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洛梅娜》:你可以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哥林多前书写过,爱是恒久忍耐,是不自妄,不张狂,凡事包容,相信,期盼,忍耐。

一间修道院中背后却蕴藏着无数的悲哀,母子分离,无数墓碑在此建立,也有无数的灵魂因此逝去,这就是《菲洛梅娜》。

一个根据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采用一个循环式的结构进行拍摄,探究了何为合理的信仰,以及有些信仰,是否真正是罪过,人物形象丰满又生动,演员演技优异,是一部较为值得观看的电影。

1952,那时的爱尔兰风气保守,人们对于性的认知偏执又固守。少女的菲洛梅娜因为一场爱恋,导致怀孕,被送到修道院中。当时,她每天结束苦役的唯一幸福,就是与儿子安东尼那短短一个小时的相见。

不幸的是,这样的幸福在安东尼3岁时被打破,他被送走了,而未来的五十年中菲洛梅娜一直处于忏悔之中,觉得自身享受性是一种罪恶。记者马丁知道了这个故事后,与其踏上了寻子之旅,不知他们二人的旅程是否能够找到安东尼,也不知修道院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这一话题,其实在欧美一向很沉重,我国人们的信仰其实更多以佛学为主,基督教徒的比例则很小,但国外却与之相反,信仰宗教的人会以其言行去约束自己,对自己心灵上进行叩问。

片中的修道院,已经完全魔化了对于宗教的认知,作为院长的老修女,似乎是曾经刻板毫无人情的宗教化身,她们以信仰的名义,去肯定自己行为的正确性。

对可能难产的女孩置之不理,欺骗即将生命结束寻找母亲的男人,甚至将孩子用高额的价格去卖给收养家庭,宗教教育的是人要宽容和善,而不是以神为名义,去行尽罪恶与残忍的事情。

菲洛梅娜,年轻时候也是个浪漫的女孩,她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喜欢性爱,觉得那会使其身体得到享受,随之被关进修道院,施加给她的个人想法是享受性爱是一件罪恶的事情,甚至终生受愧于自己曾经放弃的孩子。

一路的旅途,儿子的死亡,修道院的隐瞒,以及那句我原谅你了,其实都是她心灵上的一种转变。

宗教的魅力之处在于它使得人们的心灵受到正确方向的引导净化,但同时可能会有不良人利用宗教去施加给别人不应该有的束缚观点。最终的菲洛梅娜依旧信仰教,依旧相信自己心中的上帝,可这时的她再也不相信外界所谓的规矩以及传播的理念,她在这旅途中寻找到对自我的肯定。

影片中仍涉及了同性恋的话题,儿子安东尼是一个出色的政客,可却是一个同性恋,甚至为了政治抱负,终生都未在政坛上表露过自己的性向。

菲洛梅娜,曾经担心过儿子变胖,失去腿,不认识自己,却从未担心过儿子是同性恋,甚至在最终得知儿子的取向之时,也只是说,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敏感的孩子。这其实也表达了本片对于同性恋的一种宽容,这一行为被认同,被理解,被当作是正当的事情。

但同时安东尼的死亡原因,则也有着一种反讽,艾滋病以及同性恋身份,似乎在向社会告诫着某些东西。

这个世界上的过错与否,永远只有你自己可以去评判,不要因为他人的言论就去否定自己。追求爱情甚至是性,并没有错,用宗教之名,去大行敛财杀戮之事的人,才是最大的恶。

愿上帝给予人们的每一分光明,都在应该照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