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甄嬛传》中要说我对那段剧情最无感,偏偏没它电视剧就演不下去,那绝对就是甄嬛和十七王爷允礼之间的那段“嫂子文学”了。
剧中果郡王多次在甄嬛遇到危难之时搭救她于水火之中,两人在紫禁城里就暗生情愫。在甄嬛因为“纯元故衣”事件被逐出宫后,又在凌云峰上彼此交换了心意,珠胎暗结。
之后果郡王离奇失踪,杳无音讯。甄嬛为了腹中胎儿的户口问题,不得不于雍正再度重修旧好,大家喜闻乐见的“熹妃回宫”剧情正式上线。
在后半截的剧情里,雍正对他俩的关系发生怀疑,命令甄嬛在铜雀台亲手毒死果亲王,断送了两人最后的情分。
那么历史上的允礼又是怎样的人物?他真的是为了搞嫂子丢了小命么?
下面就让我们来还原一下历史上允礼的真实面目吧。
(看到这段雪地降温的时候,本人丝毫没有感动,甚至想笑)
1,生的太晚,无缘九龙夺嫡
要说康熙朝晚年最大的事件,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九龙夺嫡”事件了。
那么参加夺嫡的分别是那些人呢?
他们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另一个问题问题,康熙帝一共有多少个儿子呢?
答案是:35个。
其中没有夭折,顺利序齿并记录进玉牒的有24个。
有人不禁想问,从十四阿哥之后还有足足十个皇子,他们为什么不参加夺嫡之争呢?
当然是因为年纪太小了啊!难道是因为不喜欢么?
十七阿哥胤礼,生于康熙四十一年。比他大哥足足小了三十岁,比十四哥也小了十三岁。
九龙夺嫡进行的最激烈的时候他还是个少年人,怎么跟那些老谋深算的哥哥们比?
不过没有被卷入夺嫡风波,顺顺利利地活下来,无论如何也算是好事一桩。
2,衷心耿耿的好弟弟
和电视剧里的描述不同,允礼的母纯裕勤妃陈氏,汉族,是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在宫内没啥存在感,并不是康熙的宠妃。因此允礼在康熙朝没有任何爵位,是名副其实的“平头阿哥”。
雍正登基后在十三爷怡情王的举荐下,允礼被雍正所重用,雍正元年赐封号“多罗果”,既果郡王。雍正六年升为亲王。
“多罗果”乃是佛教中的圣果,说此果需机缘所生,有缘所得。此树为一根十枝百叶所得一果,摘果树萎。
有点《西游记》里人参果的意思,可见珍贵无比。
允礼在雍正初年就执掌理藩院,统领禁卫军,身兼蒙古正黄旗、满洲镶红旗、汉军镶蓝旗和蒙古镶蓝旗四都统之职。
之后更是管理过工部、户部以及宗人府事物,时常伴随雍正出巡。
他和怡情王两人成为了雍正皇帝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
雍正曾经评价胤礼“实心为国,尽心竭力,而且品行端正,操守清廉”。
在怡情王死后,允礼更是成为了雍正在宗室内唯一可托付之人,在感觉自己要不久于人世之前,雍正将其封为四大顾命大臣之一。
这样的一个老实人,编剧安排他去搞老嫂子,真是欺负古人不会开口说话。
3,身体孱弱,爱好佛教,一生无子
允礼不会搞叔嫂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弱了,加上他工作过于认真勤勉,就注定了英年早逝的结局。
《清史稿》中曾经记录下雍正对乾隆的嘱托: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意思就是你十七叔身体太弱了,你要多体谅,别太让他伤神伤身,跟你十三叔一样早早就走了。
而乾隆确实也切实履行了他爸爸的话,特许患有腿疾的允礼不必每天入宫,平时在王府中处理事务,只需每隔一段时间入宫汇报即可。
允礼的身体不佳还体现在他一生只娶了两个妻子,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史书上,允礼的嫡福晋是大名鼎鼎的果毅公阿灵阿之女钮祜禄氏,侧福晋是达色之女孟氏。
和电视剧正好掉了个个儿。
孟氏曾经生下一子一女,都早早夭折。因此果亲王没有留下自己的血脉,这倒是和剧情挺符合的。
很少有人知道,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的允礼,除了写得一手好书法,善于诗词音律外,他还是个狂热的藏传佛教徒。
他专心研究藏传佛教经书并组织翻译藏文名著,曾选编刻印《古文约选》,可以说业余时间都用来和文人、和尚交友去了。
即便如此,果亲王依然没有逃过英年早逝的命运。
因为常年积劳成疾,在乾隆三年病逝,享年不过42岁。
雍正帝在成功卷死了老十三,卷死了自己后,又把他十七弟也带走了。
也别说什么“果子狸”“大橘”了,他们兄弟三个工作狂加一块,真是名副其实的“雍正朝卷王三兄弟”!
卷王哪里会搞嫂子,卷王的眼里只有工作。
————————end————————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