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保卫战 |“八百壮士”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备受关注的战争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奉命率400余人,孤军留守最后的防线——四行仓库,与日寇血战4天4夜。为迷惑敌人、壮大我军声势,谢晋元对外称仓库里有800人,由此得名“八百壮士”。

在抗战期间,除了四行仓库保卫战,还有很多意义重大的保卫战。比如,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保卫战,就是重大军事转折之战。还有八路军的黄崖洞保卫战以及新四军的朱家岗保卫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斗奇迹。

▲四行仓库当年弹洞壁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这首歌令我们回到了1937年的秋天,上海,苏州河边,“八百壮士”,在上海人民的支持下,以全国民众为后盾,进行了一场浴血奋战。让日本侵略者看到了中华儿女誓死捍卫主权和尊严的决心,听到了愤怒的吼声。  

●已知牺牲在眼前

1937年8月13日以后,蒋介石尽遣70余万国民党精锐之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但在几乎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防守的淞沪平原,面对海空占绝对优势的日军,两个多月下来,国民党军伤亡巨大。

10月26日,鉴于在上海闸北地区抵抗已日趋艰难,蒋介石决定撤出该区绝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顾祝同将军让其麾下的八十八师单独留守抵抗。因为九国公约的签字国将于11月6日召开会议,蒋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师的牺牲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通过参谋长张柏亭向顾祝同提议:既然出于政治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实力多是牺牲,实力少也是牺牲;守多个据点是守,集中兵力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最后顾祝同同意八十八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留守地点自行处置。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固守,固守时间为7天,这也是蒋介石向他提出的。他想来想去觉得一团兵力还是过多,在最后撤离时,决定只留下八十八师524团第一营。营长为陆军少校杨瑞符;为加强领导,特派524团副团长中校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

四行仓库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现西藏路桥)西面,全长120米,宽15米,是一幢钢筋水泥建筑,由于墙厚楼高,易守难攻。当年,它的西边与北边是中国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边是公共租界,南面隔着苏州河,对岸也是公共租界。

杨瑞符接到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愿,因为他在这块阵地上已坚守了2个月。当孙元良告诉他撤到四行仓库,就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时,他非常高兴。他明知有可能与他的部下全部牺牲,却说“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

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谢晋元副团长在内,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

●战术得当,首战告胜

10月27日早晨,日军在重炮、坦克的掩护下,攻进了早已是一片废墟的上海火车站(老北站)。松井石根随即命令部下快速挺进到苏州河北侧。

当日军第三师团先头部队挺进到四行仓库前,突然遭遇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一下子扔下了10多具尸体,余部慌忙撤退。下午,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从东西两侧同时进攻,但炮弹打在仓库坚硬的墙壁上根本无济于事。日军又不敢用重炮,唯恐炮弹越过苏州河,打到租界内。结果日军的两路夹击碰到火力迅猛、居高临下的守军,根本无济于事。日军扔下20来具尸体再次败退。

在日军企图爆破仓库,用坦克掩护步兵冲击洞口的紧要关头,敢死队员陈树生在自己身上缚满手榴弹,拉了导火索,从五楼窗口跃入敌丛,与10余名敌兵同归于尽,英勇壮烈的情景,令人泪下。

日军占领了四行仓库一侧交通银行大厦,并在四行仓库背面部署加农炮射击,但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厚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日军只得放弃进攻,但日军将四行仓库的供水与供电完全切断了。

●“八百壮士”的由来

租界上的中国民众从猛烈的枪炮声中,知道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深受鼓舞。

夜幕降临,四行仓库的守军用沙袋筑成一堵墙,慢慢筑到了新垃圾桥边,并派部队驻守。他们整整花了四五个小时将市民运来的食品、水果、衣物、药品等物质及一大袋慰问信拖到仓库里。对于上海人民的支援,谢晋元叫副官传话说:“请代表我向上海和全国同胞致意,我们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即使打剩最后一兵一卒,流尽最后的一滴血,也要与敌人拼到底,宁死也决不丢失中华民族的气节。”

这时还发生了一件版本众多影响重大的事情,就是杨惠敏送国旗的事情。当时中国军队都没有携带国旗和军旗,谢晋元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国旗悬挂在四行仓库顶上,以振国威军威。上海市商会迅速送来了一面大国旗。据著名中医陈存仁在《抗战时代生活史》一书中回忆:“突然一名女童子军杨惠敏,很勇敢地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跳入苏州河,泅水到达对岸。把她带的一面国旗送入国军手中。”这种说法最具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却似乎缺少现实可行性。而在曹聚仁与舒宗侨合著的、影响很大的《中国抗日画史》中写道,“女童军杨惠敏送国旗不是游苏州河过去,而是经由隔壁大楼凿开的墙洞过去的。”后来杨慧敏在武汉发表的《自述》中说:“当我负着神圣的使命走到垃圾桥附近时,被一英军阻止了。经我多番辩论后,我终于在这英兵的许可之下爬过了铁丝网,随又匍匐在地,爬过了许多沙包堆,约二小时之久,我终于爬到了四行仓库,将国旗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当谢晋元与杨瑞符从这位10多岁的小姑娘手中接过国旗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了一个军礼!杨惠敏问谢晋元今后的打算,在场的军人齐声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当小姑娘问及你们还有多少战士?谢晋元回答说:800人。而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的重伤员也被一一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还有多少守军时,统一回答说800人。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含泪撤退

因近在咫尺的新垃圾桥南面有两只巨大的煤气柜,怕万一煤气柜中弹,半个上海将化为灰烬,因此,英美等国派代表于10月29日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介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并委派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英国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议中国军人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并与在上海西部作战的第八十八师汇合。于是租界方面出面,与日本军部反复磋商,让中国军队撤退。

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原以为四行仓库至少应该有一个旅,两三千人的兵力,因此他答应了让中国守军撤退。后来当他从报纸上获悉,造成他的第三师团阵亡200多人的四行仓库守军不满800人时,脸上立刻挂不住了。他当即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

谢晋元含泪指挥部队撤退,但租界当局却解除了一营官兵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全部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被4名汪伪76号特务收买的兵痞刺死,年仅37岁。25万上海市民到孤军营为谢晋元将军送葬。

1983年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现宋庆龄陵园)为谢晋元重建陵墓。1985年9月,四行仓库列入抗日纪念地。(来源|读者报)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