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问西东》中, 第三个在西南联大的故事, 着实感动了

电影《无问西东》,想表达的主题就是“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但是关于这个主题导演的表达并不够深刻,起码没有对我的思想造成有效的影响。然而影片中第三个在西南联大的故事却着实感动了我。下大雨的时候,老师站在讲台上写字,长袍被打湿,讲课的声音被雨拍打在窗户上的声音盖过。无可奈何之下,老师只能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几个字,而窗户外面是马约翰带着学生们跑步的场景;警报响起时,老师和学生只得跑到防空洞里上课。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令人敬重的学者们甘愿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学生们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

这一段能让人深刻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于知识和学术的渴望。他们知道知识的落后造成了国家的挨打,每个人都怀揣着拯救家国天下的信念。心里有热血,有梦想,没有丝毫浮躁,静下心来为自己的梦想艰苦奋斗。虽然环境艰苦,但是心里踏实。这种充满干劲的人生状态是我自己渴求的。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缺少了国家和社会宏大命题的引导,人们开始有机会追逐自己的心愿,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这当然也是一种幸福,毕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和荣光。对于那个时代的缅怀或许就是因为在那种环境下有人可以带着我让我知道自己是谁,即使那仍是一个虚假的我,但起码自己的内心不会再因为迷茫而苦恼,就像影片中梅贻琦说的,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盲目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但仔细一想,倒也是这种苦恼支撑着我走下去,想看一看未来会发生什么,自己到底能不能从纷繁复杂中找到理想的目的地。如果这是一个清华学生的毕业献礼,我会觉得它棒极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剧情散乱,大量剧情并没有为“表现清华精神和伟大”这个核心思想服务,而单纯的是导演想拍得好,比如师母的剧情,对师母和老师两人的爱恨纠葛的起因,只是简单的几句平铺直述就交代完事,然后不断拉扯,厮打,悬念,跌宕起伏,死了,完。我不禁想问,这对主线剧情起到了多么不可替代的作用吗?你的每个镜头都要有它存在的意义,但凡世界上的经典电影,他们的优点里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多余镜头。师母的剧情,让我感觉自己在看十年前各大电视台最喜欢播的家庭苦情伦理剧。

我觉得这个电影的表现手法太过俗套,到了王力宏这一段,各处表现环境艰苦,弃笔从戎,精忠报国,甚至人道主义的镜头,过于肤浅俗套,当人第一次来到海边,海子会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问西东的导演会说,啊,大海啊,你全是水。黄晓明给章子怡刻的印章掉地上了,去捡,不断被人踢走,终于捡到。大哥,做导演呢,真的要学习,要进步的,要看看别人名导是怎么处理这种镜头的。我如果只是献礼,情怀,为啥不老实的在自家学校礼堂放一放就算了,拿到市场上的电影,最起码要对得起观众吧?我不知道客观上这部电影好不好,但我觉得非常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