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黄磊和李亚鹏的女儿才知道,让孩子见世面有多重要

前一阵子,闺蜜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辞了工作,她跟老公带着女儿,开始了一家人的“间隔年”,环游中国。

闺蜜和老公都是半自由职业者,一个写作,一个摄影。闺蜜说:“正赶上女儿还没上小学,机会千载难逢。”

我问:“一整年都不上幼儿园了吗?”

她笑笑答:“最好的学问,都在路上。”

没有做太多的准备,他们出发了,一路上走走停停。酒店住得,露营也好,拍出的每张照片,都风景秀美,笑靥如花。

最动人的,是他们的女儿。

小女孩用树叶作画,用采来的野花编花环,在无边的旷野上奔跑。也有时候,一家人围着火堆,小家伙就把路上的所见,编成极富想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天,女儿动情地对妈妈说:“我觉得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去哪。谢谢你们这么爱我。”

走出眼前的方圆,于山川原野中,父母在孩子小小的心里,种下了淡泊与对自然的联结。关于人生的哲思,便开始了。

见过世面的孩子,更加宠辱不惊。

见过世面的孩子,在人群中,总是很容易被看出来。

这种富养,与美食华服无关,更多的,是一种从容镇定,还有眼神里的清澈宁静。

之前,黄磊晒出了女儿多多参加赖声川话剧《水中之书》的照片,并赞许的说:“戏让我们很感动,她的表演超乎我的想象,非常的稳定投入。”

年仅12岁的多多,对这一个舞台却期盼已久,这个梦,在她两岁的时候就种下了。

黄磊在博文《她准备好了》中写道:

“在多多两岁的时候,我们就带她一起参加《暗恋桃花源》巡演,到今天整整十年。我们走过了四十几个城市,演出了近500场……”

台下的多多,耳濡目染着这一切,用生命最早期的10年,来完成对话剧的理解。也无怪多多一登上舞台,便有了大将之风。

在对女儿的教育上,黄磊也是非常重视对多多兴趣爱好的培养,多多妈曾在微博中晒出一组照片,多多和吕思清儿子在钢琴比赛中拿了五个一等奖。

最近,王菲与李亚鹏的女儿李嫣因为“李十万”上热搜,新闻说她逛街两小时花了十万,她自嘲给自己改名李十万,高情商地回应了这个假新闻,令人称赞。

13岁的李嫣,多才多艺,T台走秀,自然又不怯场,小小的女孩,在一众星二代中,尽管容貌不是最出众,气场却强大到让人挪不开眼睛。

不仅是走秀,李嫣私下的生活也很是多彩。爸爸李亚鹏曾晒出一组照片,是和李嫣一起回乡下祖宅小居的场景。

照片中的李嫣和爸爸一起骑自行车,尝农家菜,用乡村水井和搪瓷盆,身着简单素雅衣着的李嫣,一脸是恬静的微笑。

不论是乡野小路,还是耀眼T台,不变的是一份坚定的从容。

李亚鹏曾在《朗读者》中赞许女儿:

“别看她年纪小,但是她有非常独立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外化表现是自信,内在有她的独立精神,这一点是很多成年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

而这样独立人格的形成,和父亲坚持带她去见不同的风物,有密切关系。

从李嫣1岁半起,李亚鹏就坚持带她去爬山,之后,几乎每一两个月就要去爬一次山。

他教女儿认识自然,在每一个节气,去十三陵水库进行观测,7年下来共计160多次。观测气温、水温、植物、动物等,风雨无阻。

李亚鹏还坚持经常带着女儿参观故宫和各种博物馆,在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库中,熏陶女儿的大格局。

作家毕淑敏说:“因为见过世界的广阔,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

经历得越多的孩子,越知敬畏而知进退,越不会困顿于眼前的忧患与不足。

那些走过的风景,会凝结成精神的内核,帮助孩子在生活的沃土中,长成一株坚韧的蒲草。

见世面,

是走出当下,体味人间百态。

去年,重庆一名14岁的男孩,体验了人生中的惊魂一幕。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暑假来临,他在家中沉迷于打游戏。父母看不过去,便训斥了他。

男孩一气之下,翻窗跳出,被困在了3楼空调的外挂机洞里。

经过消防官兵的营救,男孩终于转危为安。

网络让世界变小了,孩子们的生活也跟着变小了。一部手机、一台电视,就可以轻易地消耗掉孩子日复一日的时光。

在媒体关于儿童网络成瘾因素的调查中,缺少现实社会的体验,是其中一项关键因素。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经历和体验,那些虚空的刺激和诱惑便来填满。

见过世面的孩子,不会轻易把自己囤于一处。因为知道世界有多大,就能够将诱惑看小。

每个孩子,都需要在“世面”中,获得滋养的力量。

我们常常误以为,见世面就是“砸钱”,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们普通人哪有那么多的资源。

其实不然。

世有百貌,人有千面。从当下的所思、所见、所感中走出,见的都是不同的“世面”。

《变形计之平行世界》中,留学男孩钱之达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

然而父母工作忙碌,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他的弟弟身上,这让钱之达心生嫌隙。

在节目组安排下,钱之达一家与一个乡村家庭完成了生活互换。

在抵达乡村之后,父母卸下高管的身份,暂别忙碌的工作,此刻,他们只是普通的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

乡村的生活并不容易,短缺的生活费,让他们开始为一天的柴米油盐发愁。

于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在院子里捉鸡,略显笨拙地生火做饭,终于把饭菜端上餐桌。

曾经与父母疏远对抗,被父母抱怨没有责任感,被弟弟吐槽“不懂事、只管要钱”的钱之达,在这段乡村生活中,也有了不一样的转变。

他开始主动体谅父母,在集会上为父母盛饭,亲子间的隔阂在这段经历中破除,爱和担当在少年的心中重新流动。

读书,是孩子心灵的自由旅行。

一位知乎网友,自小成长在一座小城镇,却有着“见过世面”的气质。

她说:“在上大学之前,我没有坐过火车,我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书本。”

不懂餐桌礼仪,就找来书本学习;不会吃西餐,就对着书练习……

这些还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书籍中那个广阔的世界,让她有着不同的思考深度。也让她的见识,从一座小城,跨越时间、跨越地域,走进一个无限广大的世界。

大师黄永玉,在艺术、文学、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不凡的成就。

他的故乡在凤凰古城,那是一座小城,校园里的读书声响起来,全城的人都能听得见。

12岁的黄永玉,从学校退学,背起行囊开始流浪。

沉迷于木刻的黄永玉,在他的背包里,永远有木刻刀、木刻板,和一本书。

路上遇到的老人家见了会说:“看这个孩子,是带着书流浪的。”

当他在长乐教书时,经济拮据。每一个礼拜,他都会坐船去福州,只为去一家书店看自己心爱的一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每次读完一本书,他都把书放回去,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半年。

那些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让他在逆境中,也能寻得坦然和快乐,更成就了一代“鬼才”大师黄永玉。

书籍,是给精神世界最好的滋养,它让每一个人,足不出户也可行走山河,没有魔法也上天入地;无需奇迹亦可交换人生……

见世面,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老师被学生问:“什么是真实?”

他答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和喜悦。”

见过世面的人,大抵都能寻得更真实的自己。

带孩子见世面,不是把父母的人生经验,直接输送给孩子。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用自己的心去做选择。

当孩子见过天地自然的沉静与广阔,就不会轻易将自己封闭于狭隘;

当孩子品味过人生百态与万物轮转,便不再轻易把眼前的逆境,视作恒久的困局;

当孩子在书籍中获得深度的滋养,便不会把对生活的向往,拘泥于眼前的方圆。

那些经历,必将在孩子的内心,注入底气和力量。

它让孩子敢做梦,也能承担;既勇敢,也不逞强;敢于打破规则,也知道界限在哪里。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体验,终将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