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与航空电影, 空难改编难在创新与尝试

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那一天,人类会飞了。

百年过后,飞机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安全的交通方式。

尤其是在中国,全民航安全运营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3000天。

记得有句话说,飞机的安全性是数十万的血肉堆砌出来的。在航空工业发展初期,各类空难频发是很平常的事。著名作家徐志摩就是在1931年的“济南号”邮政飞机事故中不幸罹难。

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空难都是人为因素导致,其中飞行员操作不当占了很大的比例。

也就是说,整架飞机上的生命,几乎就掌握在机长的手上。

2018年5月14日的川航3U8633航班备降成都事件,在驾驶舱风挡玻璃破裂脱落,失压,仪器多数失灵的情况下,机长刘传健强行把飞机开回了成都双流机场。

这是一个奇迹。

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驾驶舱失压,气温可能下降到零下40度左右。如果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吓晕过去都不奇怪。

而无线电录音显示,刘传健在事故发生后表现相当淡定,异常强大的心理素质使得他能够向管制台发出“7700”的求救信号,得到航空局等多部门的帮助,加上冷静沉着的操作,机上119名旅客,以及包括机长在内的9名机组成员,得以平安落地。

事件过去没多久,博纳影业迅速出击,取得影视改编权。2018年8月,《中国机长》成功立项。

从编剧到后期制作,仅仅约一年的制作周期,导演刘伟强就交出了成品。

张涵予、袁泉两位老戏骨的经验,多少会使得拍摄效率加快。只是他们再快也需要等剧本的送过来才行。而如此短时间之内完成的剧本,是令人担忧的。

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真实事件,如果只是做简单的流水线式还原,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节奏把控,全程抓紧观众的神经。

然后主创就会遇到一个难题。

真实事件全程只有大概40分钟,从事故发生到降落只花了20分钟。片长要有将近两个小时,那就不大可能把所有焦点都集中在机长身上。

交叉蒙太奇是很好的解决方式。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可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

于是我们看到了驾驶舱,客舱,空管局,空军指挥中心,家庭,乃至是航空爱好者的多空间叙事。观众也顿时明白了为什么飞机的运行能如此安全。

只不过就是空间过于多了。如果把完全没有必要的支线删除,片长只需90分钟,《中国机长》可以更加刺激一些。

《中国机长》的拍摄细节能够达到专业化,得力于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据说有来自民航系统各单位的数百名专业人士参与了电影的创作与拍摄,虽然难免被观众挑错,但是能做到这种程度,也算是一次不容易的挑战。

饰演刘长健的张涵予演出了原版机长的从容不迫,可是他大半程戴着氧气面罩,镜头又在不同空间跳来跳去,表演上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

幸运的是,饰演乘务长的袁泉站了出来,她用一己之力把全片的演技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可谓是“全场MVP”。在机舱陷入混乱的时候,观众能感受到袁泉的领袖气场,她就像《星际迷航》的船长一样沉着指挥,力挽狂澜。

刘伟强的目标明确,一是做个商业大片,二是把张涵予在影片里的台词“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向观众传达民航人的职业精神。

被广泛拿来比较的好莱坞电影《萨利机长》却是另外一回事。

两位主角,萨利和刘传健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

刘传健是在极限情况下把飞机开了回来,不成功便成仁;萨利则是有选择余地的,在把飞机开回来之后,他却被质疑是做了错误的选择。

与其说《萨利机长》是航空灾难片,不如说它是一部传记片,剧情的重点是塑造角色,整起事件对萨利的影响,空难部分都是通过闪回呈现。

《中国机长》的剧情重点是还原川航事件的前后经过,从多个视角,让观众更加了解这次民航界的奇迹,对角色的内心塑造反而没有那么注重。

从内容上看,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即便如此,《萨利机长》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非线性(闪回)叙事。

故事一开始,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已经结束。萨利的日常生活被放在最前面,随着灾后调查的进展,观众才回到了萨利如何做出迫降选择的空难部分。全片紧紧围绕着萨利这个角色进行,所以片名叫“Sully”。

《中国机长》虽然片名也是“机长”,但视点是全知的,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机长对于成功返航的重要作用。

如果以男一号刘长健和女一号毕南两个视角来回溯整个故事,电影是否会更加精彩呢?

那只能期待关于川航事件的下一次改编了。

航空电影除了能拍成大型灾难片,其实还可以拍成别具一格的密室电影。

因为飞机就是一个绝佳的密室场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最真实的人性。

还原“911事件”的《93航班》,在狭小的飞机客舱上,纪录片式的表现手法,激烈晃动的镜头剥开生命的脆弱,人性的光辉。电影帮助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导演。

“密闭空间的神级调度;情绪被提升到一个极致,不忍再看一遍。”有网友评论称。(@托尼·王大拿)

空难是谁也不想经历的事情,不过却很是适合电影这种极端艺术。

各类航空电影通过空难的极端环境,体现极致的人类精神。

面对灾难,有时候人类是无可奈何的,只能是接受命运的审判。但有的时候,英雄会挺身而出,在黑云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绝境逢生。

所以大家都说,川航3U8633是英雄机组。

历史上空难很多,可能是题材上难以革新,航空电影却并不多。尤其是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航空电影几乎是一片空白。

难得《中国机长》做出了一次尝试,值得掌声鼓励。

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中国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