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面前, 人们感到恐惧, 然而艺术展现了人们的人性光辉——《钢琴家》

《钢琴家》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二战题材的影片一向都很吸人眼球,但是这部电影没有像其他电影一般,大量描绘战争,反而给人更多的感受是生命的脆弱,在战争中人性的扭曲。

在和平年代,人不可能如此没有人性,是战争的残酷让杀人者与旁观者都变得麻木,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士兵,让你感觉他只是在杀一个牲口而不是人。

观看此部影片,如果可以深思的话,你会发现那些举枪杀人的士兵只是在执行任务或者命令,你更会恨那个发动战争的人,是他把灾难带给了波兰,最终也带给了自己。尤其是影片最后,德国军官也有人性的一面,在听完钢琴家弹奏那动人的琴声后,他人性美好的一面也得以展现,那个时候艺术给人的感觉要比战争更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都是没有错的,错的是那个时代,是那个统治者。

电影以黑白之间的不同层次与明暗对比表现悲喜色调的情感,屏幕中充斥着动荡与不安,导演通过主人公斯皮尔曼的双眼向观众展现着这个城市的一切。人类历史上的每一场战争,却无不为各自的利益而战,如果双方都不能和平解决,战争就不可能会避免。

回到电影本身,在电影后半段,有人陆陆续续告诉钢琴家这一切都快要结束了,再坚持一下,但是对他说这些话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坚持下去。独自一人在炮火中生存,到处都是危险,但是活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可能活着本身就具有足够有诱惑力,不再需要别的意义来解释。

《钢琴家》的镜头拉远拉近,前期个人和集体交错纵横,简简单单的画面刻画出每个人的不同,可是战争却把每个人最人性化的东西磨灭掉,让他们每个人都一样,没有选择,没有不同,没有生活。就像把钢琴家的领带扔掉一样,显示你个性的东西没有了,你就可以是任何人。

本片的最让人心里紧张的以部分应该是钢琴家与那名德国军官相遇,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发展下去,钢琴家应该被德国军官杀死或者抓走,来使德国军官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他们通过音乐艺术的交流,内心之间的种族与国界之分便不复存在了。相比之下,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