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导演批金鸡奖碰马金马奖“自不量力”, 港台电影到底靠谁而活

从《使徒行者2》开始,今年香港电影全是警匪片。大多数电影还收获不少票房,但这些固定模式,却也为香港警匪大片,甚至商业大片的现在和未来埋下很多巨大的隐患,特别是在当下内地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下,香港电影已经来到生死存亡的边缘。香港电影生死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这几点。影响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无非四个方向。官方管理,商业投资,生产制造商和观众消费者罢了。如果还要加一个那就是宣传和营销,但这个对于电影产品大方向而言,不是影响大方向的绝对因素。这对于香港电影在华语电影市场的位置,可谓是尤其的明显,这里就单独分析一下这四个方向问题。首先、消费者和资本商业为一档我们都知道,香港电影曾经不管再怎么辉煌。香港都是座小城市,只有区区700多万的人口,即使再加上台湾省2500多万,也不过3000多万的消费市场。

90年代前后香港电影巅峰时代,当时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香港电影基本盘就是港台3000万左右的消费市场,外加东南亚数亿人口的隐性市场。现在我们都在谈论信息革命的5g,香港电影为何会衰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电影领域的科技革命,90年代末美国电影用科技革了命,成功带入数字特效时代。电影一直就是银幕奇观的天下,香港电影从科学根子上落后了,首先丧失隐性的东南亚市场,即使港台本土市场也没能守住。

2018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没有一部电影是本土电影。在内地大获成功的《无双》香港票房3440万港币。请注意,这是港币。台湾省的票房就能好多少了?2018年台湾年度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与香港可谓是高度一致,没有一部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2018年最卖座台湾电影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全台票房2.2亿台币。请注意,这是台币。

那么《无双》在台湾的票房有多少呢,总共都不到5000万台币,票房连台湾年度前三十都没能入榜。再对比一下《无双》内地十几亿人民币的票房,港台本土市场,已经根本养不活那些动不动“折腾香港和全世界地标”的香港特效大片。港台电影人最终靠谁揾食,答案非常明显。你既然要靠庞大的内地观众揾食,自然要照顾内地人民的精神需求。现在内地人民的精神需求是和官方一样,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崛起。

当下内地市场除了人民的文化自信崛起,还有就是资本商业,还有延伸到营销宣传,渠道发行的强大等等。这对于香港商业大片影响最直接的,那就是真金白银的是投资。香港大片背后当然有着主导的香港电影公司,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看看这些年香港商业大片的片头,看看有多少内地电影公司的logo。可想而知,它们在这些香港大片里扮演什么角色。当然香港资本也不是只吃素,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份额谁多谁少,孰轻孰重,相信大家都是心中有数。观众和资本,市场和投资。它们从基础上影响香港商业大片的生存。

而内地无论消费者还是资本商业,对于现在的香港电影又有个基本要求,它就与另外两个方面有关了。其次,官方管理和制造商为一档。官方的管理,当然就是内地官方主导的方向,不管有多少人对于官方文化管理模式有点意见,但不得不承认按照目前香港混乱的现象。香港电影的文化内核,观众精神需求与官方管理基本一致。

这么一来,那些香港电影的制造商,也就是电影人想要获得庞大的内地电影市场和资本投资,必须得遵守内地的规则。那些阳奉阴违,表面一套和背后一套的港台影视剧,再到文化工作者。在这种万众一心的环境下,休想再糊弄住已经文化自信崛起的内地观众了。这四个方面是现在和未来香港电影,台湾省商业大片能生存的根本。香港和台湾商业大片的现在和未来。都只能依靠电影市场正迅速崛起的祖国大陆。前几天因为大陆电影退出金马奖一事,有个别台湾电影人表示并不在乎大陆电影退出,甚至放言大陆电影退出肯定会后悔,暗示金马奖多么尊贵多么权威。

此处并不讨论这次金马奖的问题,但从前面的分析能看出来,港台商业大片不管从投资再到市场,已经是绝对离不开祖国的程度。这几年台湾商业大片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从《使徒行者2》《扫毒2》再到《追龙2》,香港电影确实只剩下警匪大片。

但是,自从2012年《寒战》过后,香港警匪片能够逐渐形成几大风格,很大程度再次繁荣起来。未来虽然还有着大危机,还只要背靠国家一定有解决的办法的。这么一来,香港电影和华语电影,未来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