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VS《萨利机长》: 可以对比, 或也无需刻意比较

今年国庆档电影《中国机长》表现不俗,上映第16天票房已突破25亿,豆瓣评分7.0。

电影改编自去年川航的真实事件,一直很好奇电影会怎样处理这样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加之演员阵容里有我们喜欢的实力派袁泉和张涵予,所以,长假结束返京后,第一时间就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确实不负众望,个人觉得不输2016年底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萨利机长》。

一个胜在现场的惊险刺激,一个赢在人物的深入刻画

《中国机长》和《萨利机长》讲述的都是飞机遇险后成功迫降的故事,面对同样的民航史上的奇迹,两部影片各有各的着力重点。

先看《中国机长》,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从重庆飞往拉萨,在万米高空,飞机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机组与乘客命悬一线。

影片用大篇幅介绍了事件的过程,从遭遇极端险情,到飞机的受损状态,到机舱内乘客的反应,到机长的临危处置,再到地面各部门的火线救援,险象环生的迫降过程牵动着每一位观众的神经。

再看《萨利机长》,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起飞过程中遭鸟类撞击失去动力,机长认为无法到达附近的任何机场,遂没有听从塔台指挥而是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萨利机长》更多的将镜头投向事后机长在应对调查时的心理状态和外在反应,在剖析和刻画人物性格上作足文章。

综上,两部电影立足的事件本身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机长》的成功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各部门通力协作是最大亮点,所以,按照时间线讲故事铺陈开来,更易于表现惊险刺激的突发事件处理过程。

《萨利机长》其实是靠个人经验力挽狂澜,这和好莱坞电影一贯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倒是不谋而合,

事件发生后,要名正言顺给机长一个英雄定义,自然需要对他的做法的合理性深入剖析。所以,以时间为轴也好,通过事后回忆串联再现整个事件也好,无所谓好和坏,手法不同而已。

一个是看得到的扣人心弦,一个是体会出的暗流涌动

两部影片的共同点是带给观众同样的紧张刺激,将观众的神经从头牵到尾。

《中国机长》大量的视听特效让人悬着的心就一直没放下,每一秒都是生死攸关,100多个家庭的幸福就在一念之间——

航班失联后,地面一遍一遍的呼叫,“8633”“8633”,没有应答也绝不放弃,演员李现的声音低沉有磁性,令人绝望的呼叫让人心碎;

抓住一线生机穿越危险重重的积雨云,给人一种前途未卜的无力感;着陆是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节点,消防、医疗、地勤等地面部门的紧急出动快速就位也从一个侧面烘托了紧张的气氛……种种设置无一不扣人心弦。

《萨利机长》并没有那么多现场的描写,它的节奏看似相对平缓,然而96分钟里同样让人无法放松,这份紧张感,更多的不是来自荧幕本身,而是来自观众心里,来自他们对机长本人命运的关心,到底是大家的救命英雄?还是会晚节不保?

进入调查程序,面对各方的质疑,虽然经验丰富身经百战,萨利也难免紧张至夜半恶梦惊醒;

外出跑步的安排看起来和日常锻炼身体没有半毛钱关系,更容易让人理解为一种情绪的宣泄;

飞机公司的现场模拟数据更是让人觉得萨利的一世英名终归是要毁了?

无论是镜头带来的心理紧张,还是从角色代入的紧张,两部影片总之都让人提心吊胆。

演技派从不会让人失望

前文说过,个人喜欢演技派,尤其喜欢袁泉,多年话剧舞台表演的经验,让她一出场就秒杀流量的小花小草,《中国机长》里,她扮演的乘务长气场强大,沉着干练,真的是演技时时在线,就像有观众说的,只要她在镜头里,就时时都在讲故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台词功底,字正腔圆不做作,精准传递出人物的情绪和力量。之前,看她的话剧《简爱》,有一点担心,那么书面化的台词,会不会听起来很奇怪,然而袁泉一上场,我就明白了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这部电影里,她安抚乘客维护后舱秩序的表演,反复在网上传播,一句一字底气十足,百看不厌。

饰演萨利机长的汤姆汉克斯,不愧为奥斯卡影帝,老先生宝刀未老,非常到位的演绎出了萨利机长空难后的各种复杂心理状态。

有惊恐,有自我怀疑,有不安更有焦虑,而其犀利睿智的眼神,又仿佛让人回想起他塑造的又一经典形象——阿甘,那位平凡而又果敢的平民英雄,也许带着这样的印记会让萨利机长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吧。

好故事也要看由什么人来演绎,中国机长的袁泉,萨利机长的汤姆汉克斯,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