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电影值得深思的东西有很多

片中的一些特写镜头做的特别好,包括对两个人审讯时,两个人一人一段的对话,再包括陈念去看守所看小北,那个玻璃反出小北的脸,两个人的脸重叠在一块。这一段两个人的演技特棒,一会哭一会笑,这个镜头算是整部我最喜欢的部分。再有对高考现场还有审批试卷现场,拍摄出的效果很好,也很真实,可以看的出导演是很下了功夫的。再有小北看陈念的书,书上的那一行字“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然有人仰望星空”。很多细节都做的很到位。 我不知道这种校园欺凌在中国现在是一种什么情形,反正我身边我已知范围内没有发生过。我觉得,校园欺凌和打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显然校园欺凌要可怕的多。我记得以前那会最讨厌的就是喜欢跟老师打小报告的人,这种人通常都会被孤立。所以我觉得其实遭遇校园霸凌的也并不都是无缘无故的,有的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然,它仍然是一种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我想说的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其实不是被欺凌者的反抗,而是减少欺凌者。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对孩子三观的培养,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总是会在网上看到一些什么诸如撕衣服拍裸照一群人欺负一个这种的欺凌,普遍都是发生在那种不懂事的小孩子身上。我觉得还是现在的大环境不太好,网上总是有一些很糟糕的东西,小孩子看了以为很“社会”,然后就去模仿,却不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其实大多数欺凌或者被欺凌的都是家庭存在问题,父母关心教育不到位导致的,还有就包括片中那位欺凌者的父亲采用打孩子的方式教育,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所以众多父母,你们的一言一行,也有可能影响你们孩子对待事物的看法。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扎心的案件,一个在路边等醉酒丈夫回家的女子被四个初中生活活打死,身体每一处都淤青,重要部位被火烧,而事后审问他们竟然说就是想听惨叫,享受那种快感,而且他们并不感觉任何的内疚感。而且好多未成年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我是未成年人,犯法也不会判很久(其实当时小时候我也有这种想法,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我觉得校园欺凌,旁观的人也有一定的义务来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但还是太多人都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我无关的样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实有的时候,可能一个报警电话,或许就会挽救一个生命。就像《悲伤逆流成河》里面女主说的“假设我跳下去,旁观的你们都是凶手”。 一部好片子,总会有一些让我看不懂的地方,像是这个开头和结尾,was和used to be什么乐园之类的,就没看明白,还有陈念的那个弱弱的男同学,我也没看出来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显示小北的“硬”?说到硬,想起了片中两个开车的地方,也是增添了一道风采。另外,还是很好奇,为什么校园霸凌片子的最大的霸凌者都会是一个颜值比较高的演员来演?我觉得这似乎不太好,给人们一种假象。不过这个小姐姐演的还是不错的,这么年轻就接反派角色,也需要很大勇气,另外一个魏莱的跟班后来被欺凌的我觉得可以演的更好,还是有一些表情很僵硬。 这个剧本我真的好喜欢,可能我喜欢作者把这种严肃的话题最后的结局写的美好一点吧,但事实其实往往不是这个样子的。片中有几次我都以为要结局了,其实在那几处结局也并不突兀,但总感觉不够完美。我觉得那个警察这个人物很重要,没有他也不会有这么好的结局,是她最终击碎了两个人错误的想法。但是我想,如果陈念一直不说的话,她也不会过的很好,一定会整天活在内疚之中,其实可能小北内心中也是希望她自首的,但是他不会说。所以最终两个人都被判刑,无论是从故事本身,包括对于法律的严密性,都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再到最后一个镜头二人出狱后的生活,很符合国产电影大团圆式结尾,而恰巧我也很喜欢。可是最终两个人也没有一起并排走,一直都是小北跟在陈念后边。其实最开始我还以为那个人是小北杀的,然后我发现我想的太简单了,如果真这样那电影也就没这么高评分了。正是由于小北以为自己可以成功顶罪,才有了后面更精彩的情节。电影很多情节都是很戏剧化的,现实中并不会发生,但并不影响它是一部好电影。就比如我想如果我是陈念的同学,看到她妈妈那个样子,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笑得出来的。再比如我觉得现实中,“小北”和“陈念”也并不会相遇。电影值得深思的东西有很多,可能一遍不一定会看的出来,也有许多台词都值得推敲。看了许多影评知乎关于电影的评价,还有关于删减的部分的一些东西,还是有很多自己没有看出来的,很多很多,良心作品,推荐大家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