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靖王,从一开始就对梅长苏没有好脸色,认为他只会玩弄权术手段,打压忠良义士。哪怕梅长苏明确表态选择他作为主君,靖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对梅长苏怀有芥蒂之心。
两相对比之下,似乎誉王确实比靖王更尊重人才,更适合上位当皇帝。
然而,微澜在最近重刷《琅琊榜》时,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今天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看看誉王和靖王谁是真情,谁是假意。
为了推行重农的国政,遏制土地兼并之风,梁帝决定开审滨州侵地案,由靖王主审,刑部、大理寺、廷尉府三司协理。
因滨州侵地案的主犯是庆国公,为了保住自己在军方的独苗苗,誉王亲自到苏宅,带着最大的诚意向梅长苏请教。
“此案令我十分困扰,望先生教我。”
在誉王来之前,梅长苏正与蒙挚在讨论京中六部与军方的站队,此时,正值寒冬,屋里烧着炭盆。
注意看,这个时候的炭盆位置在梅长苏的左手边,从席子上的位置来看,炭盆明显更靠近梅长苏。
而镜头一转,誉王进入房间,炭盆移至梅长苏的右手边,且距离也了略微的变动,变成更靠近誉王。
众所周知,梅长苏初入金陵,打着的旗号就是廊州气候阴冷,不利于养病,故而到金陵到休养。誉王如此关注梅长苏,自然也是知道梅长苏身体羸弱,隆冬季节更是怕冷。
但是从火盆位置的变化上,能够看出誉王更关心梅长苏是否在滨州侵地案上给他一定的建议,帮助他将庆国公捞出来。至于梅长苏的身体如何,冷还是不冷,誉王其实不关注。
等两人在屋里谈完,梅长苏送誉王出门,走到院中,可以明显看到空中飘着小雨(或是小雪),寒风阵阵,此时的誉王披着大氅,而梅长苏仅着冬衣。
两人站在园中谈了许久,誉王的关注点始终在如何收服靖王,以壮大自己在军中的势力。一直到门口,方才提醒梅长苏不要远送,若是受了寒,自己心中肯定会过意不去。
这时候的誉王,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梅长苏还愿意亲自到靖王府走一趟,替他当说客,可谓是满载而归。到这时,他才拨冗来关心一下梅长苏的身体。
当黎纲拿着大氅给梅长苏披上时,梅长苏明显已经冻得不轻,惹得黎纲忍不住抱怨:“宗主这么跟誉王聊了那么久。”
第二天,梅长苏带着飞流和黎纲前去靖王府。
入府后,靖王领着梅长苏进了书房。一进门,靖王就察觉到梅长苏的不适:
“先生是怎么了,怎么脸色这么白?”
这一问,表明靖王是时刻在关注梅长苏的,所以能够快速地捕捉到梅长苏拉紧大氅的动作以及脸色的变化。这与誉王只关注自己的事有很大的区别。
梅长苏回答道:“没什么,只是觉得今日比昨日又冷了几分。”
靖王马上吩咐小兵搬个火盆来,并向梅长苏解释:“我这里一向不生火,忘了先生怕冷,所以疏忽了。”
这句话说得很有靖王特色,毫无掩饰,说得坦坦荡荡,因为自己平时不怕冷,所以府上也没有生火,请你见谅。
当小兵搬来了火盆,准备放在靠靖王一侧时,靖王左手一指,让小兵将火盆当到了梅长苏的身侧。
整套动作,靖王表现得自然流畅,就像对待一位老友,熟悉他的习惯。
同一集,类似的场景,誉王和靖王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两个人的性格与态度。
誉王表面上礼贤下士,却只是做做姿态,所作所为全是套路,实则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更看重的是对方能带给他的利益。
就如言侯的评价:“誉王是所有皇子当中最像陛下的,他和当年没有登基的陛下是一样的,别看他现在一幅贤德的样子,可是他内心一样狠毒,一样的寒石心肠。”
而靖王,表面上耿直执拗,却有一颗火热的心。初时他不认可梅长苏,是因为他对梅长苏不够了解,以为他如一般谋士一样,只会使一些阴诡手段,伤及无辜。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不屑去摆所谓礼贤下士的态度,但每一次的相处,他都是真真实实付出了实际行动。
最后,微澜想说,一个优秀的帝王从来都不是只会使用权谋手段的,如果一个帝王的眼里,只有利用和翻脸无情,那最终的结局就如梁帝,众叛亲离。你觉得呢?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关注我,点赞、转发、评论一条龙!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哦~
往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