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突出重围》出版26载,这部忧患之作至今生命力旺盛

娱乐头条 5275℃

从程序员到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柳建伟的命运转折与长篇小说《突出重围》紧密相关。这部对他意义非凡的作品,1999年入选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的10部长篇小说,2019年又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突出重围》揭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中,在生存挑战和物质诱惑的重重围困中,英勇善战、杀出血路的忧患之作、激越之作,意蕴丰厚。

怀揣文学梦的程序员有野心

献礼︱《突出重围》出版26载,这部忧患之作至今生命力旺盛 - 陆剧吧
柳建伟近照

谈及《突出重围》的写作缘起,61岁的柳建伟的记忆之门缓缓打开,几十年前,他还是一个技术侦察部队“伺候”电脑的程序员,但他怀揣文学梦,立志要当作家。

柳建伟回忆说:“1991年秋天,大学毕业8年后,我再次跨入大学校门,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专职学习写作。”也正是在那几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军队如何在这种国际新形势下保卫国家安全,成了柳建伟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1994年至1995年,柳建伟在北师大一边读研究生,一边研读党史和军史,创作了反映国共第二次合作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红太阳 白太阳》和描述红一方面军征战史的纪实作品《日出东方》。“对党史、军史的仔细研读,让我更觉得有必要用一部小说来表现对我军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与认识。”柳建伟说,随着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明确提出,1996年冬天,他着手准备长篇小说《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的创作不仅有国际国内形势的大背景,也深藏着柳建伟远大的文学抱负,当时年轻气盛的他有着要改变国内军旅文学现状的雄心。

关于当年国内军旅文学生态,军旅文学评论家朱向前有着深刻观察,他认为,20世纪80年代末,军旅文学“两代作家在三条战线(和平时期军营生活、当代战争和历史战争)作战”的基本格局逐步瓦解,进入90年代,除朱苏进、朱秀海、周大新、徐贵祥等少数作家外,当代文学已很难在这一领域听到相应的反响与回音了。

而在柳建伟看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军旅文学现实题材作品写成了军队的一己之悲欢,他坦言,自己“那时候很有野心”,想改变这种局面,“一心想把现实军事题材创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靠想象写网络战、信息战

受益于多年的文学训练,柳建伟创作《突出重围》可谓一气呵成,只用了不到100天就完稿,关于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的架构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柳建伟说,他有画图的习惯,人物关系图、情节推进线索图缜密、严谨,处处要考虑周全,处处要严丝合缝,这为他的下笔创作垒好了基石,保证了写作的高速进展。柳建伟此后也一直秉持这样的创作习惯,从中获益匪浅。

1998年11月,《突出重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很快广获好评并成为畅销图书,同年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同名电视剧热播。

献礼︱《突出重围》出版26载,这部忧患之作至今生命力旺盛 - 陆剧吧
《突出重围》(1998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突出重围》问世后,引发文坛热切关注。朱向前评价,这是一部着力描写人物群像的作品,几十个人物分布在从普通士兵到大军区司令的广大“空间”里,错落有致、浓淡相宜。方英达、朱海鹏、范英明等人物形象富有独创性。他认为,这是一部具有“盛世危言”品格的忧患之作,体现了中国作家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呈现出的沉郁、激越的美学风范,暗合了转型期的时代精神。

多年后回望这部作品,柳建伟认为小说比较早地触及网络战、信息战、电子战这些前沿话题,“27年前,我写的时候,实际上是完全靠自己的想象,小说预言网络战、电子战、信息战将来会非常重要,后来果然如此。”柳建伟还在小说中大胆直面军队腐败等问题,表现出作家深重的责任感、使命感。

柳建伟回忆道,正是因为《突出重围》的播出,当年不少热血青年投身军营。而他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被调到原成都军区创作室,真正成为一名专业作家。

也是因为《突出重围》的火热,柳建伟立下创作“时代三部曲”的宏愿。2000年10月18日,柳建伟在成都开写《英雄时代》,尽管后来40多万字初稿废了,但重写的《英雄时代》最终为他赢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北方城郭》《突出重围》《英雄时代》组成的“时代三部曲”成功“突围”,被誉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坛的一道亮丽风景。

献给妈妈的特殊礼物

《突出重围》题材宏大,但背后还隐含温暖又悲伤的往事,谈及这些,柳建伟忍不住落泪。他难忘2000年冬天的成都街头,难忘《突出重围》火爆的过往。

献礼︱《突出重围》出版26载,这部忧患之作至今生命力旺盛 - 陆剧吧
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海报

2000年的1月3日,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开播,中央电视台除了周六每天播一集。那时候柳建伟刚刚开始使用手机,刚播到第二集,他的手机被打爆了。

柳建伟当年住在民谣歌手赵雷所唱“走到玉林路的尽头”的玉林路上,推着自行车走在路上,街头巷尾飘着《突出重围》的片尾曲,那个时候他真想妈妈也能听到,他想妈妈一定会为他骄傲,为他自豪。

柳建伟的妈妈是位桃李满天下的小学教师,但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58岁。柳建伟说,妈妈生前喜欢看长篇小说,晚上批改完作业还喜欢看电视剧。作家周大新的老家距离柳建伟家不到50公里,妈妈就鼓励他以周大新为榜样从事文学创作,还希望儿子也像周大新一样能有电视剧问世,妈妈说:“啥时候也能给我弄一个电视剧,我在上面看看。”

1994年,柳建伟妈妈被诊断出了癌症,医生断定时日无多。为了给妈妈治病,柳建伟拼命写东西挣钱。但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何启治来看柳建伟妈妈,曾委婉地提到,“你儿子现在为了挣钱把精力都放在其他地方,如果老这样,一味写挣钱的东西,会把一个好作家给写废了。”何启治还对柳建伟直言:“孝有大孝、小孝之分,你现在做的也算孝,但是小孝。如果你可以写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出来,你为什么不写呢?你妈妈也会很慰藉。”

献礼︱《突出重围》出版26载,这部忧患之作至今生命力旺盛 - 陆剧吧
十几年前的柳建伟

柳建伟听从了何启治和妈妈的劝告,开启了长篇小说创作之路。妈妈生前看到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北方城郭》,只是手稿订得太厚,“我妈那时候体力已经不行了,她拿不动,就看了两三页,她跟我说一定要熬过去,想活着看到书出版。”遗憾的是,她没能看到……

对于柳建伟来说,《突出重围》是献给妈妈的一份特殊礼物,不仅图书出版了,后来还拍成了妈妈最爱的电视剧。“那年,我拿到样书就回到我妈墓前,一页一页撕下来烧给她,后来一直都这样,聊补遗憾。”

《突出重围》出版26年,但依然拥有长久生命力。他说读者从未忘记《突出重围》,每年销量还有上万册。

人物寄语:

作家永远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和时代同频共振,始终要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突出重围》记录了时代,书写了人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样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柳建伟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