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 宁静的海》给了我一种新的体验

说起北野武,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他的《菊次郎的夏天》或者是他的《花火》,又或者是他暴力美学大师的身份。但他的纯爱电影《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在今天又给了我一种新的体验。

北野武其实是一个我觉得挺可爱挺幽默的导演,在他的自传《北野武的小酒馆》里,你会发现他是个非常坦率的人,他毫不吝啬地暴露出自己的缺点,爱喝酒、爱女人。而且对黑泽明的崇敬只是因为经常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黑泽明的电影。但他对生活的理解又特别多,什幺小事都能引发他的思考。

其实你在这部电影里也能发现很多他的一些小癖好。

-对镜头的敬畏

其实在很多他的作品中都能体现出这一点,那说直接是对镜头的敬畏,说明白是对电影的敬畏。其实他对镜头的敬畏之心是从敬畏黑泽明而开启的。用北野武导演的自传书中可以得知:

“黑泽先生电影的伟大之处在于,不论你从这17万2800帧图像中截取哪一帧来放大冲印,你都能得到一张无比精美的相片。这就是说,他的电影里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

没有别的话可说,就是了不起。我也是最近才刚刚认识到这种了不起的。

黑泽先生在正式开拍前,要反复彩排几十遍。有人说哪怕演员站位偏了十公分他都会光火,我相信这是真事。”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黑泽明导演对他的一种影响。那么为什么说他对镜头有着敬畏之心呢?

当你在看本片的时候,你会发现导演对每个镜头都是用心良苦,精准的构图、深思熟虑的长度、平衡的画面。很少有超级短的随意的镜头。而且他的构图虽然看似是对称类型的,但其实我觉得更像是一种稳定性,很稳固、不会坍塌的一种力量感和仪式感。和韦斯安德森的并不相像。才学浅薄,我无法用言语来具体表现这种每一个充满着仪式感的镜头们。

-对故事的敏锐度

其实北野武是一个很明显用镜头讲故事的导演。本片是两个聋哑人为主演的故事,其实要是总结概括是真的很普通的一个剧情,一对穷困的聋哑人,其中一个爱上了冲浪,学习冲浪然后其中发生了一系列事情。我有个同学说过:“天下故事其实就那么多,具体就是看你是如何讲故事。”没有多余的废话台词,大部分都是沉默,bgm为主。其实bgm在片子里烘托气氛的十分出色,是和久石让合作的。但你会发现,即使没有了bgm,片子也不是冗长、枯燥的感觉。

台湾有个电影《听说》也是关于聋哑人的爱情故事,陈意涵演的。但一对比就能分出高下,导演功力可见一斑。

其实演员的演技也特别好、特别自然。

即使没有台词、每一个眼神都传达出当下的情绪。

尤其是女主和男主闹矛盾要分手,女主把戒指还给男主,男主后来和女主在海边看见骑自行车的人摔入海里。一起笑,也代表着一种和好的态度。依靠镜头语言和表演的烘托更把观众带入剧情。同时这里我也看乐了,因为骑自行车的人落水这在我眼里就是导演的一种调皮的感觉。

最后男主不幸遇难,女主庄重地把他们的合照贴在冲浪板上,将板搬到海里,水一下一下的荡在照片上,也慢慢地荡入了我们的心里。

最后没有可以渲染,包在内里的情绪由快乐美好的回忆带出来,当最后结束的时候,才感觉到怅然若失。

其实很想探索一下北野武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电影里其实给我带来很大的感受就是匠人精神和陪伴。可能没那么准确,因为你会发现在片子里的男主自从爱上了冲浪,他努力凑钱、努力练习。首先是捡的坏冲浪板,他自己修好,后来又坏了但又去赚钱买冲浪板。我觉得日本人能够在某些领域取得胜利也是这种严格的自律与不懈的坚持。

他们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拧着上去,就好比他们的武士精神。刨腹自尽类似的,在没有完成任务或任务失败之后觉得自己是天大的罪人,那他们会非常努力地达到目标。第二点就是陪伴。这是一对不一样的情侣。他们之间从来没有为什么。为什么茂(男主)会突然奔跑,为什么贵子(女主)会突然说分手,为什么茂不好好赚钱,为什么茂突然喜欢上了冲浪,为什么贵子今天没来?如果我是男女主人公中的任何一个,我就会有无限的为什么去问。但是他们不一样。茂一开始跑步,贵子就开始跑步。

茂搬着冲浪板走向海边,贵子就在后面跟着搬。茂自己走向海里,贵子就默默帮他叠衣服,即使叠错人的,茂会砸她石头喊她过去。贵子意思分手茂就带她去散心,会回去拉她的手。内敛含蓄却又直接的爱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涌出来。大量留白也让人遐想无限。我猜72岁的北野武在前段时间净身出户和小了18的情人一起生活是不是也是他突然拥有了自己向往的这种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