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丧夫,4段婚姻7个孩子:她值得被所有人看见

她是舞台上明珠般曼妙的美人,留无数传世佳作;

也是妙笔生花的作家,写尽人间冷暖。

但是相比这些艺术作品,她的传奇人生更加跌宕起伏,令人动容。

她就是“民国才女”黄宗英


黄宗英在艺术界德高望重,是舞台、电影、文学的跨界明星。

她一生颠沛流离,饱尝分离之苦,经历过4次婚姻,养育7个孩子,扮演着继母、生母、养母三重角色。

但她始终脸上挂着微笑,鲜明而活泼,在古稀之年,还愿意为爱奔赴。

儿子赵左评价她:我妈妈这一辈子,真的从来没有后悔过。她那么勇敢,那么热烈,那么潇洒。一辈子爱笑、爱美、爱艺术,一辈子都年轻而蓬勃。

她随心中所思所想,活成了属“云”的人,也活成令人敬佩的传奇女子。

这一生,她到底做对了什么?


风华正茂时,情路坎坷

1925年,黄宗英在北京出生。九岁那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

为了讨生活,15岁的黄宗英跟随大哥黄宗江来到上海一家剧团打杂。

很快,她便因长相甜美和不经意间展现的表演天赋被选中出演喜剧《甜姐儿》。凭借这部剧,黄宗英迅速火遍上海滩,成了炙手可热的舞台明星。

然而,事业因喜剧走红,婚姻却以悲剧开始。

十八岁那年,她爱上了剧团的乐队指挥郭元彤,两人坠入爱河。

很快,郭元彤便向她求婚。

这个被万人追捧的舞台明星,一夜之间成为了欢心待嫁的新娘。

新婚之夜,黄宗英端坐在婚房中,郭元彤缓缓而来。

但就在那夜,新郎郭元彤突然发生休克,被送往医院。新郎的家人对黄宗英说,郭元彤太紧张了,导致昏厥。

这个18岁的女孩信了。

直到结婚18天后,郭元彤再次昏厥。

这一次,他却没再醒过来了。

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就此沦为寡妇。

后来黄宗英才知道,梦想的婚姻原来是一场阴谋。

郭元彤的父母为了给儿子“冲喜”,隐瞒了他的病情。

“婚礼的同时,他的家人也给他准备好了后事。”黄宗英回忆道。

人生这出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悲剧作为开端。

丧夫后的黄宗英郁郁寡欢,悲伤成了萦绕她心头的迷雾,挥之不去。

有人曾问她:“你对爱情还抱有期待吗?”

她只是沉默着。

在哥哥的介绍下,黄宗英结识了一个叫程述尧的男人。

他是南北剧社的社长,对黄宗英照顾有加,鼓励她重新走上舞台,并悉心为她研究剧本、打磨角色。

这种大哥哥式的贴心,治愈了在低谷中的黄宗英。

1946年,程述尧向黄宗英表达了爱意。

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爱他,可眼前这个人却让她安心,也让她想不到拒绝的理由。

然而,婚后的生活却远没有她想象的美好。

“他真的是一个好人,我们却没什么话可说。”黄宗英在回忆录中说到。

再加上程述尧的家庭十分封建,各种规矩像一层密密的围笼,让黄宗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束缚。

属“云“的人,注定了爱自由。

恰逢1947年,她接到电影《幸福狂想曲》的邀约,黄宗英义无反顾地去了上海。

这一次,在黄宗英的生命里悄悄奏响了爱情进行曲。


烟火人间里,爱蓬勃生长

在出演《幸福狂想曲》时候,黄宗英相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赵丹。

在片场,二人有许多对手戏,台上配合默契,台下志趣相投、情愫涌动。

在最后一幕戏结束时,赵丹对黄宗英说:

“我们快要分开了,但你不应该离开,你应该是我的妻子。”

突如其来的表白把黄宗英吓了一跳,却也在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

黄宗英没有答应。那时的她,还是程述尧的妻子。

他告别了赵丹,回到了北京。

生活平静如水,她的内心却起伏不定。

她对朋友说:

“程述尧5点下班回家,我3点多就开始紧张,我觉得我们不合适。”

在挣扎良久后,黄宗英提出了离婚。

而程述尧没有多问。

签下离婚协议后,黄宗英内心如释重负。

那年冬天,黄宗英奔赴上海,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

18岁,黄宗英遇到的是宿命。

21岁,黄宗英遇到的是恩情。

22岁,她终于等到了爱情。

一年后,黄宗英和赵丹正式结为夫妻。

可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

赵丹曾经有过一段婚姻,育有一儿一女。

23岁的黄宗英嫁过去后,就担起了两个孩子的后妈。

赵丹的儿子,顽皮难管教。赵丹女儿赵青学芭蕾,黄宗英整宿整宿给她缝服装。

以至于,赵青回忆时说:“宗英妈妈我是要记一辈子的,像亲妈妈一样地管我。”

在朋友周旋去世后,她又收养了周旋的2个儿子,加上自己生的3个儿女,一大家子,在她的打理下其乐融融。

她的爱不止给了赵丹,还温暖了整个家。经得住婚姻考验的爱情更是可贵。

那些年,她还塑造了很多影视上的经典角色。《丽人行》《乌鸦与麻雀》《聂耳》等电影,在当时引起热烈反响。

但好日子没多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她的人生又迎来了艰难时期。

“那时,很多人都是脸上均挂着落寞的表情。唯有她是鲜明活泼的,始终是自然的天籁。她身上有一种气质,说不上来叫什么。


达观?不全是;通透,也不是;纯真,有点接近了。 ”

作家王安忆这样描述当时的黄宗英。

在时间的沧桑里,她始终保持着那份乐观和热情,历经世事折磨却不见损耗。

上世纪50年代之后,作为演员的黄宗英渐渐淡出,作为作家的黄宗英开始崭露头角。

为了创作,黄宗英放弃了安稳的生活,东奔西走,去各地体验生活。

为摄制专题片,她三次入藏考察,乐此不疲。一直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专业的热爱。


“赤子情怀”是作家赵丽宏对黄宗英的评价。

很多人说,中年人活得太实际,每天在俗世的烟火气中阔步向前,常常忘记自己有过青春赤诚,有过情怀和梦想。

然而,黄宗英却在这烟火的人间,爱得蓬勃,活得热烈。

直到1980年,赵丹被检查出了癌症晚期,同年10月在北京去世。一生挚爱离她远去,55岁的黄宗英,却颤颤巍巍,无力跟随。


美人暮年,永葆爱和纯真

正如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写道的: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过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自赵丹离世后,黄宗英也选择与笔相伴,字里行间,都有着赵丹的影子。她常说:只要自己活着,阿丹就不会“死”。

友人们劝她再找个老伴,有个依靠。

黄宗英却说:“我曾经嫁给了大海,难道还会再嫁给小溪吗?”

这一生,她不再愿为嫁而嫁。

但如果哪天再遇见爱情,愿意继续去爱。

正如黄宗英所说的那样:“命运的分号下,爱情仍在继续。”

古稀之年,她又遇见了生命中的第四个男人——冯亦代

冯亦代,比黄宗英大12岁,是赫赫有名的翻译学家。他的文学造诣令黄宗英钦佩。


1993年秋,在写过多封情书后,黄宗英与冯亦代决定要余生携手一起走。

两位老人惺惺相惜,相扶相持走过了12年。他们熟知对方的过去,也尊重和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

有时,冯亦代正在书房看书,却会突然对着黄宗英喊出已故妻子“安娜”的名字。

但黄宗英不介意。

她知道在冯亦代心里,最重要的位置是留给他已故的妻子郑安娜的。

就像在她的心里,赵丹永远无人可以替代一样。

在赵丹的诞辰,黄宗英要写点什么。冯亦代也会帮着她推敲字句。

他们是相爱的,却也是独立的两个灵魂。

2005年,冯亦代去世。黄宗英将他们的爱情结晶——《纯爱》这本书进行出版。

晚年,黄宗英被疾病缠身,常年住在医院。

但她精神状态非常好,眼睛弯弯地笑着。明明饱经风霜,却让人忽觉岁月静好。

她的床头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布娃娃;小桌子上堆着她在看的书;阳光照进来,明亮、温暖,一切美好得叫人不忍打扰。


她每日必修书法、弹钢琴、学英语,甚至练习街舞,惦记着把文学作品录成音频给孩子们讲故事,她不愿虚度一分一秒。

“我知道学不会了。我把它们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她想得通透,但不悲观。

苏轼所说:“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当行则行,当止便止,人生本是如此。

躺在病榻上,她写了一篇小短文,题目叫《我不后悔》,暮年之际,回首这一生,满怀欣慰和赞许。

哪怕走到生命的尽头,她仍会说:“一个人多想着别人,自己就不会老。”

2020年12月14日,黄宗英先生逝世,享年95岁。

回顾黄宗英的传奇一生,她饱经分离之痛,也饱尝世事沧桑,但她却始终眼眸清澈,爱得自由,不染岁月风尘。

导演彭小莲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当黑发变成白发,当皱纹撕裂开眼角,黄宗英还是那样充满着浪漫的激情,似乎她从来就不觉得自己会衰老。”

或许,在她的心中,那个属“云”的女孩从未老去,永远在追寻着所思所想。

因为她内心纯真有爱,生命之河汩汩流淌,年轻而蓬勃。


策划 | 鱼甜

编辑 | 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