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上演“大电影”, 《少年的你》呼吁拒绝屏摄

10月28日,《少年的你》官博呼吁观众拒绝屏摄。“留住美好,不需要举起手机对准银幕。和身边的人,在黑暗中达成默契。不录不拍,一起守护电影《少年的你》。”

虽然有网友质疑《少年的你》在原著小说有融梗抄袭嫌疑的前提下,呼唤观众保护版权,拒绝屏摄,属于双标行为。但针对“屏摄”行为来看,《少年的你》这一呼吁理应得到尊重。

业内人士发声,观众始终“任性”

据公开资料显示,电影屏摄,是指一种包括录像、录音、拍屏在内的影院盗摄行为。通常,影院纸质电影票背面的“观影须知”中,都会明确印有“影厅内禁止摄影”的图标提示,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大多数观众忽视。

拿相机录制视频,用手机拍照并分享至微博、朋友圈,在各类社交平台上随意传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4月份,《复联4》选择在内地全球首映,然而零点场便出现手机屏摄现象,或片段或全片在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大肆传播。漫威肯定没想到,比起他们三令五申的不要剧透,更难管制的是屏摄。

10月13日,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恐怖电影《犬鸣村》在放映时遭遇屏摄。有观众在观影后兴奋地向本片导演清水崇(恐怖片大师,曾执导电影《咒怨》)展示手机录下的片段,说:“我很喜欢这个电影!”对此,清水崇表示,“如果你带视频回家,今晚,也许就会带你去《犬鸣村》。”

随后,影展创始人贾樟柯公开呼吁:“希望大家不要对着电影屏幕拍摄,电影工作者与制片公司的劳动需要得到尊重,谢谢大家理解。”此外,影展还发布了《关于杜绝屏摄与盗版行为的声明》,“屏摄”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然而不到半个月,《少年的你》上映后,屏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愈发猖狂。朋友圈成了“屏摄大赛”现场,电影截图轮番上场,影院内闪光灯不断,严重影响到观众观影心情。

一半是喜爱,一半是利益

曾经有媒体针对屏摄进行过调查,摸底普通观众对于此类行为的态度。68.7%的受调查者认为屏摄属于侵权,不应该做;有22.8%受调查者认为屏摄会影响他们观影,不应该做;但是,也有8.6%的受调查者认为,屏摄不是盗录贩卖,观众可以屏摄。

这8.6%接受屏摄的观众,基本出于三种心态。其一,自己进电影院是花钱买票的,就有拍摄的自由;其二,完成屏摄后在公众平台晒图,既是资本式的炫耀打卡,也是自我审美和态度的表达;其三,粉丝式观影,对于自己的爱豆或者喜欢的电影,观影就和看演唱会一样,要用拍拍拍表达喜爱之情。

第一种是对于屏摄行为认知的不全面,后两种则是内心表现欲望的外化,将屏摄得来的照片与视频发布出来,就能证明自己的情感,完成自我满足。但不论是哪一种,认为屏摄不是盗录贩卖,没有利益赚取,所以可以屏摄,都是不正确的。

在影院内,“拍屏”与“录屏”同样属于盗摄,而盗摄造成的资源传播,不仅是对于影视作品版权的侵犯,更是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隐患。

今年春节档,以《流浪地球》《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和《新喜剧之王》为首的影片上映不到2日就流出了带着院线贴片广告的高清资源;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同样在上映不到3天后,就有盗摄资源流出。

一位从事影院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国外影片只要不是同步上映的,几乎都有盗版链接,这些链接多半出自国外;国产影片几乎没有盗版,如果有都是上映之后被一些人偷拍的。”

这样的偷拍屏摄,就是基于个人利益,侵犯影视版权,扰乱市场秩序。

既是公德的缺失,也有违法倾向

屏摄屡禁不止,更多是因为“反屏摄”没能深入人心,大众始终认为屏摄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偶尔犯之,无伤大雅。

今年7月份,演员郑恺在微博发布了一条观看在映电影《狮子王》的感想,配图包含两张电影屏摄图,引发网友指责。而更尴尬的是,他曾拍摄过“反盗摄”的公益广告,在宣传片中亲口说过“在影厅内拍照、录像、录音都是不允许的。”此番自我打脸,堪称不良示范的典型。

同样是演员的盛一伦,在观看完《无问西东》后,也发布过一条有屏摄照片的微博。

而两年前,内地某家影视媒体的记者在香港国际电影节观看《法国光影百年史》时,多次拿出手机屏摄,工作人员在劝阻无效后只能强行拿过他的手机删除照片,引发冲突。虽然这位记者声辩自己是为了记住银幕上的人名才拍照,仍无法摆脱屏摄事实。

业内从业者尚且如此,恰好从侧面说明,大众对于屏摄认知的不全面,或者说屏摄危害的宣传并没有深入人心。

但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屏摄”是真实受到法律约束的。据悉,香港影院内就严禁在放映室拍摄及录影,否则有可能被罚款和监禁,即使以“学习”的名义也不可以。

内地早在两年前也有过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第三章第三十一条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发现进行录音录像的,电影院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对拒不听从的,有权要求其离场”。

屏摄看似只是一个无心之举,却影响甚远。往小了说,影响到了其他观众的观影环境,往大了说是对作品版权的侵犯,更甚者是对整个电影市场的扰乱。大众应该重新认识并重视屏摄的重要性,并主动拒绝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