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关注偷窥? 也太小看这部电影节最佳了!

最恐怖的不是血腥的惊悚片,而是明明播放着午后阳光却让你感到汗毛竖立的剧情。

“最后一排是最好的位置,因为你能看到所有人,但所有人却看不到你。”

天才与变态,往往只在一线之间。当天才的欲望得以释放,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步步坠入深渊,直至毁灭:《登堂入室》

严格来说,这是一部讲偷窥的片子,节奏从容,却让人看得步步惊心。

入围多个电影节,获奖4次,提名9次。实力帮助法国编导弗朗索瓦·欧容拿下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和金贝壳奖。

影片一共105分钟,但差不多每一分钟都在变奏。

从gay片视角到挖掘出恋母情节,到师生情,再到婚外情……

妥妥的,欧容元素全部凑齐。

片中,每一个人看上去都那么平实,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又都波涛汹涌。平静的表象背后是一个个或失望或哀伤或无奈或悲伤的故事。

故事由某高校文学老师吉尔曼(下图右一)给学生布置的一篇周记引发。

在众多乏味的作业中吉尔曼意外发现16岁少年克劳德(恩斯特·吴默埃 Ernst Umhauer 饰)的文章异常精彩。

在文章中,他与妻子发现了克劳德偷窥者的身份。

克劳德(下图后排)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习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的作业中讲述他是如何潜入同学家中、一步步深入同学家的各个房间,甚至目击同学父母的性生活...

原来克劳德爱上了同学拉斐尔的母亲,于是以为拉斐尔补习为由,堂而皇之的进入拉斐尔的家庭,暗中窥探这个“中层阶级”的家庭生活,想方设法与拉斐尔的母亲(下图左一)在一起。

光是想想就感到脊背发凉,可谁知道吉尔曼居然被克劳德才华横溢的字里行间深深吸引,点燃了他熄灭已久的文学激情,甚至决定亲自指导克劳徳,继续怂恿克劳德的行为……

身为老师的吉尔曼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克劳德持续他的偷窥创作,为了让克劳德继续在拉斐尔一家取材而偷数学试卷。

其实通过电影我们不难发现,一开始吉尔曼老师确实是出于帮助克劳德更好的完成创作。

然而,随着创作的深入,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沉迷于克劳德的“偷窥”情节当中,从一开始的窥视者姿态到后面与克劳德一起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随着事态的失控,老师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与妻子分道扬镳……

你以为这就是全片结局??

这部剧让人不寒而栗的真相,才刚刚开始!

我们16岁的主人公克劳德,看似是被老师掌控的小可怜,但如果你稍微留心整部剧情,会发现他才是精心策划并摧毁老师整个人生的幕后黑手。

克劳德,一个具备非凡洞察力与心思缜密度的少年,一个高智商“偷窥”狂。而克劳德此番真正“偷窥”的对象,其实是自己的老师——吉尔曼。

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克劳德想要进入吉尔曼的生活,并且与吉尔曼永远分享自己的创作,永远惺惺相惜。

但过程存在障碍:1,吉尔曼先生始终是自己的老师,高高在上;2,吉尔曼先生有妻子

在与老师吉尔曼交谈的只言片语中,克劳德了解到他的生活状态:妻子无法生育孩子,轻视妻子的艺术工作,热爱文学但自觉无天赋……

为了扫除这两个障碍,一个完美的计划由此诞生!

他虚构了一次 “偷窥”创作,他非常清楚,在文学创作中屡屡失意的老师,一定会被自己的作业所吸引。

后来,在与老师分享“偷窥”果实的过程中,又故意误导老师,让他犯错,从而丢掉工作。吉尔曼失去老师的身份,他们平等了。

而克劳德创作的“偷窥”内容,看似是同学拉斐尔一家及其混乱的生活情境,实际上全部是有针对吉尔曼与妻子的矛盾点所设置,最终成功导致吉尔曼与妻子的分开。

吾爱吾师,所以栖之。他得到了最好的法语老师吉尔曼先生。

影片的结尾让人印象深刻:苍老而憔悴的吉尔曼老师孤独地坐在长椅上,一如既往洋溢青春色彩的克劳德依然带着那抹意味不明的淡淡微笑坐在他的身旁:

“我们总有办法进入到别人的生活中,你会帮助我对吗?”

两人相视而笑,克劳德自信满满,吉尔曼则显得惨然卑微。镜头拉远,各家各户的不同画面呈现在观者眼中,接下来哪家是他们登堂入室的对象呢?或许是每一个正窥视着的我们自己?

全片的画面色彩与气氛渲染,色彩上其实完全没有一般悬疑电影的厚重阴郁感,相反视觉效果上还是偏暖色系与清新感。但在观影的过程中却不由得从脚底生出一股寒意。

影片中,男主满是邪气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而在生活不远处,也有一双双偷窥着的眼睛,这其中包括了我们自己。

我们偷窥着别人的生活,同时也偷窥着自己。

这便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