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重塑产业链 激活新动能——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助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和区位优势,以产业化需求为牵引、各参与主体共治共享为纽带、市场机制为准则,聚力推动要素单位参与全链条生产研发孵化转化,重点打造化工中试基地,推动实现专利技术、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让应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把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动力逐步转换为创新和投资“双核驱动”。

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中试基地效果图

聚势抱团冲锋,凝聚起协同创新合力

“在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进行了多次互访对接。今年六月份,又与徐春明院长就合作共建事宜进行深入交流,下一步双方将重点在高分子复合材料、均相混合物膜分离、石油化工催化剂、固废资源化处理、环境污染治理、精细化学品合成等学科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助力区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山东产研中科高端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部部长郭峰说。

同时,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共同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不断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将共同体作为石油化工学院的学生实习基地、技术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形成协同创新的化学反应。

“为满足石化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共同体这个平台,加快推动专业人才质量提升。”山东省化工中试基地技术运营部副部长耿书林说。据了解,共同体通过开展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培训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产学研协同合作,帮助成员企业提升创新发展、决策管理及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以社会化办学为方向,培养培训化工、实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石化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

研究人员正在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实验室记录反应情况

共同体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凝聚起协同创新合力,还积极促成大连理工大学与港城热力的合作研发,实施二氧化碳补集和制氮项目。项目装置为全国首台套,年捕集二氧化碳10万吨,主要用于胜利油田驱油封存,同时共同体分期分批推动该项技术在省内炼化、化工企业试点应用。目前,海科瑞林有限公司已在甲醇制氢装置上开展试点,捕集能力达到15万吨/年。

起势结链成网,“链”动产业发展新优势

为推动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共同体梳理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厘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重点解决单个要素不愿意干、干不了、干了不划算的问题。

“通过组织专家论证,结合山东尤其是东营区域实际情况,我们重新规划碳二、碳三碳四和芳烃产业链,从四大主导链条中梳理出了33个重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耿书林说道,“同时,我们还选择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作为参与科研的主要承担单位,充分发挥共同体‘串珠成链,结链成网’的作用。”

立足产业集群打造梳理产业链条,共同体按照“隔墙供应、上下游衔接”的思路全面梳理产业链条,围绕缺链、延链、拓链,筛选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落地转化。同时,共同体明确重点推进方向,聚焦聚力发展以高性能树脂、高性能纤维、石墨烯材料等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以表面活性剂、助剂、催化剂为代表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下游化工产品,做大做强特色化工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合成材料、高性能塑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

共同体积极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牵线搭桥”,“链”动产业发展新优势。目前,共同体正根据企业需求重点推进振华新材料、海科石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高端合成橡胶,东岳石化与中科院合作开发聚四氟乙烯下游专用料,京博石化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科大、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聚丙烯改性料和生物基弹性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势 落地生根,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阁”

“依托共同体的人才优势、科研创新优势,通过前期小试积累,我们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形成完整的万吨级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PCT)生产工艺包。”山东省化工中试基地生物化工事业部副部长李友说。

研究人员正在查看PCT及其共聚物小试设备

PCT是芳烃产业链中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为主要原料的高端下游产品,目前,国内芳烃产业链中PX和PTA两种产品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现在PCT产品已完成中试并即将形成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完整工艺包,可有效推动芳烃产品产业和价值链迈向中高端。

共同体以整合现有地炼企业原油加工能力作为“油头”,以新上大项目完善“化身”“化尾”,加快打造“油头化身高化尾”的产业链条,发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让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阁”——

去年12月9日与中燃燃气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能耗双控及双碳管理合作协议,加快搭建“能源——产业——生态协同”的碳管理体系,助力山东省化工产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共同体内的捷创常压加氢技术中试设备

与亚培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魏东初博士洽谈聚烯烃弹性体POE项目中试及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洽谈共建聚烯烃和精细化工高等技术研究中心,拟引进国内外数十位化工领域权威专家合作研究开发高级线性α-烯烃(LAO)、液态聚烯烃(E-PO)、聚乙烯蜡(PE-Wax)技术,并推动产业化落地。

正在与山东海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洽谈顺酐加氢制丁二酸(酐)、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1,4-丁二醇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未来计划继续沿碳四顺酐产业链深度开发。

……

目前,共同体已进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模量高强度碳纤维稀土顺丁橡胶等中试项目8个,均是突破国外垄断和减少对外依存的技术,正在论证的高性能聚丙烯等中试项目10余个。

(记者 贾重霄)

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

五大高端中试项目

1.PCT及其共聚物中试项目

PCT是聚酯家族中的一种新型树脂,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耐热性、着色性和气阻性,美国伊斯曼公司的PCT产品占据着全球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目前,国内没有一条百吨级生产PCT及其共聚物的生产线,所有PCT及其共聚物产品都需要进口,国内生产PCT及其共聚物的关键单体CHDM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了PCT产业化原材料价格过高的问题。

共同体在聚酯装置上对PCT及其共聚物进行中试放大,收集工艺参数,形成完整工艺包。目前项目已通过中试,已在10L、30L聚酯装置上逐级放大反应,建立起反应路线、催化剂配方、工艺参数条件、工艺流程等参数资料库,为下一步进行放大实验做准备。

2.糠酸制备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FDCA)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5-呋喃二甲酸(FDCA)可由果糖葡萄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为起始原料制得,是替代重要聚酯单体对苯二甲酸(TPA)的最佳化合物,是公认的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生物基单体。目前,我国在合成FDCA方法、工艺等方面仍处于技术储备阶段。

共同体针对大宗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来源于石油基、不可降解的缺点,从非粮生物质糠酸出发,以产业化为目标,高效制备2,5-呋喃二甲酸盐,后处理经脱色、酸碱中和、淋洗等得到聚合级FDCA,逐步建立国内首条300吨/年的2,5-呋喃二甲酸(FDCA)中试生产示范线。目前已实现公斤级FDCA的制备,下一步进行放大实验。

3.生物基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的中试生产

PEF是具有优异的耐热、力学、耐溶剂和气体阻隔等性能的可再生资源高分子材料,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高性能纤维和工程塑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大宗聚酯的新品种。

共同体依据中试生产线和相应聚合工艺,形成万吨级PEF生产工艺包,目前已完成小试、中试实验部分,收集工艺参数等工作,正为下一步PEF中试生产线的设计与搭建做准备。

4.高端稀土顺丁橡胶成套合成技术开发

稀土顺丁橡胶是国际公认的高性能轮胎的重要基础胶种,是我国合成橡胶产品升级换代和绿色轮胎发展的关键所在。

共同体主要研究建立稀土顺丁橡胶中试装置,开展Nd-BR中试工艺放大研究,解决聚合反应过程中高黏度胶液的传动、传质和传热问题,系统优化工艺和组份参数,形成高端稀土顺丁橡胶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包。

目前已完成小试、放大实验部分,相关设备采购已完成,中试放大生产线正在搭建中。

5.碳材料研究中心项目

开展碳材料研究中心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以重芳烃为原料,生产国家急需的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产品,为国家战略发展提供优质碳材料,同时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碳纤维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共同体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材料研究中心中试设备

在共同体牵头对接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将研究工作延伸到企业一线,结合成果转化开展项目建设,建立专项成果研究机构。项目采用“重芳烃超临界萃取+富芳烃脱硫精制+中间相沥青聚合+熔融纺丝+氧化碳化”的加工工艺路线,目前正在中试优化工艺参数阶段。

(记者 贾重霄 通讯员 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