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高端芯片即将断供的消息一出来,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的高科技又被“卡脖子”了。“卡脖子”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但显然美国是铁了心,要跟我们科技“脱钩”,怎么办?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就此问题专访美国卡特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
高端芯片“断供”后果多严重?
美国芯片的两大巨头AMD、英伟达,日前相继接到政府禁令,要对中国区客户断供高端GPU芯片,理由无非又是“国家安全”。
这个禁令的严重后果在于,它将影响中国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甚至波及整个互联网领域。
被禁的英伟达H100 GPU有多高端?据业内人士说,20 个就可以维持相当于整个世界的互联网流量。所谓的GPU芯片,就是高科技应用的“心脏”,它不仅被用于天气预报、石油勘探、航空航天流体力学计算等“高大上”领域,还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训练自动驾驶等。业内人士表示,一旦该芯片断供,国内各大数据中心不仅会被迫降低配置,成本也可能暴增3倍。
但颇为讽刺的是,这个禁令第一时间更直接的后果却是,美国人为制造了一场“崩盘”:上周四,美国芯片股暴跌,主要半导体指数下跌超过3%。超威半导体(AMD)的股价下跌近6%,甚至英伟达股价暴跌11%——创下202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相反,中国同类GPU企业的股价却大涨。
英伟达A100 GPU 也是此次被拜登政府禁止出口中国的芯片之一。
美国为啥“害人先害己”?
美国“害人先害己”其实并不奇怪。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3。而英伟达原本占据着中国国内90%的市场,完全能够“躺着挣钱”。但因为美国政府的禁令,这个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以后可能就拱手让给中国GPU企业了。而在此背景下,外界预计,国产GPU替代的大趋势将加速。
同时,花巨资研发了高端芯片的英伟达,预计还将损失约4亿美元的潜在销售收入,并可能被迫将部分业务迁出中国。这些损失都是摆在面上、一目了然的。
那美国为什么不惜“害人害己”也要断供?
美国商务部在本月6日发布的战略文件里其实说了实话:“虽然美国仍然是芯片设计的全球领导者,但它在最先进芯片的生产方面已经失去领先优势。”这意味着,美国在芯片产业的霸主地位,已经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因此,长痛不如短痛,即使高端芯片亏钱了,也不能卖给中国。
美国对华“科技铁幕”能否如愿?
实际上,在限制高端芯片之前,美国早已对中国设下重重“科技铁幕”:
1、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目前已有约600个中国实体列入了出口管制清单,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系统性的遏制和“重点打击”。
2、一个月前,拜登推出了《芯片法案》,砸重金(2800亿美元)要让芯片制造业回流美国,并严控对华出口。具体怎么严控?简而言之就是“威逼利诱”,逼着全世界的芯片大企业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选择,接受了美国补助的,10年内就不能在中国投资生产28纳米以内的芯片。
3、拜登还纠集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在所谓的“第一岛链”搞芯片联盟,目标就是将中国排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
美国总统拜登8月9日在白宫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 图源:法新社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美国未必能如愿。美国对中国进行“重重封锁”,反而可能加速中国芯片产业发展。一方面是市场因素,“考虑到与外企的合作随时可能被切断,中国企业自然会逐步转向本地供应商。”
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在过去4个季度,全球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企业中,中国内地企业多达19家。以芯片制造关键设备CMP为例,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8英寸CMP已打破美日多年垄断,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突破70%,成为中国依靠自主创新,突破他国封锁的实例。
报道指,中国芯片产业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更因为“半导体产业遍布全球,任何国家试图凭一己之力孤立他国,都很难奏效。”
1980年代,美国利用不公平手段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一度相当成功。但结果,打压计划还是半途而废了,因为耗资巨大,而美国政府的资金援助又变化无常。
日本富岳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在2020年被评为“全球最强超级计算机”
此外,美国对中国航天工业的“打压”也是一个典型案例。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禁止美国NASA与中国航天机构、学者进行任何的交流。然而,11年后,这个条款反而逼迫中国有了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天宫”。
张汝京:美国制约力没那么强
被称为“中国半导体之父”的原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近日也表示,美国对中国制约的能力没有那么强,我相信我们能追得上。
张汝京创办的中芯国际
尽管目前国际芯片制造的顶尖水平是4纳米,并马上将进入3纳米时代,而我们掌握的技术仅仅才到“14纳米”,但张汝京认为,“如果中国在5G技术上保持领先,将来在通讯、人工智能、云端服务等等,中国都会大大超前。”另外,他还表示,中国在包括封装、测试在内的高科技应用领域表现强劲。
张汝京还提到,早在2005年前后,中芯国际从美国进口应用材料受阻,张汝京就曾多次往返中美,反复强调,“不会用于军事”,最终说服美国贸易部和国防部等五个监管机构,放行了300毫米芯片设备出口。
实际上,美国从未把最先进科技和产品出售给中国,而受制于美国各种禁令,才是常态。
美国对华“科技霸道”源自利益
不过,美国的霸道行径,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互利共赢的。比如说,在过往的经验中,无论是华为,还是中芯国际,购买和利用了美国技术后,都能生产出更加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美国因此一直觉得吃亏了,觉得不符合美国利益。
事实上,利益冲突才是根本原因,美国显然忌惮中国的能力。了解到背后美国的这个心态,国内就能少一些不必要的“受害者”心态,更无需焦虑。但同时,人们必须承认,芯片行业内,美国的确有先发技术的重大优势。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如何突破对手设下的“重围”?
刘亚伟:“自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重点是修炼内功
美国卡特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在接受我的访问时表示,过去这些年,国内企业很大程度是依赖买技术,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成本低很多,成功希望更大。但在美国全面“围剿下”,买技术的路径基本被堵了。怎么办?
英伟达H100 GPU被禁止出口中国。图源:英伟达官网
有些人盲目乐观觉得可以很快突破,但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还有人迷信“砸大钱”,但最近的一场反腐风暴,让更多人关注到俗称“大基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问题。事实证明,砸钱下去,没有好的机制,也出不了成果。
“造芯”运动之后,产业没有获得突破性成果。国产芯片,从量的角度看,市场占比只有一成,剩下的都依赖进口;从质的角度看,14纳米芯片的困境没有突破。
刘亚伟认为,首先就是摸清家底,到底还有哪些需要依靠外国技术?接下来,我们的重点就是如何修炼内功,寻找突破口。
“中国芯”不可能独木成林 需要全球创新协作体系
芯片行业不像造原子弹,也不像修高铁,它不仅需要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同时具备,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合作的高精尖行业。
比如:美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荷兰拥有光刻机、中国拥有门类最全的制造工业,中国华为搞芯片设计、三星和台积电等具备强大的芯片生产能力,等等,可以说,在芯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大循环中,每个环节都不可缺少。这也是为什么,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完全靠自己,就能生产出一部智能手机里所有的芯片。
2016年,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成为全球第一超级计算机,此后连续四年霸占榜首位置。
归根结底,芯片不是凭一国之力、拼命投入就可以解决的,“中国芯”不可能独木成林,它需要一个全球的创新协作体系,而且还得是一个有信任的生态体系,这是最难的。所以,开放的体系和不断能创新的人才,才是根本。
不想被孤立,只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同时,更加开放,融入世界,也让世界拥抱中国,让中国长期成为他们最大的市场,芯片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这可能也是最低成本的办法。
正如郑永年教授日前在“2022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论坛”上所说,越是全球化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国越应当大胆走出去,拥抱“第三次开放”,引领全球化。
中美关系如何避免恶性循环?
美国的对华“高科技战”再次升级,也引发对中美经济“脱钩”的忧虑。曾十多次陪同卡特总统访华的刘亚伟博士,以多年来中美交流的切身体会,分析指出,中美的交流和对话,在今天仍然很重要。因为解决中美矛盾的核心要义,还是要改变双方的一些错位认知,通过相互的了解,达成理解与合作。
今年既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也是邓小平第二次南巡30周年。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最近我听到中美双方都有一些理性的声音,值得回味。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9月5日在《北京日报》的文章,提到一段往事: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曾经历过安全环境的恶化,这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胡乔木在总结这段党史时曾说,我们当时高估了外部的威胁,因而做出了过火反应;这使得外部压力进一步增大,我们的反应也更加激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文章说,今天,一定要在顶住压力的同时,重点考虑怎么避免恶性循环,争取比较良性的互动。这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十分关键。
美国也有积极的“知华派”发声,前助理国务卿董云裳上月末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她不认可过去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她认为,美国和中国应摆脱“零和竞争心态”,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作者 | 万霞,深圳卫视直新闻《慢点·观察》高级主笔
编辑丨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