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关注: 深州人撰写深州土味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影评

看院线电影,听深州方言,素人演员,新人导演,好奇心作祟,用同于大片电影的票价,去看了一部号称“土得掉渣”的电影——《平原上的夏洛克》。

画面打开后,熟悉的场景、亲切的乡音扑面而来。貌似杂乱无章的环境、黝黑的脊背和不加修饰的言语,无不释放着平原农村的质朴与真实。这是我小时候村庄的味道。广袤的原野、古老的村庄、斑驳的老屋、亲切的乡邻洋溢着农村的祥和与粗犷。如此便唤起了观影者的乡愁,没有丝毫雕琢修饰的痕迹,只原汁原味展示一个“土”字。土就土得实在,土得纯粹,土得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回了梦里老家。

片中两位素人主角表演非常接地气儿。

导演本人的父亲出演片中主角超英。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对话也简洁,但是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两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状况不断,笑点频频。三轮车的前方怎样,不得而知,人们只想跟着镜头探其究竟。区区两个素人演员,把中国农民的坚韧、执着、倔强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太多父辈的影子。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人人都觉得破案困难,根本看不到希望,他们却用小人物的方法钻路子、找办法不放弃。貌似荒诞可笑,但那是束手无策时的一道曙光,一根救命稻草。明知渺茫还要一门心思往前赶不希望被现实打倒,因为他们是不怕跌倒的小人物。他们有着农民特有的倔强,他们的承受力不可估量,没有面子可言,为达目的可以低到尘埃里,或者说一直就在尘埃里,却又始终不忘逆流而上。目的就是这么单纯,只为寻找真相,给兄弟一个交代,然后,每一个镜头都饱满,都意犹未尽。

主角徐超英话语不多,是北方农民那种闷闷的性格,不善言辞却心里有数。他有着黑白分明的观念,在万般无奈走头无路之时也能保留一道底线,那便是对正道的坚守。在亡妻坟前的独白,也是内心矛盾的体现,有无奈,有不甘,有善意的欺骗,有冷幽默式的自我安慰。给妻子一个说法,也是给自己的选择打气,其实心里早有了答案,盖新房真的不如兄弟的情份重要。然后镜头一转,是养鱼的屋顶,是破旧的墙面,放弃心心念念翻盖新房的梦想,拿定主意继续掏钱为兄弟治疗,给观者笑着笑着就哭了的感觉。

小人物占义把用无知当理由、农民的小聪明和不拘小节都表现出来了,些许间透着可爱和暖心,是整场的搞笑担当。五次三番让人不省心,五次三番挺身而出为兄弟说话。绕到农资部后院主动当孤胆英雄,用小人物的伎俩翻墙到校园和进入小区院内,每次结果都令人啼笑皆非,却总是冲在前面,为兄弟挡枪。他既心疼树河受伤无人照顾,又心疼超英辛苦一辈子不能实现盖新房的愿望,唯独没有心疼过自己,没有想想自己跑前跑后是为什么。最后放下酒杯,骑三轮车到桥下赴约,不想后果,舍己为人,知道拿到钱自己不会用一分,却贸然前去,满满的担当和大义。

影片对细节的运用也很简单,占义的三轮车被困坡下,随便招呼一声兄弟,便解决了,然后兄弟的三轮车又被困,又用同样的办法叫来其他兄弟帮忙。近乎笨拙的表现手法却引来全场的笑声,不是人们笑点低,是被农民这不掺任何杂质的淳朴所感染。在半夜,在野外,帮忙后一句客套话都不用说,把农民的朴素情感展现得酣畅而痛快。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本应很简单,看惯了太多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这种简单里透着诗一般的褒奖和歌颂。此外片中人物咀嚼花生豆的神态、关于卖牛钱的争论、案情有进展后表情里的满足,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一瓶酒、一碟花生豆,便能化解终日的劳累和疲惫的心情。

幸福其实很简单。三两老友,几句调侃,或者就坐在一起各自闷着头喝酒就是人生最美的时光。影片全程充满了暖意,充满了责任感。看到了导演对故乡的眷恋、对故乡人的礼赞,看到了小人物的初心,也正是导演要表达的初心,就是那种简单的快乐。正如末尾镜头里三兄弟迎着阳光一路疾驰轻松对话,自然、随意而亲切。人生再大的风浪都会过去,因为生活始终充满阳光。

注:作者季竹林,深州人,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生活,热爱文字,作品以散文、诗歌见长,多次在省市报刊发表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