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观察员 | 小红拖拉机 知名职场大V
编辑整理 | 林馥涵
特约观察员|小红拖拉机
核心观点
- 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垄断的敏感性和指数型增长的扩张模式。
- 传统公司薪酬看上去比互联网公司的低很多,但实际上这些薪酬可能才是合理的
- 当我们有焦虑感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内心有追求的。
编者按:本文由直播整理而来,有删减。完整直播可戳此回看>>
中年危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人到中年就会有一种危机感,有内在的,也有外部的比如工作上的,最近传出华为、腾讯都要大幅裁员,对象就是35岁以上还没成为高管的人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首先,每个人都会有中年危机,它其实是你在这个年龄的期待和现实状况之间的落差引起的焦虑。根据埃里克森的成长阶段理论,人们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会演变,每个阶段都有维持内心平衡的独特需要。比如很多人在30岁开始追求稳定的亲密关系和繁衍下一代。但是在职场上,特别是互联网公司,虽然大家年龄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都开始觉得自己可能会是被淘汰的人,发展机会越来越少,通道越来越窄。这跟互联网背后的模式息息相关,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垄断的敏感性和指数型增长的扩张模式。
互联网公司如果不能垄断市场占有头部位置,可能就会走向灭亡。那要怎么实现快速增长呢?砸人砸钱。钱好说,人呢?互联网头部企业和想要拥有垄断地位的公司,会要求很高的人才回报比,它需要优秀的核心人才把公司想要的结果变成一种可以实现的路径。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大多会采用领先型的薪酬策略,比如说像字节跳动这些头部企业,一般中小企业或者普通互联网公司很难通过高薪去挖墙角。
薪酬有一定的刚性,也就是薪酬不具有上下浮动的弹性,只能涨薪,一旦降薪,员工多半是要离职。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企业很难通过群体降薪来控制成本。
企业在快速增长的粗放发展时期,对于人力成本或管理效率不是那么敏感,一旦这个企业没办法像互联网公司一样野蛮生长时,就会开始追求人效比不降低。收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人工成本增速超过市场营收增速,就只有向管理要效益了,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公司较高人效和可持续发展。而工资很难降,那就只能裁员了。
互联网公司也并不是真的就想裁员,裁员会限制业务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动摇公司的士气。但企业也需要考虑到股东回报、现金流健康,如果疫情的影响是持久的,市场恢复周期漫长,高成本支出难以为继,不得不去通过裁员降成本。
为什么会裁这些年龄相较高的员工呢?超过35岁,职位、薪级也不低,但是很难去保证像年轻人一样保证高产出,这也是互联网的市场增速导致的人员加速贬值,因为在传统企业,一个人的价值曲线拐点一般会更靠后,比如45-50岁。
除了裁员这个职场危机,还有一个是内心危机感。在这个年龄段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限的方向上,考虑接下来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走得更稳、更顺、更高。但因为各种社会关系、管理职责、家庭事务,都会占用精力,所以可能会产生一种感觉,想做的事很多,但是自己好像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焦虑本身是一个好事,因为人所拥有的各种情绪身体给我们的提醒,当我们有焦虑感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内心有追求的,希望超越成长的窘境,但是现状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阻力,我们没办法那么顺心地去成长。
所以我们有限的能力、资源,和我们无限的梦想之间产生一个极大的矛盾。每个人都想有美好的人生,但任何时候,只有头部的人才能拥有某些维度上的美好,因为物质生产力是有限的,但美好往往都是比较级。我们现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放到古代也超越帝王了。
我们回到华为裁员这件事,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麻烦,如果你觉得出来后必须找同样年薪百万的工作才能满足,那你反过来问问自己,你真的值这么多钱吗?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我们对于价值的认知是要依靠一个参考系的。
比方说,很多人认为一线城市的普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可能月薪20K比较合适,但中国现状是月薪超过1万的人可能都不到5%,如果月薪2万,可能已经是百分之零点几。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不考虑买房和被消费主义所引导的时尚品质,月薪1万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都能生活,只不过可能生活得没有那么好。如果你的需求不是基本需求,而是更好的物质生活,那就需要更高的投入了。
所以要明白一件事,传统公司薪酬看上去比互联网公司的低很多,但实际上这些薪酬可能才是合理的。只不过是你已经被互联网公司吊足了胃口,觉得我本来就应该拿那么高的薪酬,但实际上拿到很高薪的人还是少数,甚至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的普通员工的薪酬也是一个中位值,只是比特别传统的企业,在同样的条件下收入会高一些,但是高的部分是理性的、有限的。互联网企业爆发式的增长速度一去无回,大多数的领域已经过了红利期。之前被过分高估的你的价值,正在回归到一个正常值。
知识型员工的定位
华为即便是裁员,肯定也还会有很多35岁以上的人位置稳稳的,因为只要你有足够强的能力,还是会有很广阔的市场。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知识型员工的定位在哪儿。
马云在接受一个采访的时候说过,他觉得那些学历比较高的人做外卖,是非常值得敬佩和鼓励的事情。大家非常不认同,认为高学历的人就不能去做外卖这样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他们的定位是知识型员工,他们应该做一些知识性相关的脑力工作,而不是体力劳动。
但是知识性劳动跟普通员工的劳动有什么差异呢?知识型工作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是知识溢出:我把工作做好,除了能够实现我个人的价值之外,我还有机会给这个组织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我是做人力资源的,我能够开发一套工具,来有效地提高面试的效率,如果我在内部做一个培训,培训其他的HR或者一线领导掌握这套面试方法,我们整体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这就是知识的溢出。
但是你做外卖工作的话,就很难能够实现这一点,你给公司提了一个战略,有人会听吗?你的信息会传达到CEO那儿吗?不会,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人力资源或者市场经理,那你非常好的观点可能成为公司的一个战略,成为公司的竞争力优势。
所以如果你能给公司提供的知识溢出效应非常弱,离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知识型员工之间的距离是有很大的差距,你就要考虑到自己是不是已经有职业危机了。当然也不至于这么担心,只要你总是去琢磨自己的工作,琢磨自己怎么样去为公司、为部门、为业务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实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从危机中突围的路径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潜在的中年危机呢?我给大家提供几个建议:
第一,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很老成、很专业、什么都会,也不要因为自己现在的薪酬很高,所以什么都不担心,什么也不学。只要这样想了,你早晚有一天会被淘汰的,因为现在后浪们已经非常努力了,也在拼搏。你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都未必能赶得上人家,你只是年龄比人家老一些,经历的事情比人家多一些。
第二是流体智力,心理学家在研究智力时,提出了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概念。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以晶体智力为擅长的阶段,这个阶段记忆力好,可以把一些哪怕没用的知识也记得非常牢靠。但成年阶段,会对一些有逻辑和推理的一些事物记忆更深刻,枯燥的观点、理论,大脑记忆就不敏感了。所以人到中年其实应该更多地利用你的流体智力去解决问题,去服务组织,那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流体智力水平呢?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更多工作相关的知识内容,追求自己在交叉领域的一些知识输出。
一味只追求专业能力可能会限制你的成长,随着职位发展,公司的需求不再是让你解决具体的某个问题,而是让你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帮助公司去梳理这个问题。所以越高阶越需要的是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概念思维能力,反而你的业务能力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低。因此你需要有这种务虚的能力,能跨领域地结合战略理解业务,敏感地洞察出业务之间的差距,在众多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前预判出问题,这些能力反而会成为比较核心的能力所在,这也是一个高级管理者的基本潜质。
所以追求交叉能力的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管理人员或者成为专业人士,这个是你可以成长的两个方向。
如果你能保证你的知识溢出很高频,而且很有价值,裁员时你肯定是排在最后一排,所以这才是一个知识型员工去追求自己的职业发展,抵抗这些中年危机的必经道路。
QA环节
@维基小可爱:从第一批90年代进入互联网工作的人到现在,这20年里,互联网这个行业基本上是只进不出,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已经饱和,没有什么新的机遇了。
@小红拖拉机:从大的环境上来看是这样的,任何产业都会经历一个晕轮曲线和生命周期:一开始有很狂热的周期,接下来再下滑,再慢慢成长,然后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周期已经过了20年,成长到第二个拐点的高点,红利基本上已经被吃透了,发展非常疲软。
另外,疫情也加速了下滑,有些老的互联网公司存活起来会更加艰难。互联网行业最初提出的“眼球经济”,也就是注意力经济,指的是人的可消费时间的分配。各种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人的精力被分散到各种app,再去用另一个产品去捕捉人的注意力、让人对产品有非常强的黏性,是个更难的事。
现在对很多互联网公司尤其是传统互联网公司来说,时机并不好。我不建议大家再特别追求互联网行业,比如说美团或饿了么等O2O行业。在这样的公司里面,知识型员工所占的比例更低,公司员工可能有五万人,但是其中80%-90%的人都是外卖小哥。所以如果一个行业、企业已经过了初创的成长阶段,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接下来会进入一个衰退和萎缩阶段了,这时候这些企业都会追求效率,追求资本周转率,追求更低的坏账率等等,会更加看重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豆豆:在互联网公司怎么避免内卷化?
@小红拖拉机:内卷化是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的观点,就是说人们虽然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去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恒定的生产效率以内,人们会努力的工作,但边际收益率是极其低的。
比如一个农民,在没有新的机械操作情况下,一亩地只能生产100斤粮食,他非常勤快,他能比别人生产多10斤。别人可能就是一早去农作,天一热就回来了,他是一早去农作,中午干到下午,每天都在农作,最终可能10亩地多产了100斤粮食,但100斤粮食卖的钱可能跟他所付出的加班抵消了,甚至没有带来明显的增长,这就是内卷。
怎么样才能避免内卷呢?用知识、经验、思维去帮助公司解决问题,怎么样实现呢?第一,多读书;第二,多学习;第三,多思考,而且尽量提出管理建言,这样你的观点就有更大几率被认可采纳,最终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你给公司带来价值,自然就没有内卷了。但是如果你只考虑到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你的替代性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超越你的职位,要有开放的心态,避免职位给你带来的思维上的短板。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入驻”计划,邀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践行者,在这里分享你的创业体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断,期待能听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
欢迎与我们联系,微信:cuiyandong66;邮箱:guanchayuan@36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