中国大陆参评,本身说明了这部合拍片的品质。

此前,专家分析《夜莺》的劲敌中,呼声很高的土耳其电影《冬眠》意外落选。《冬眠》获得了2014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全片由大段对白贯穿始终,且片长196分钟,是当代电影中少有的。

电影人物由家庭成员、房客、游客组成,叙事独特,展现了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入感悟,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电影。

专家们看好的另外两个“种子”选手一一加拿大影片《妈咪》、比利时电影《两天一夜》,也同样惨遭淘汰。加拿大出品的法语影片近几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表现都很出色,《妈咪》也是有备而来。

它展现了有心理问题和性格缺陷的一对母子,当一位害羞又口吃的邻居加入母子俩的生活后,二元平衡变成奇特的三角世界,展现出劳动阶层的不断挣扎却充满希望的生活。

比利时电影《两天一夜》的导演是吕克和达内兄弟,他们导演的影片曾两次获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两天一夜》的女主演法国明星玛丽昂·歌迪亚,也曾因主演《玫瑰人生》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该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在一次事故后回到工厂却发现工作不保,老板打算解雇她并把1000欧元作为奖金奖励其他员工,这位母亲必须说服员工代表放弃这个提议来保全她的工作,期限是“两天一夜”。影片善于讲述小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挖掘了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人性的闪光点与黑暗面。

此外,专家看好的丹麦影片《悲喜人生》巴西影片《爱,简单》、以色列影片《对薇薇安·阿姆萨勒姆的审判》等都没有入围“九强”。只有波兰电影《修女伊达》入围,并且被认为是最终摘奖的“金种子”。

在《修女伊达》中,导演保罗·帕夫利夫斯基采用了全黑白的影像,很有“奖点”一一第8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就评给了黑白默片《艺术家》。影片讲述了一个从小在修道院长大的犹太孤儿,在准备宣誓成为一名正式的修女之前,却意外踏上一场寻根之旅的故事。

影片将波兰二战时期的历史、宗教信仰以及人生的选择巧妙融合在一起,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故事主旨,获得了国际影坛广泛好评。

“九强”名单上,有3部电影是专家没有预测到的,颇有“爆冷”气质。委内瑞拉选送的《解放者》,聚焦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最杰出的领袖西蒙·玻利瓦尔,是一部传记片;格鲁吉亚选送的《庄稼之岛》,讲述一对爷孙在战争中的遭遇;《廷巴克图》则是毛里塔尼亚第一次报名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

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获奖名单上,欧洲电影已经50多次获奖,而亚非拉电影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届法国、意大利、德国等电影强国居然没有一部影片入选,也令参加角逐的电影人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