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回宫后的一个举动表明,她要与允礼划清界限恩断义绝

导语:其实,甄嬛自从甘露寺回宫后,就已经打算与果郡王划清界限、恩断义绝了。是允礼在单方面的苦苦纠缠。而甄嬛却想为了保全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几个子女,不再立于危墙之下。

换句话说,甄嬛回宫后,是打算与踏踏实实与皇帝过日子的。只不过,在允礼的各种试探和要挟下,甄嬛不得不与他虚以委蛇罢了。

甄嬛与允礼的感情经历,就跟太后与隆科多的感情戏码几乎是一模一样,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杀死曾经的爱人,哪怕他们是孩子的亲爹!

1:宫闱丑闻有先例,同样剧情复演绎,衣裙示警导风向,一杯毒酒封私密。

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皇帝一提起他的“十四弟”就格外敏感愤怒,而太后也好像被抓住了什么把柄一样,不敢在此事上与皇帝较真逞强。似乎显得很没底气。

有些观众大概以为是因为太后偏爱老十四,致使皇上有些吃醋了,因此才容不下自己的十四弟。其实,真相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如果仅仅是吃醋,皇帝绝不至于这么敏感,一提到老十四就怒不可遏。

最大的可能就是:皇上知道“十四弟”并不是皇阿玛的亲生儿子而是皇额娘和隆科多的私生子。并且,皇上小时候也曾亲眼看见过太后与隆科多抱在一起的情景。

或许,老十四眉眼之间就有隆科多的影子,先帝嫔妃众多,子嗣也众多,可能并没注意到这一点,但作为亲眼见证过母亲与隆科多奸情的皇帝,却不得不往这里联想。

所以,太后与隆科多应该上演过和“甄嬛、允礼”一样的戏码。为心爱的男人生猴子。而且,“都是”从一件衣服上引发孽缘的。

隆科多为了把太后成功推荐给先帝,特意嘱咐太后,选秀时要穿粉蓝色的衣服,说先帝不喜欢粉蓝色的衣服,一定会落选。彼时,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

不料,太后却被骗了,原来先帝最喜欢粉蓝色的衣服。所以,太后毫无悬念地入选了。但隆科多并未放下这段感情,反而在太后入宫后,继续与皇帝的女人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还让太后为他生下一个排行十四的“龙子”万一这“龙子”能侥幸成为太子,自己将来不就可以借助与太后与新帝的特殊关系成为“摄政王”么?

结果呢,最终却是太后与先帝的亲生儿子“老四”做了皇帝,这大概也是太后的“原则和底线”吧?再怎么不守妇道,也要守住“国本”,守住皇家继承人的血脉纯正。

就如同后来的甄嬛,即便能让六阿哥做太子,她也还是极力保全了四阿哥做皇帝,毕竟,四阿哥才是皇帝的亲生儿子,那才是真正的“龙子”,她与果郡王再怎么欢爱,在这层底线面前,她绝不退让。当然,也可能是怕遭天谴,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

在这一点上,甄嬛与太后的抉择何其相似?简直如出一辙。包括后来给自己昔日的爱人赐毒酒,那也是干净利落,毫不手软——只有这个男人死了,自己的孩子才安全,不管孩子的父亲是谁,只要是自己生的,那就是自己的骨肉。作为母亲,必须保护他,即便牺牲掉孩子的亲生父亲也在所不惜。

为了与昔日爱人划清界限,太后在儿子登基后,也是一直拒绝与隆科多见面。尽管隆科多几次求见,都被太后和皇上拒绝了。

没有哪个女人会为了一个见不得光的男人毁掉自己的幸福、名誉和安稳的人生太后如此,甄嬛亦如此!

2:昔日碧衣裳,改换大红装,斩断旧人爱,再度做新娘。

众所周知,果郡王是喜欢绿色衣服的,正因为如此,浣碧叶澜依才会投其所好,穿绿色的衣服,即便是绣有花样图案的,也会以绿色作为底色。

果郡王第一次见到甄嬛,甄嬛就是穿了一件绿色的衣服,果郡王与其说是被甄嬛的玉足所吸引,更不如说最初是被那身绿色的衣裙所吸引更准确。

而且,果郡王的别院中,种了很多碧色梅花,由此可见,允礼的确对绿色情有独钟,就像他的父皇偏爱粉蓝色一样。

甄嬛穿着绿色衣裙从酒席上溜出来“失足”,焉知不是早有耳闻“果郡王偏爱绿色”,因此才投其所好,吸引眼球呢?

然而,甄嬛在甘露寺怀孕回宫后,穿衣风格却彻底改变了,不再穿果郡王喜欢的颜色,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穿上了热情似火的“大红袍”。

甄嬛不仅回宫时穿的这样“喜庆”,但凡有果郡王出席的重要场合,甄嬛也尽量以红色示人。即便不是“大红袍”,旗头上也会吊有红色的流苏。

这就如同是对果郡王的“红色预警”:本宫“亮红灯”了哈,请那位“左顾右盼,心术不正”的人提高警惕,切勿闯红灯,不然会出人命的!这俨然是一副要与果郡王“划清界限、恩断情绝”的姿态啊。

甄嬛的潜台词:不要招惹我,我现在是有丈夫、有孩子的“良家妇女”,已经不是你从前的“绿色蔬菜”了,而是吃一口就会辣“死人”的“大红袍”,你自己要懂的规避风险哦!当然,甄嬛穿这件大红袍还有一层别的意思,那就是震慑和提醒皇后的——

当初,甄嬛就是因为穿了纯元的“大红袍”才被宜修构陷获罪的。如今满血复活,自然是“从哪儿跌倒就要从哪儿爬起来。”潜台词:你不是嘲笑我是纯元的替身吗?现在可不是了呢。看吧,如今皇帝已经爱上了真正的我。你以为这红衣是我的伤口?其实不然,这恰恰是我因祸得福的转折点呢。

所以说,甄嬛回宫后的这个举动,堪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既能警告果郡王“切莫靠近”,又能提醒皇后“勿忘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