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了同类电影《绝命海拔》等, 才领悟《攀登者》良苦用心

有人说,《攀登者》的阵容算是超过《中国机长》,却在今年国庆档掉了队,跟同档期两部主旋律电影的票房差距还挺大的,看起来有点可惜。

作为国内首次冒险类登山题材电影,《攀登者》在上映前就被观众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尽管观影后口碑褒贬不一,到10月16日为止票房接近10亿,总体来说赞许还是大于失望的。

在中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地带,雪山耸立的蓝色天际,以“世界之巅”为标志的珠穆朗玛峰,死亡边界线“第二台阶”……即使不深入了解剧情,仅仅看荧幕上的每一帧画面,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没有什么事情比挑战死亡更让人惊叹与好奇,于是我又看了欧美同类攀登题材的代表性电影《绝命海拔》,和豆瓣评分高达8.7的传记纪录片《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

总结起来发现,《攀登者》的水平一点也不逊于它们,可以说,它们每一部都展现了演职人员最充分的诚意,在珠峰面前拍摄,不用太多刻意,就已能深刻表达生死的哲学……如果把这些电影串起来,我们会更加明白攀登精神的内涵,原来它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人生道理。

为什么要攀登?“山就在那儿”,它是理想和激情,也是往后余生的信仰

《攀登者》由为国攀登的真实故事改编,回到上个世纪60或70年代,我们国家与尼泊尔因珠峰归属存在领土争议,在划定谈判时,尼泊尔政府提出了质问:“你们连珠峰都没有登上去过,凭什么说它是你们的?”为了宣示主权,攀登珠峰俨然成了不得不为之的国家行动。

说回人类首次尝试攀登珠峰的20年代,正值冒险的黄金时代,世界著名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曾数次攀爬珠峰,试图从北坡登顶,但最后还是和队友在距离峰顶不远处失踪。直到三十年后的50年代,尼泊尔才有人从南坡第一次登顶,因为与之相比,中国范围内的北坡气象更多变、地形更复杂,一直被登山界视为死亡地带。

电影《攀登者》开场时,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回忆起1960年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遇到雪崩的情景,老队长为了保全队伍,毅然牺牲了自我,弥留之际简单交代了那句:“我们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到后来珠峰冲顶的重要关卡——第二台阶,张译扮演的曲松林为了安全登上好不容易架起的人梯,不惜赤脚踩到队友的肩上,最终以牺牲自己五个脚趾头付出了代价。

那一年三人成功登顶珠峰,标志着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是中国人实现的,它无疑成了中尼边界谈判的重要筹码,当然更刷新了整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心

这似乎向历史和未来宣示着:为了实现目标,中国人从不畏惧困难,也完全可以做到他们想做的事情。

如果撇开民族荣耀,攀登者作为与天搏斗的英雄,还会有什么更个人化的理由驱动他们坚定前往呢?

在攀登之神乔治·马洛里的传记片《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里,我们了解到攀登珠峰前的他应征入伍,参加了当时最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中,马洛里见证了生命的真实脆弱,因此他期待在有限的的生命里追求卓越和终极挑战在设备落后、无人登顶的年代,珠峰无疑是最理想的对手。

除了攀登的理想,其实马洛里还拥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露丝是与他情投意合的理想伴侣。对于攀登遇到的危险,马洛里并不是没考虑过死亡的可能,在露丝挽留之际,马洛里十分痛苦地权衡着:露丝这一边是家庭生活的温馨甜蜜,代表着平稳深沉;但珠穆朗玛峰则象征着激情,是他最渴望实现的梦。

若能到达这最美丽的山顶,马洛里便可在余生心安理得,甚至能给往后的岁月注入强大的能量

尽管马洛里是否成功登顶仍然是个谜,但他永远是史上最传奇的登山家,纽约时报当年采访马洛里为何要登山,他回答了一句“因为,它就在那儿”,这句话代表的挑战自我、征服世界的雄心,至今仍被登山界传颂,这七个单词甚至比他自身还出名。

当然,为国也好,个人的雄心壮志也罢,每个登山者肯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

电影《绝命海拔》以1996年两只商业登山队攀登珠峰遭遇惨烈山难为真实事件改编,当所有人在珠峰大本营集结后,影片用一种业余爱好者轻松讨论的方式追问了所有观众都会执着的疑问:“你们为什么要登顶”?

众所周知,登山即痛苦危险,执意前往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当然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不过,道格还是对登山梦进行了一番美丽的解读。

“如果他们看到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完成不可能的梦想,也许能对他们的人生给予启发激励——人要勇于追求梦想”。

“爬到那么高的地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其实总结起来,登山精神对民族亦或个人来说,更多都是给以后的人去体悟的,仿佛就成了往后余生的信仰。

人类每一步前行,都不该遗忘前辈的牺牲与智慧,实现理想需步步为营

《攀登者》有两次攀登故事,第二次攀登是由于第一次发生了“扔掉摄像机”事件,没有摄像机记录登顶,其真实性便一直被国外政府质疑,于是时隔十几年,国家又重新组织登山队训练前往。

作为开拓者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巨大的。曲松林不仅丧失了一双脚,接下来的岁月,也是备受外界非议和精神折磨,以至于对方五洲当年为救自己而放弃摄像机的事耿耿于怀。

作为新一届登山队摄影师的李国梁,被曲松林用极其严苛的方式教育着,也正是从侧面说明第一次遭遇的悲壮。

当曲松林看到李国梁在集训空档期还有心情吹口琴撩妹时,他怒的是李根本不珍惜前辈留下来的希望,不珍惜他们为后人做出的铺垫与牺牲

正如影片中那句震聋发聩的热血台词:“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人会怎么看我们?也许说这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也许说,这是一群付出了巨大代价,无怨无悔的‘傻子’。但是,我们可以很从容地告诉他们,我们就是共和国的一代人。”

攀登珠峰就是人与自然的搏斗,在珠峰最著名的天险第二台阶,由于从来没有人从这里上去过,1960年不得不选择人梯方式,这对第二次顺利登顶可是实打实的经验,为此1975年登山队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著名的“中国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抵如此。

如今,和六七十年代相比,登山设备、医疗条件、气象技术和通讯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可是“中国梯”在北坡最艰险的第二台阶仍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和《攀登者》一样,《绝命海拔》的攀登者们在1996年也仍然遵循“步步为营、以退为进”的攀登策略,其实这种方式是马洛里第一次攀登珠峰时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至今仍被各种探险队沿用。

纪录片《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这样描述了马洛里当时在珠峰探路的情形:

1921年的首次珠峰探险,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出攀登路线。几个月里,马洛里指挥着探路工作,却始终一无所获。当终于找到一条通往山顶的基本路线后,暴雪从天而降,他们被迫撤到一个十分危险的大冰坡,同行的七位勇士遇难……在6个月后,当重新回到珠峰脚下,马洛里认识到攀登珠峰的路,应该由一系列宿营组成,它近乎于军事行动,人想爬上去,中途可能会遇到意外,恢复体力后继续往上爬是个适应过程,因此马洛里成了使用这种技巧的先驱。

电影之外,攀登珠峰为何要步步扎营,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珠峰大本营的海拔高度:5367米;一号营地:5943米;二号营地:6492米;三号营地:7315米;四号营地:7951米。在这里,不能依靠飞行器辅助,因为直升机达不到空气更稀薄的高海拔。海拔每上升700米左右为一个梯度,保证睡眠和体力,才是保证安全的后盾。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和能力,像马洛里那样,成为某个领域的探路人和奠基人。但从相反方面说,我们现在能轻而易举获得的一切——生活便捷甚至成就,何尝不是前辈们的牺牲与奉献换来的,也何尝不是跟他们的智慧流传至今有关呢?

“其实人和人的差距,也是攀登路上的差距”

10月11日,《攀登者》主创团队在北京大学讲堂举办了一次放映交流活动,谈及为何与北大学子直接对话,吴京表示北大是思想碰撞的地方

在被问道如何看待“团队”二字和“攀登精神“时,张译表达了最真挚的感受:“其实人和人的差距,也是攀登路上的差距,就是每一次都差那么一点,有的人上去了,有的人慢慢的放弃”。

记得世界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当一个人不知道他的路还会把他引向何方的时候,他已经攀登得比任何时候更高了”。

北大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学子求学精神跟“攀登精神”尚可同日而语。

凡能有幸进入这所殿堂学习的人,大概也能领略攀登者在珠穆朗玛峰顶的“高处不胜寒”,能看到最美最曼妙的风景,绝对是靠的是雄心理想、勇气、毅力和驾驭孤独的能力。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谈到攀登学术高峰时,这样说道: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讲真,人生路上哪里不是高峰低谷呢?脚踏实地的品质,对迈向理想高峰的漫长旅途而言,只是最基本的要素

大凡从绝壁处逢生,从暗谷里淌出来的勇士,精神上必定经受住了最严苛的考验,其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必然跟常人拉开了较大差距。

世上还流传过这样一句话: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的确,攀登最重要的还是践行。无论什么理想,不去付诸努力实现,那也只能叫空想了。

说攀登者都是实践的勇士,前提在于他们毕竟十分清楚:尤其在越高海拔的地方,任何懈怠与失误,都可能导致死亡。

记得电影《绝命海拔》比较详尽了科普了人在攀登珠峰途中,身体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高寒疾病如脑水肿、肺水肿、低温症引发的口齿不清或非理性行为……《攀登者》章子怡扮演的徐缨最后死于肺水肿,其中被诟病的咳血类似镜头也在《绝命海拔》出现过。

影片让我们了解到96年珠峰山难事故,除了部分人的死亡是因体力不支,还有一些人如登山队老板罗布就是在救人的过程中丧生的。

其实一直以来,有很多登山者死在珠峰上,遗体没有被运回来,是因为有条不成文的共识:下山路同样消耗体力,救人通常会导致更多人死亡。

残酷的自然环境,也的确让攀登者早早认识到,只要上去了就只能依靠自己回来。

人生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越往高处走,越只能靠自己。既然选择了最难走的那条路,就注定会是一场充满孤独的旅途啊。

作为国内首部攀登冒险类电影,《攀登者》的演员们也经受了高寒冰雪地带实地历练,希望这部电影传达的攀登精神越来越被认可吧。

向攀登者致敬,向勇于追逐理想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