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是新一代青春经验的打磨和呈现, 剧情层次感很强

首先,这部电影里没有矫情的疼痛,但有残酷的真实。以及更重要的面对迷茫和不确定,对心有恐惧但依然向前的勇敢生活的自我选择。《过春天》,无流量、无名导、无明星,却能够口碑爆棚、大奖拿到手软。其次,女主佩佩很喜欢雪,想去日本看那如樱花般飘落的雪,甚至把它作为了自己纹身。电影反反复复说港很热,也花时间去表现女主前期生活的快乐,但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往深处看,女主是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离异家庭,没有什么朋友,不被别人接纳。这个就是电影的矛盾的所在,花姐,佩佩父母,以及影片中各式各样的社会的小人物都是这样,不甘于拘于此,但又有所无奈。

再者,剧情层次感很强,层层递进,说几个让我记忆深刻的情节。佩佩第一次到花姐他们的聚集地,她不明白身边这些人的想法,也不懂她踏进这一步其中的水有多深,但是她或许感受到了些温暖,感受到了家人的氛围,这是她一直以来缺乏的,也是她所需要的。她的心里也许一直压抑了许多,无论是快乐的、忧伤的、无奈的通通压抑下来。

后来和母亲爆发时,已经压抑了太久的不满和情感,她敏感而脆弱的内心或许早已无法承受。还有,台词接地气,女主整体淡定但又有些小心思的性格感觉很真实(除了剧本还得表扬演员)。没有靠大段羞耻台词和内心独白,单靠角色的环境和行动就能表达出复杂的心理活动,还不难看懂。但是关于家庭背景可能有点模糊处理,女主爸爸是司机并现在有完整的家庭,妈妈工作没明说但至少赚钱的途径之一是靠男人。

可以理解为单纯的离异家庭,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听过“普通人利用工资差也能在大陆包二奶”的这种老故事,片里的女主妈妈应该就是这种情况。影片最后佩佩放下记载过不纯碎的友情和懵懂爱情的明信片,走向阳台望着天空;和母亲一起坐在家里饭桌上吃母亲做的家常菜;又独自一人把象征困于她内心的不自由和恐惧的小鲨鱼放生到大海。这是她与友情、爱情、亲情,和自己,和解的象征。

当佩佩最后一次独自放学回家,走过那个指向深圳的路牌,白色耳机已经没有再出现,只是跨着大步,平稳又不迟疑的大步。她已然成长,如同跨过了青春的迷茫和恐惧。当小鲨鱼回归大海,佩佩穿着整齐的校服仰着头,看向雾蒙蒙的海面,和飘在远处海面的亮着猩红灯火的渔船,她还是那个没有方向感的16岁少女,脸上依然有恐惧和不安,但她已经选择了放掉心里的不安。

最后,《过春天》的感情线真的很高级。男女主彼此没说过爱字,也没正式交往,但无论“情”和“欲”都恰到好处,也是没靠台词而是靠微表情和微动作就传达到了。万万没想到这里少男少女在彼此的身体上绑手机的片段,比一些片子里的性爱场景更有青春荷尔蒙的感觉。“带着荷尔蒙的革命友谊”才是青春感情线该有的样子嘛,看着比那些十几岁就爱你爱到天荒地老结果还不是要堕胎的故事顺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