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卧虎藏龙》, 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情爱, 与世俗对抗

电影《卧虎藏龙》是围绕大侠李慕白退隐江湖之际,青冥宝剑失窃一事及引发的一系列江湖恩怨,道出两代人的爱恨情仇。与以往武侠片中呈现的血雨腥风截然不同,《卧虎藏龙》整个影片的基调犹如导演李安本人的性格一般,内敛、含蓄、平静,透着浓浓的人文内涵,其中既有儒家“仁义”的大侠处事方式,又充满了道家禅宗的辩证哲思。影片表面通过李慕白和俞秀莲、玉娇龙和罗小虎两对人的情爱关系,呈现江湖儿女的侠义之梦、侠义之情,实则借武学、功夫的塑造,阐释了儒道的精神、禅修的境界,以及人类永远面对的情爱困扰。

影片开篇李慕白从河边走来,与俞秀莲相遇表明退出江湖的心意时,说到自己虽然破解出关,却感觉到一种悲哀的感觉。李慕白口中的“有些事需要想想”,暗指与俞秀莲的儿女之情,以至于李慕白宁愿放弃闭关,期望和俞秀莲一起归隐山林,来化解内心的不安,追寻一种新的平静。可见,即便是江湖上人尽皆知的一代大侠李慕白,也不免为情所困。二人的暧昧关系被吴妈、贝勒爷先后明示暗示,甚至李俞二人也亲自道出———如李慕白口中的“我以为我们都说好了”。

这对中年侠客之所以未在一起,源于礼仪的束缚、道德的阻碍,他们遵循的“道”不允许彼此的越轨行为。正如二人的出场,李慕白跨越了方正规矩的俞府大院,从门框中走进来,框架式构图暗示越是大侠所需遵循的条条框框越是繁多;俞秀莲出场遇见李慕白时,身后背景正好显出对联上的“礼乐”二字,也对其身份作了规定。

竹林茶座中,李慕白握住俞秀莲的手,却硬是不敢触碰俞秀莲手上常年练功留下的硬茧,事实上这些硬茧正是礼教的具象化呈现,李慕白真正不敢触碰的是时刻提醒他们身份背景的道德象征。最终李慕白反问出那句:“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不仅江湖各路纷争不断,人心的欲望也如同江湖般纷乱冲撞,看似自由的江湖实际上并不自由,此时的李慕白是羡慕玉娇龙的年轻叛逆、不顾礼法、任意而为的,而正如二人谈话结束时身后的那面白墙,将他们与窗外那恣意摇曳象征自由与欲望的竹林相隔开,他们到底也未能逾越道德鸿沟。

直至李慕白临终前留着一口气不再“炼神还虚”,而是向俞秀莲表白衷心,二人终于突破一直以来坚守的礼仪之道。另一面,作为九门提督府上的千金小姐玉娇龙,本应最为循规蹈矩、遵守礼教,却生来性格叛逆、刁蛮任性、不服管教,不仅十岁起秘拜碧眼狐狸为师,学习武当剑法,更是与新疆大盗“半边云”罗小虎私定终身,看到贝勒府的青冥宝剑便偷来“随便玩玩”,不满父母之命便大婚当天逃婚,最后搅得整个江湖天翻地覆。

玉娇龙心中之“道”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江湖梦,然而真正的江湖注定与她的想象截然不同,在无意害死李慕白后,玉娇龙心中的“道”也不复存在了,只是回到武当与罗小虎一夕缠绵后,跳下山崖,既可理解为殉情,又可解读为李慕白之死令她往后的追寻不再有意义———她突破了世俗之道,寻到了江湖做人之道,却最终归于幻灭。正如玉娇龙出场时,身后对联显现的“了无痕”三个字,影片从一开始便暗示了玉娇龙的结局,她的命运就像一场自己编造的梦境,最终梦醒一切回归虚空。这也许是李安最想要阐释的禅宗之意。

结语:《卧虎藏龙》是一部能够“在观众心里激起什么”的影片,围绕着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情与爱,向观众展开一部爱情与世俗眼光的对抗。常有观众发问最终玉娇龙的跳崖,而李安正是用这种意犹未尽的表达方式诉说着自由与克制、孤独与欲望的武侠之道,观众在观看中静静思考,在思考中细细品味那份内心的欲望与延伸、追逐与虚空的禅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