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不靠偷,不靠抢,用自己的“三板斧”打出冯氏品牌

冯小刚是当今电影市场最有号召力的导演之一,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电影产业灰暗的时代背景下,其电影犹如一道靓丽的曙光,带给国产电影希望。

在国内,提起喜剧电影便想到冯小刚的一席之地,冯小刚的喜剧电影是其金字招牌。从 1997 年《甲方乙方》的一炮而红便一发不可收拾,拍摄了一系列好看又叫座的喜剧电影。冯小刚紧抓时代背景,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打造了一部部独具冯小刚特色的喜剧电影,并逐步建立了喜剧电影品牌。

冯小刚成为电影史上不得不言说的对象,其喜剧电影品牌的建立也对当今喜剧电影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

一、时势造英雄

冯小刚电影在观众和市场的超常成功不仅在于他自己的努力以及电影本身所具备的种种品质,还与 90 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转型的有关”。广播电视电影部下发“文件”,打破了原有的统购包销体制,让电影人直接面对市场。

中国电影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主旋律向观赏性、娱乐性转变。其次,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众文化消费成为当时的主流。

冯小刚曾说:导演的生存条件,就是他的经历决定了他看问题的一个角度。

冯小刚于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特殊的家庭让冯小刚成为一个沉默寡言但是有志向的孩子,高中毕业进入了文工团工作,后来被裁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1985 年与郑晓龙合编《遭遇激情》,1994 年开始拍电影。

冯小刚的电影成长之路可谓是踏踏实实,从美工到编剧再到导演,一步一个稳脚印,奠定了冯小刚夯实的电影基础,也正是早年的经历,促成了冯小刚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平民导演”。

冯小刚在电影之路上不断学习,坚持在电影之路上摸爬滚打

提起冯小刚的学习,就不得不说冯小刚的“师傅”王朔。王朔对冯小刚的电影之路产生巨大的影响,王朔给冯小刚指了一下“北”,冯小刚就自己摸索出独特的风格。在冯小刚的自述版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中,提到“我发现,打过最漂亮的仗,无不和王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朔为中国当代著名编剧,代表作品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顽主》、《我是你爸爸》、《玩的就是心跳》等。生于北京文化大院的王朔身上有一种“红小兵精神”,王朔笔下“我是痞子”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精英文化和权威话语的嘲讽,与 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转型中形成的市民阶层相符合,并成为市民阶层的文学代言人,形成了“王朔现象”。

1988 年王朔的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这一年并成为“王朔电影年”。王朔的小说影响了一代人,同时对冯小刚个人及影视作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王朔于 1986 年和冯小刚初识,1989年加入王朔开始影视编剧之路,并与王朔组建了“好梦影视策划咨询公司”拍摄了《一地鸡毛》、《我是你爸爸》、《月亮背面》等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

冯小刚与王朔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同为 1985 年出生,同成长在北京文化大院,同在1978 年参军。“像很多读者一样,我对王朔小说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使用的语言都十分的熟悉。他笔下人物的嘴脸都酷似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这些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经过王朔的描述后变得生动形象,非常动人。

站在巨人肩膀行进

王朔笔下的世界对冯小刚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并对冯小刚以后的导演生涯产生了影响。正如冯小刚所说,王朔的电影风格对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他吸取了王朔作品中对精英文化的反叛,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游戏人生的“痞子”路子,从王朔的作品中汲取并受到启发,激发了电影创作的艺术想象力。

冯小刚曾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这个人就是王朔,这个让冯小刚抬头“抬头望见北极星”的人。冯小刚扎实的电影基础不得不提其“特殊经历”,冯小刚从美工到编剧,从编剧到导演,从电视到电影以及初涉电影的失败,为其电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冯小刚“电视剧之旅”,奠定初期喜剧电影风格,在冯小刚的早期喜剧电影中,不难看出有电视剧风格。1985 年冯小刚进入影视界,开始做美工,由此了解了电视剧拍摄程式,1985 年开始写剧本,先是与郑晓龙合编剧本《遭遇激情》后,与王朔等人编写《编辑部的故事》成名,并进一步熟悉了室内剧的编剧工作和产业。

从影片《甲方乙方》的上映至今已有 21 年,冯小刚从 1997 年在喜剧电影领域崭露头角,历经风风雨雨到如今在中国喜剧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创立独属于自己的“冯氏品牌”,不是“一步登天”,而是一步一个扎实的脚印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