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便利店“反攻”本土连锁品牌:抢滩下沉市场,发力即时零售

▲ 布局下沉市场的同时,罗森等外资便利店更加重视线上渠道拓展,跟随本土零售店引入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图源:中百罗森公众号

即时配送让便利店的服务半径,由500-1000米扩大为5公里左右,尤其在夜间,能最大限度利用好全天候营业优势,扩大获客漏斗。




竞争日益激烈的便利店行业,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角力,正在即时零售、下沉市场等维度展开。


据报道,因鲜食品类差异化缩小、鲜食渠道分化等原因,武汉中百罗森内部做出判断:鲜食品类的综合竞争力正在下降。中百罗森总经理周彬表示,“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便利店经营者应该抓住线上销售、下沉市场等,搭建新的竞争壁垒。


近年来,罗森、7-Eleven等外资便利店加快下沉步伐,并通过加码即时零售、打造有本土特色的差异化商品,来提升其在本土下沉市场的竞争力。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消费者购物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即时需求猛增。在本土化特色鲜明的下沉市场,相比本土品牌便利店、夫妻店,外资便利店对新模式的应用还处于追随状态,需要以更加灵活的身段,应对新的环境和市场变化。


外资品牌便利店抢滩下沉市场


中百罗森是全球知名便利店品牌LAWSON与中百集团达成战略协议,由中百集团下属公司武汉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经营的24小时便利店。截至2022年7月15日,中百罗森在两湖地区开店突破700家,除了武汉和长沙,还覆盖荆门黄石荆州咸宁孝感宜昌襄阳鄂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多地市场。


中百罗森总经理周彬判断,后疫情时代,便利店经营者应该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抓住线上销售热潮,做好便利店线上销售工作;二是重视下沉市场,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便利店市场不再局限于一级市场;三是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社区型便利店将成为新突破口。


近年来,以前多布局一二线城市的知名外资连锁便利店品牌纷纷下沉,低线城市的消费潜力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动能。


公开信息显示,7-Eleven便利店已将门店拓展至江苏、陕西、湖北、河南、湖南、福建等。罗森同样加快步伐,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曾表示,疫情期间,罗森华东地区门店业绩实现了30%的环比增长,其中三四线城市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一二线城市。以苏州下辖县级市张家港为例,罗森社区便利店的销量同比增长近80%,而上海门店同比增长幅度仅为10%-20%。


▲ 10月1日,中百罗森首批“移动式店铺”开业。图源:中百罗森公众号


加码即时零售新模式


抢滩下沉市场的同时,外资便利店也更加重视线上渠道的拓展,跟随本土零售店引入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服务新用户。


此前,7-Eleven中国新任董事长严茜表示,未来将在外卖等即时零售战略上重点发力。罗森中国相关负责人也对外表示,外卖给实体门店带来了很大增量,这一部分的销售额占整体比重约为10%。在川渝等地区,因美团和便利店周末的促销力度较大,线上销售额占比可达15%左右。


今年8月,中百罗森对外发布“便利店+”模式相关数据显示,平均日销同比提升超过17%,线上销售环比提升超过21%。


“在消费者即时需求大增的背景下,外资便利店开始重视即时零售是一种必然选择。在新模式的应用上,像美宜佳等本土品牌便利店已经做出示范。”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在此前的零售变革中,欧美日韩等连锁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即时零售的新一轮变革中,反应迅速的本土连锁品牌,成了现阶段最大的赢家。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美团和饿了么等到家平台中,即时零售销售额最多的为本土便利店美宜佳,达到14.85亿元,力压一众外资便利店。过去几年,美宜佳完成了美团线上门店数量的积累,上线门店数从2017年的不足1000家,到2022年的近2万家,覆盖近200个城市。截至2022年4月,单月销售额已超2亿,月订单峰值超390万单,发展势头迅猛。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即时配送让便利店的服务半径,由500-1000米扩大为5公里左右,尤其在夜间,能最大限度利用好全天候营业优势,扩大获客漏斗。拓展即时零售线上渠道,已经成为各大连锁便利店打破增长瓶颈、建立用户心智的核心发力点。



编辑丨刘定文 胡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