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驶入秘境小站——阿尔山火车站

六月底的草原,已经是满满的绿意,缓缓的丘陵,披上无边无际的绿色,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仿佛和天空连成了一片,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青青的草地,还有悠扬的马头琴曲子,缠绵悱恻,纠缠悠扬。

奔驰在草原上,与云比肩,疑似飞鸟。

去阿尔山我只是想看看“中国最美的火车站”。

到达克什克腾国家深森林公园时,阿斯哈图石林景区已经下班,就在外面转了了一会,天很快就暗下来了,在周边寻找住处,感觉就是一片石林卧在那里,四周荒凉,少无人烟,跑出去很远找到一个住处,简陋冰冷,简单的吃过晚饭后,就此休息。

第二天五点起床,在锡林浩特吃早餐,莜面饽饽,莜面鱼鱼,我特地跟饭店的老板学了学搓鱼鱼,做莜面饽饽。

早上阳光灿烂,晨光耀眼,狼毒花开的正艳,开始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奔驰,有的路段不是很好走,坑坑洼洼,非常颠簸,在这条路上跑了接近一天,路上只遇见一辆内蒙的车和一辆山西的车。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面前则是一条向前不断延伸并逐渐消失的公路,不论笔直还是蜿蜒,都好像根本没有尽头。

不知不觉进了宝格达山林场,对面山上是边境的望塔 ,这一段草地与林场交错在一起,无尽的白桦林在路边山坡铺展,

在宝格达乌拉稍作停留,看着天色已晚,抓紧赶路,到达宝格达村时已经是晚8点多,漆黑的夜里,拍门找住处,居然住满了人,真是出乎意料,得知前面只有几十公里就到阿尔山了,但据说路不好走,既然没住的地,还是继续往前赶吧,路上坑坑洼洼,还经过了漫水的路面,幸好有个路过的当地人给指挥了下,当看见阿尔山的灯火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阿尔山是蒙古语,翻译过来就是:热的圣泉,阿尔山以温泉闻名。很多人都以为阿尔山是一座山,其实不然,这里层峦叠嶂,满眼都是白桦树林和落叶松,平地上也是湖泊密布,到处是清流碧溪缠绕。阿尔山与四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蒙古国大草原接壤,而且大兴安岭山岭延伸到此。所以阿尔山既有草原风情,又有森林地貌,湖光山色风景宜人。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街上美女骑马巡逻,飒爽英子,给这个小城平添了温和与柔情,是阿尔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长途跋涉,只是为了看下这里的小火车站,晨光中的火车站很像瑞士的一个乡村乡镇。

金黄色的东洋风格的建筑令人着迷,微风拂面,蓝天白云,森林绿坡,当熙攘的人流退去,阿尔山小站是如此安静。

这个时候的车站是寂寥和冷清的,在时空的交错中,岿然不动,将所有的风霜雪雨独自承受。

白阿线和台湾的平溪线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是侵华日军为掠夺当地资源所修建的铁道线,平溪线因拍了电影《那些年》,早已如雷贯耳。

《夜宴》里,两军对峙的壮观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一部分的外景在整个影片中占时约两分钟,影片里色彩斑斓的阿尔山美得让人惊叹。

九个黑衣骑士策马奔腾过的地方,桥下是几洼蓝水,周围荒草丛生,美若油画。

当游人热衷于阿尔山国家深林的绿荫,温泉,湖泊时,这个小火车站却给人惊鸿一瞥。

火车站后面也是寻常巷陌,百姓人家,早市上卖早点的,卖青菜的,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市井繁忙。

阿尔山火车站建于1935年六月,1937年七月竣工,由南部的主体建筑和北部的一排平方组成,是一座典型的日本宗教和民居相结合的建筑,集交通军事两大用途,一层外壁周围是用花岗岩堆砌的乱插石墙,楼顶用赭色水泥涂盖。选材质感对比鲜明,色彩处理非常合理。如今整个火车站保存完好仍在使用。

阿尔山火车站是日本仅略者为把白阿线延伸到中蒙边境地带强化殖民统治,掠夺大兴安岭地区丰富森林资源尔建的。

候车室不大,此时恰好没有旅客出入,两边的座位应该是后来安置的,候车室里干净利落。

白阿线有两对绿皮火车在运行,4345 4346来往于白城和阿尔山之间。

乘坐早晨那一班可以饱览窗外的林区风光,乘坐晚上那一班则可以拍摄到第二天清晨阿尔山林区做早饭时的屡屡炊烟。

网络

清晨的阿尔山,似乎还在沉睡,路上行人稀少,美丽安静。

哈拉哈河,对面是蒙古国,由于西岸比东岸高,从河东岸看西岸如同一条壁障横在眼前。

二战期间,日军的惨败让哈拉哈河声名鹊起。

1939年苏联与外蒙联军在哈拉哈河下游与侵入蒙境的日军进行的一次战争,最终以日军惨败求和收场。

蜿蜒的哈拉哈河串起了阿尔山的各处美景,这是一处湿地,河水碧蓝,树木葱绿,哈拉哈河隐没在崇山峻岭中,弯弯曲曲流入贝尔湖。

白阿线上最精彩的“42公里”,也就是从大石寨到索伦之间的42公里,这是一段“让人不忍将视线离开一秒、甚至连眨眼都成为浪费”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