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 因为《流浪地球》, 今年是我过得最好的一个春节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谈到科幻小说,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它实现了中国的科幻梦,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期待和幻想,也同时产生了不同的声音。在11月22日上午在成都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科幻大会开幕式现场,《从铅字到光影——科幻电影的中国之路》论坛邀请到《流浪地球》原作者、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分享他对科幻电影改编的见解。

“今年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刘慈欣谈道,《流浪地球》的改编他很满意,并且大大超出了预期。在他看来,这类电影五到十年才能呈现,却没想到这么快就出现了,“所以今年是我最高兴、过得最好的一个春节。”

科幻电影的合理配置应该是一部分改编IP,一部分是来自原创,更多的可能是原创。刘慈欣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都是IP改编,可能折射出一个短缺,那就是原创科幻的不足。

“观众满意的电影原作者通常都不太满意”

刘慈欣谈道,小说和电影是完全不同的形式,电影受到的制约是写小说的人无法想象的,尤其是高成本电影,面对的观众是不一样的。

“科幻小说可能只面向科幻迷,而科幻电影要面向所有观众。所以原来写给科幻迷看的小说,要变成所有观众都喜欢的电影,这是特别难的事。”

这就必须改编。“之前有创作团队问我电影改得满意不满意,我认为我满意不满意无关紧要,而是观众满意否。不过通常来说,观众满意的我们原作者都不太满意,但这个无关紧要。”

科幻的软硬在于思维方式,不在于科学知识

电影是百花齐放的,各种类型的科幻片都应该存在。刘慈欣认为,我们目前对科幻的软硬存在误解,很多人都以为充满科学知识就是硬科幻,“但科幻的软硬在于思维方式而不是有多少科学知识。比如《盗梦空间》,它没啥科学知识,但是它就是硬科幻。”

他谈道,一些由科学知识支撑的科幻电影,只要拍得好,也一定会获得欢迎。

缩短和国外科幻的差距在于建立完善体系

同时,刘慈欣提到一个大家都没注意过的点,好莱坞电影是不敢用太新的创意,他们都是严格筛选以前的创意,都是老套非常老套的,是大量科幻小说证明观众能接受的创意。“当时《流浪地球》我最大的担心是使用了科幻中很罕见的创意,把地球当成一个发射器。这在好莱坞高成本电影里决不会采纳,太冒险了,当然证明结果是非常好的。”

在刘慈欣看来,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在于数量的差距,不管是科幻小说和电影,不能仅凭几部作品,就都能出来高质量的电影。“好莱坞有成熟的生产和体系,我们也要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大量生产科幻电影、小说,这样才能让中国的科幻电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