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服蜈蚣式治癌伤害了中医、耽误了患者?中医治癌避免哪些误区

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看,预计到2020年,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1500万。手术、放疗和化疗是西医治疗肿瘤的三大法宝,但手术的创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还是让不少体质较差或年老患者却步,转而寻求中医药治疗。

那么,中医药能治癌吗?中医又是如何治癌?中医治癌又有哪些误区?

听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嘉湘教授,以及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和根、刘苓霜的专业回答。

中医药能治癌吗?

我们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癌肿是肿瘤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更何况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肿瘤治疗除了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外,对于中晚期肿瘤主张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也彰显了中国肿瘤治疗的特色。

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病灶稳定率、抗复发转移、提高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多方面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关注和肯定,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成为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可以治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癌症?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界致病因子入侵,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蕴郁日久形成癌肿。肿瘤的生长又会进一步损耗人体正气,正不遏邪又助长了肿瘤发展。

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辨证论治成为大多数医家治疗肿瘤的共识,具体运用注重以下方面:

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得到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信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这些信息整理、归纳、分析,推断发病原因和病变机制,了解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脏腑经络的虚实,并据此立法处方,因人而异地制订治疗原则,有的放矢地遣方用药,体现了“个体化”治疗。

所谓“辨病”,就是根据某种肿瘤的诊断和特征给予特异的治疗。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病证合参能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临床效果更好。

2、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和祛邪是中医治疗肿瘤两大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讲的“扶正”不同于西医的“支持疗法”,也不同于老百姓讲的“吃补药”,是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原则,有针对地补益虚损不足。

“祛邪”就是用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甚至以毒攻毒的方法消除肿瘤。

在治疗中,扶正与祛邪必须很好地结合,做到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达到“治病留人”的目的。

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肿瘤治疗切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一味滥用攻伐之药,忽视病人的全身调理,结果只会戕伐脾胃,损伤正气,变证丛生,危及生命,于病人无益!

晚期病人最重要的是活得好、活得长,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得好,病人照样可以“带瘤”长期生存。

中医治疗肿瘤有哪些具体方法?中医治癌常用中药内服、静脉滴注、中药外治、针灸、气功等方法,药物治疗疗法不外乎扶正和祛邪两大类。

一、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肿瘤重要法则,可用于各种肿瘤的各阶段。

研究表明,扶正法能改善虚证症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复发转移,具体治法有几种:

1、益气健脾法:是治疗脾气虚弱证的基本方法,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语声低微,气短,自汗,纳少便溏,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等。

2、养阴生津法:用于阴虚内热证,临床见低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盗汗,心烦失眠,大便艰行,舌质红或红绛,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常用药物有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玄参、石斛、天花粉、龟板、鳖甲、玉竹、黄精、女贞子、知母等。

3、温肾壮阳法:用于肾阳虚证,症见畏寒肢冷,耳鸣,腰酸膝软,神疲乏力,夜间尿频,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薄,脉细沉。常用药有熟附子、肉桂、鹿角、巴戟天、肉苁蓉、仙茅、仙灵脾、锁阳、补骨脂等。

4、滋阴补血法:用于阴血亏虚之证,主表现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腰酸、神疲乏力,脉细,舌淡白等,常见于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血象低或大出血贫血的病人,常用药有熟地、当归、阿胶、龟板胶、制首乌、枸杞子、龙眼肉、红枣、鸡血藤等。

二、祛邪法:是中医常用的攻邪方法,主要用于以邪实为主的病人,具体运用有几法:

1、清热解毒法:用于治疗邪热壅盛的癌症患者,若临床表现为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肿痛,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黄疸,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脉数等,可拟清热解毒法治疗,常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龙葵、七叶一枝花、蛇莓、白英、山豆根、苦参、白毛藤、夏枯草、土茯苓、天葵子、鱼腥草、野葡萄藤、藤梨根、菝契、凤尾草、黄连、黄芩、黄柏、八角莲等。

2、化痰散结法:若见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等痰凝证用化痰软坚法,可选瓜蒌皮、皂角刺、夏枯草、海藻、昆布、生牡蛎、瓦楞子、山慈姑、南星、黄药子、泽漆、蛇六谷、半夏、僵蚕、猫爪草、柘木等。

3、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肿瘤有瘀血表现者,临床见痛有定处,肌肤甲错、舌质青紫或黯,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有青紫斑点,或静脉扩张,脉弦细或涩等血瘀证,常选三棱,莪术,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地鳖虫、穿山甲、鬼箭羽、王不留行、石见穿、凌霄花、蒲黄、五灵脂、蜈蚣、全蝎、水红花子等。

4、理气降逆法: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气逆证,可见胸闷,胸胁胀痛,胃脘及腹部胀痛,嗳气,呃逆,乳房作胀,脉象弦滑或弦细,苔薄白等。常用药物有八月札、枸橘,陈皮、川朴、砂仁、叩仁、木香、川楝子、延胡索、香附、乌药,枳壳、槟榔、柴胡、苏赓、玫瑰花、月季花、绿萼梅、沉香、旋复花、丁香、降香等。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各阶段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中医十分强调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选用扶助正气、培植元本、治疗虚损不足的中药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功能,增强内在抗病能力,提高免疫机能,达到强壮身体、祛除病邪、抑制癌肿发展、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延长生命的目的,这些也是中药治疗肿瘤的突出优势所在。

2、中医药防治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

中医认为,放化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邪毒,会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胃脘不适,胸闷痞塞,腹泻或便秘,苔白腻、脉濡滑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

常用治疗方法有健脾理气、和胃降逆、健脾化湿等,可选用平胃散、二陈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姜茹半夏汤等方加减。

3、中医防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放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常见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影响放化疗的顺利完成,降低疗效,甚至并发感染、出血危及生命,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白光白,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脉细软无力,可辨证为肝肾不足或气血两虚,常选用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汤等方加减。

4、减少肿瘤术后复发转移。

中医药治疗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长期服用可减少复发和转移。对姑息性手术者也可起到稳定、控制残存癌灶的效果。

中医治疗肿瘤提倡的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客观化、个体化、精准、综合的治疗,绝非一方一药就能显奇效。

我们要告诫患者,得了肿瘤切莫病急乱投医,盲目相信偏方、秘方和各种广告的新奇疗法,以免延误有效治疗,而应找专科医生寻求正规治疗。

那种过分夸大单一疗法或保健品作用、缺乏整体观念的所谓“中医治疗”,是对肿瘤病人不负责任的做法,千万不要轻信。

在上海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肺癌再度成为恶性肿瘤发病之首。肿瘤患者治疗中,除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外,扮演着重要作用的“中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那么,对癌症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应该避免那些治疗误区呢?

中医治癌是否被夸大?

中医治癌,有其特色:对晚期癌症患者,有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对于癌症术后患者具有预防复发、抗转移的作用;对于进行放化疗的患者,有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

中医治癌也有被夸大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一个偏方治遍所有癌症。

网上曾流传每日服用蜈蚣1至2条治癌、生吃泥鳅治癌的说法,民间亦有将癞蛤蟆晒干或烧成灰吃下去能治癌的说法。

这种说法,实则为中医的系统治疗带来弊端,也可能延误患者治疗。

2.将个案的成功无限扩大化。

曾有报道某中医门诊部经过中医的辨证施治,临床治愈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这只是一个成功的个案,并不能证明这个中医治疗方案对所有白血病患者具有百分之百的疗效。

3.癌症患者可以只吃中药,不进行手术、放化疗等其他治疗。

这说法是片面的。中医治疗癌症,主张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治疗,对于有手术和放化疗指征的患者,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主张多学科治疗应同时或先后进行。

具体说来,中医治疗有两大基本特色,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论治。

在中医看来,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与人体正气和邪气抗衡密切相关,正气虚弱,邪气入侵,正虚邪恋,日久阻滞气血,痰浊内生,痰瘀互结,而成积块。《黄帝内经》曰,“正气不足,而后邪踞之”。通过中医药来调整人体机能,扶助正气,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滥用中成药危害几多?

临床常用的抗癌中成药已超过100种,剂型包括针剂、口服、外用等。合理使用抗癌中成药是保证和提高中医治疗肿瘤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最大限度发挥中药抗癌作用的重要前提。

使用应遵医嘱并认真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抗癌中成药品种繁多,药物组成不一,特别是针剂,在使用前尤要熟知药物特性、使用方法、常用剂量、毒副作用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减少副反应。

滥用中成药可导致以下危害——

首先,虽然抗癌中成药大多无明显毒副作用,但使用时间较长后,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适反应,临床运用时要及时处理。

许多患者听病友介绍或看各类广告会自行购买多种抗肿瘤的中成药,错误地认为吃得种类越多,抗癌作用越强,认为天然中药没有副作用

这样的观点危害很大,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即使是植物药,也有一定的毒副反应。

例如,长期或过量服用华蟾素片、消癌平片,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轻则停药后缓解,重则造成肝肾功能衰竭。

长期服用复方斑蝥胶囊,而又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整,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所以,在门诊中,医生一般会让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指标变化,一旦发现肝功能、肾功能有异常时,会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或者直接停药。

其次,中成药的使用不能脱离中医的辨证与辨病。

中医药治疗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以感冒来说,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怕冷,舌淡苔薄白脉浮,我们认为是风寒感冒,治以正柴胡颗粒;有些患者感冒时表现为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则为风热感冒,则治以银翘片。

由于两者引起感冒的病因病机不同,所以治疗方法、用药也不同。自己随意使用则有可能使病情反复,使病期延长。

再者,抗癌中成药由于组方的特殊性,有些药物强调配伍禁忌,使用时应注意服用方法和食物禁忌。

如参一胶囊,火热证或阴虚内热证者慎用;肝复乐片,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慎服;抗癌平丸,服药期间忌食霉菌类食物;复方天仙胶囊,忌凉、硬、腥、辣食物等。

放化疗可否联合中医?

中医药可以减轻放化疗、靶向治疗的毒副反应,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临床研究中曾发现,中药可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比如:使用健脾和胃中药,或同时使用中医外治方法(耳穴、相关穴位敷贴),可以改善恶心、呕吐、便秘;

可以通过补益气血、补益肝肾的药物改善骨髓抑制造成的外周血象异常;

加入护肝益肾药物,可以起到保护肝肾功能的作用。

患者放疗后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肠炎,及局部皮肤受损,可选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养阴生津的草药来改善放疗造成的不良反应,如咳嗽、咳痰、咽干、咽痛、腹泻。

经基因检测有突变的患者可使用分子靶向药物,靶向治疗中可见全身性皮疹、皮肤瘙痒,或有出现大便增多或不成形的症状。中医认为,皮疹颜色鲜红是热毒旺盛、血热妄动的表现,可以选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腹泻明显,属于湿热下注,可服用清热利湿、厚肠止泻的药物,减轻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