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小时候喜欢上班,都是看tvb职场剧看的,以为长大就会自动变成宣萱,每天穿得漂漂亮亮通勤。
或者是像陈慧珊那样的,亮出证件穿过警戒线,用专业的视角搜集出无人在意却无比关键的证据。
下班和同事去酒吧happy hour,聊聊工作里的趣事,顺便探讨一下人性。
长大了才发现,大家都不过是1998年霍景良眼中的牛马。
到底香港职场剧里的精英,一个月能赚多少?
港剧里的“铁饭碗”有多铁?
前段时间的《法证先锋6》,重案组警员乔sir的儿子问他一天能有多少工资?他想买断爸爸的三小时,让爸爸陪自己参加学校的二人三足。
乔sir告诉他:一天大概2000块,一个小时大概200块。
这样算下来,乔sir一个月至少5万块,但是在太太全职,儿子读名校的情况下,这个还是工资还是挺紧巴的。
我知道私下打听别人工资是不对的,所以我就直接问bosco了.
他说法证铁三角的收入,应该是重案组高级督察井浩然<法证部高级化验师余星柏<法医范佩清。
结合警务处网站资料,重案组高级井浩然的工资应该是港币6万到8.4万。
余星柏每星期五飞一次大阪找老婆,我表示有点心疼他的机票钱,但bosco说了,“我们余sir人工很高的。”
根据公务员事务局的资料,余星柏和范佩清的工资应该是同一个等级的,即港币117580到135470元,结合他的口供,推测余星柏在12万左右,而范佩清在13万左右。
法医和法证部属于技术流的工作,招聘门槛会比较高,工资自然也高,警察门槛比较低、起薪也低,但晋升前景很好,工资涨幅也很大。
1997年《鉴证实录》里小唐菜就说了,有什么工作,预科毕业(差不多内地高中毕业)出来就有一万多块?这也是小唐菜选择从警的主要原因。
1998年的《陀枪师姐》,娥姐也提过,选择当警察就是因为铁饭碗、薪水高假期还多,她当文职的时候,工资就有一万多块,后来被调去当军装,心里很不情愿,但想到人工能有两万多块,觉得“那就当逛街好了”。
这也是为什么老公出轨之后,娥姐一个“师奶仔”可以把婚离得干脆利落,除了女性觉醒,那还有“铁饭碗”给的底气啊!
后期决心要当“陀枪师姐”,也不完全是为了除暴安良,只是因为佩枪之后容易升职,工资也会跟着涨。
不过香港警察每一次升职都伴随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娥姐升到“沙展”,也就是冲锋队队长,工作加了几千块,大概是3万多,但每天要带着一帮男人冲锋陷阵,还被质疑她没这本事,娥姐表示压力大到想“找个男人嫁了算了”。
娥姐和小生彻底be后,带着孩子移民出国嫁人了,铁饭碗也弃了,倒是好姐妹陈三元,一路从小警员升到督察升到警司。
按照2021年《陀枪师姐4》播出时香港警务人员薪级表,她的月薪大概是13.6万元,比2024年《法证》里的专业人士范佩清和余星柏都要高了。
除了晋升通道,警察还有很多额外福利,比如医疗和房屋津贴等,甚至港剧里还出现过一个可以创收的职位——情报科卧底。
《使徒行者》里的钉姐,表面上与三位养母一起经营沐足店维持生计,实际还有一个身份,专门帮刑事侦缉督察卓sir收集情报的警方卧底。
这份工作非常适合醒目的钉姐,每完成一次卧底任务,还能拿到一份奖金,所以钉姐的月收入构成是:警员工资+卧底奖金+沐足店分红,月薪5万也是有的。
由于卧底身份特殊,相当于24小时出勤,所以钉姐日常消费都走报销,连《隐形战士大战宇宙飞龙》这种烂片都能报,钉姐日常真的花不了什么钱。
每次和上司约见面,不是点龙虾拼盘就是和牛火锅,主打一个铺张浪费。
我都担心廉署要找钉姐对账了。
说到廉署,tvb儿童也不陌生,廉政公署是一个脱离政府机关的独立反贪机构,直接对行政长官负责,权力很大。
《寒战》里,廉政主任有权直闯警察总部,把警务处处长带走接受调查。
《廉政行动》系列可以说是tvb第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几乎每届小生花旦都客串过里面的角色,包括狄龙刘松仁郭富城朱茵张智霖,刘松仁更是从青年专员演到了廉署“一把手”。
廉署算不上“公务员”,但工资比很多公务员还高,助理廉政专员起薪就是2.7万。今年的《廉政行动2024》,陈山聪饰演的廉署总调查主任司徒启文简直全能ace。
案件调查都是他统筹的,暗访收集证据是他亲自上门的,抓捕行动还是他部署&执行的,连口供都是他亲自录取的,就差咖啡都要自己煮了。
当然司徒主任的工资非常高,按照icac官方职级表,月薪大概是15.4万到16.3万,比前面的警司版陈三元都要高。
高薪养廉,还真不是随口说的.
综上,港剧“铁饭碗”的月薪为:
“壹号皇庭”vs“妙手仁心”,哪个职业更赚钱?
从90年代开始,邓特希监制的《壹号皇庭》和《妙手仁心》系列,充满人文关怀的精英叙事,普通观众第一次走近律师和医生这个精英阶层的工作和生活。
穿名牌,住大平层、开豪车、打网球、酒吧haapy hour,每天都身光颈靓,在香港只要拥有专业资格并成为行业顶尖精英,收入确实比公务员可观。
尤其香港的专科医生,被称作“月球人”,就是说一个月能赚一球(一百万),而最顶尖的专科医生,甚至可能是“星球人”。
比如《妙手仁心》,仁爱医院脑外科高级医生程至美和急诊科高级医生黎国柱 ,按2024年的收入标准,结合资历,大概是12.7万-14.7万。
《on call 36小时》里的神经外科副顾问医生张一健,也在这个收入范围里。
张一健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让妈妈可以陪瘫痪的弟弟一起到国外完成升学梦想,他需要储到双份的生活费,经济压力很大。
一健头原本打算完成医院专科课程后,就去恩师范智岳也就是鱼仔的爸爸的医务所执业,在私人医疗市场自由开放的香港,私立机构的医生收入比公立医院的医生收入更高,一般是2-4倍。
范智岳是神经外科的“大国手”,离开公立医院开诊所不到一年时间,就迎来了扩张,他是香港许多富豪指定的私人医生,这种私人诊所收入就没限制了,一个几小时的手术就要几十万,当“星球人”就不稀奇了。
很多人都觉得他离开公立医院去专科医院是“拜金”的体现,而范智岳只是觉得在公立缺少自由度,想更好地照顾病人。
只不过私人医院的病人,通常都是有钱人,如果只为他们服务,多少有点违背“大医精诚一视同仁”的初衷,鱼仔也因为这样不太认同爸爸开私人诊所的。
综上,港剧医生收入为:
连西装都要借,大律师居然这么穷?
在香港打工的星球人除了大医生,还有大律师。
律师也分事务律师和大律师,大律师主要负责诉讼工作,而事务律师主要处理法律文件和法律程序。根据香港法律学会数据,事务律师的基本平均月薪约2万元,而大律师平均每月接近7万元,但无论大律师还是事务律师,人工并不是固定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接案子、打官司。
比如《怒火街头》里的蒋大状,一直给有钱人的集团打官司,经手的全是城中热门案件,光是官司费就够买下当时的几幢豪宅。
按照2011年香港豪宅标准,蒋大状一个客户的官司费接近3000万。
law霸和他一样也是大律师兼法律界传奇,但由于年轻时玩弄法律手段间接害死一条人命,从此良心受到谴责,不再帮有钱人打官司,而是在深水埗成立民间法律中心,帮助弱势社群争取他们的法律权益,官司费接近零。
他的办公室画风是这样的↓
事务律师也差不多,《男亲女爱》里,Miss mo上班的ck律师楼,在经历了97金融风暴后生意大不如前,搬到了更差的办公室,miss mo的办公室连窗户都没有,收入水平也直线下降。
《男亲女爱》没透露miss mo的具体月薪,但一开头她就主动跟ck说“自愿降薪3万”,条件是让她住进ck名下的豪宅“至尊豪庭”。
后面她的秘书apple有吐槽自己月薪8千跟miss mo月薪8万没得比,另外miss mo赢了官司还有10%~20的提成,猜测她降薪之后月薪依然有8万左右。
miss mo自诩是professional的律师,业内资格高,客户资源稳定,收入自然不低,但对于律政新人,就算到了2024年,起薪依然不高。
《是咁的,法官阁下》就揭露了律政新人王们的烦恼。
他们每天都在为琐碎的案件奔波,加班加点处理事务,由于没有名气,还经常接不到生意,为了省钱不但要和人合租住屋,还要合租办公室。
剧里的见习大律师,足足折腾四小时陪客户录口供,赚了三千元,而和他合租办公室的大律师告诉他,自己接的第一宗生意只有一千五百元,而且是全包价。
饰演新人律师的梁烈唯提到,自己入行tvb时薪水只有每个月2000块,而他这次饰演的律师比自己入行时还惨,根本赚不到钱。
连穿的西服都是去商场 “借”的。
综上,港剧律师们的收入为:
港式牛马有多难?
香港职场剧还展示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工种,有“星球人”,但也有温饱线上挣扎的牛马。
《男亲女爱》里miss mo工资8万,做师爷的余乐天工资2万,而大学毕业、在杂志社打工的阿man,只有5千元。
《婚后事》甘诚钧和潘善仁,同一个大学毕业出来的中文系学生,一个当了补习天王,开补习社,年薪数千万;
一个去大学当“流浪讲师”,由于课讲得太闷并不受学生欢迎,找他讲课的学校也少,月收入约3万,寒暑假还可能直接0收入。
去年《新闻女王》热播,看到晓薇连生病了都想着回公司上班,就有人好奇snk的工资到底是多少。
其实第一集文慧心就说了:“要赚钱,公务员能多赚五倍,做生意可能多赚十倍,好多行都好过做新闻。”
根据近年jobsdb的薪酬调查结果显示,香港记者月薪中位数是1.9万元。
刘艳这样的新人记者,起薪大概是1万元。
当然记者收入也会随着资历升高,像徐晓薇、张家妍、许诗晴这一批,既能做采编又能出镜还能实地挖掘新闻题材地的资深记者,底薪+出镜次数大约是4万元。
据说文慧心的原型是tvb前金牌主播方健仪,2011年时曾有杂志报道方健仪的月薪是5万元,那么算上涨幅,文慧心在snk时的工资应该在8万左右,佐治仔同理。
所以不用怀疑,新闻女王里大家是真的靠新闻理想坚持下来的,纯粹把新闻当工作的人,会像摄像师九哥这样:
不过man姐和佐治除了搞新闻,也经常和高官、商界接触,有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搞钱渠道绝不止拿snk的死工资。
如果想更有保障,也可以走许诗晴的路,去特首办当公务员,工资马上就能翻几倍了。
香港职场剧通常聚焦精英人士,造成一种人均“月球人”的印象,而在一些生活剧里,大家的工作会更接地气。
《香港爱情故事》里的小两口,就是在广告公司打工,月薪3万左右的牛马。
为了买房凑首付,两人只能花式省钱,吃饭共享一份单人餐,就连夹公仔、打的士都有quota。
就这样,离买房子还是遥遥无期……
香港有公屋制度,也就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住屋保障的住屋,这也让一些年轻人有了“得公屋者得天下”的观念,大家一到18岁就排队申请公屋。
而为了符合“低收入”标准,年轻人甚至主动要求减薪降职,希望匹配公屋资格,《上车家族》里年轻的公屋夫妇,就是这样每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保安甚至成了年轻人的“笋工”,因为“除了定时巡逻,就是吃饭、打游戏、睡觉,最重要的是,它的收入不会超过申请公屋入息上限。”
也难怪港剧里的年轻保安真的越来越多了。
综上,港剧各工种人物收入为:
e姐结语:
小时候看港剧,总觉得里面职场精英的工资高得难以想象,如今发现北上广深的大厂员工,收入也并不比香港职场差,而选择北上寻找工作机会的港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而比起薪水更让我羡慕的,其实是香港的职场环境。
注重隐私、不内卷、充分的劳工保障,女性可以获得和男性一样的工作待遇和机会,而35岁的员工不是该优化的年纪,而是竞争力最强的年纪。
希望内地职场工资待遇能和港圈看齐的同时,职场环境也能越来越好吧。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最向往的港剧职业是?
来评论区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