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娱乐头条 9311℃

金秋9月,好戏连台!

剧迷翘首期盼的德语原版经典音乐剧《伊丽莎白》将以音乐剧版音乐会的形式首登广州,华南地区仅此一站;法语音乐剧近年来的“扛鼎之作”《摇滚莫扎特》强势回归。

这个9月,多部华语优秀原创也将亮相湾区舞台。双女主悬疑音乐剧《蝶变》让你感受老上海风情,“新·国风”音乐剧《杨戬》看二郎真君“神仙斗法”,舞蹈剧场《火车站》赏现代舞与街舞擦出新火花,备受年轻观众喜爱的“话剧九人”将带来原创新剧《翻山海》,突破过去知识分子群体的既定视野,开辟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天空。

这个秋天,我们继续相约剧场!

1

音乐会版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德语原版经典音乐剧《伊丽莎白》将在广州上演。图为往期剧照。

演出日程:

9月26日-30日 广州大剧院

有人说,相较于百老汇和西区的复杂多样,法国音乐剧的活泼乐观,德奥音乐剧总是有一种令人战栗却又无法自拔的黑色浪漫。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奥地利,古典音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两个国家诞生过许多音乐大师,取得了很多非凡的成就,音乐剧就是其中之一。 德奥音乐剧在古典音乐的优美厚重中又融合了摇滚的激情个性,极具鲜明的特色。

9月,剧迷翘首期盼的德语原版经典音乐剧《伊丽莎白》将以音乐剧版音乐会的形式登陆广州大剧院。这部杰作由剧作家迈克尔·昆策与作曲家西尔维斯特·里维共同创作,讲述了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茜茜公主)充满戏剧性又令人感慨的传奇人生。该剧不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更是在中国的音乐剧迷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

此次来华演出的音乐剧版音乐会由原版音乐剧制作方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剧院vereinigte bühnen wien与丹麦lion entertainment公司联手打造出品,承袭《伊丽莎白》在维也纳美泉宫的音乐会传统及版本,不仅有浓缩精炼的舞美呈现,更将带来原汁原味的华丽造型与精美服装。演出阵容将力邀欧洲一线主演,并在海外特邀的管弦乐队烘托下,由近30名演员与优秀舞者共同完成剧中全部金曲的表演,令人期待值拉满。

2

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摇滚莫扎特》是法剧近年来的“扛鼎之作”。

演出日程:

9月6日-8日 广州大剧院

《摇滚莫扎特》的诞生,对法语音乐剧界具有“里程碑”意义。该音乐剧专辑收录众多朗朗上口的经典单曲,在法国音乐专辑榜上榜20周,收获粉丝无数。单曲 《tatoue-moi》则连续5周保持全法销量冠军,并取得了连续11周保持销量前5的惊人成绩。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该剧有着欧洲歌剧般的华丽舞台制作,也有着法国音乐剧独有的个人独白,细腻且精致是全剧的精髓,而疯狂的莫扎特更是“燃爆”全场的中心点。大胆的摇滚乐配以经典巴洛克风格的服装,现代的表现手法配合欧洲宫廷的舞台,原创摇滚乐与莫扎特的古典乐作品相结合,两种极端风格在华丽舞台上的极致冲撞,一代音乐大师的不羁才华和向往自由,不畏权势的浪漫情怀,在全新的演绎下显得流光溢彩,却又返璞归真。

作为法剧近年来的“扛鼎之作”,《摇滚莫扎特》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口碑爆棚,一跃成为法剧现象级代表作。饰演莫扎特的“小米”米开朗基罗·勒孔特(mikelangelo loconte),给无数人带来了惊喜,也让无数人“圆梦”。2009年首演以来,“法扎”基本不曾换卡,作为原版主演的他用身份的转换,文化背景的融合与冲突,为奢华的“法扎”创造了有史以来基调最高昂积极、青春热血、活力逼人的莫扎特形象。

2024年,原版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强势回归,不老的“小米”带着肆意的血色浪漫,再次回到热爱他的观众中间!

3

悬疑音乐剧《蝶变》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音乐剧《蝶变》重现了民国时期的老上海风情。

演出日程:

9月15日-16日 深圳万象天地剧场

9月21日-22日 佛山琼花大剧院

汇集“谍战”“老上海”“双女主”等热门元素,原创音乐剧《蝶变》2023年1月在上海大剧院new box小剧场首演时,11场演出场场售罄。

精致的舞美辅以多变的光影,爵士与小调交错的音乐,重现了民国时期的老上海风情。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美的旗袍,通过独特的女性视角与细腻的叙事方式,将东方女性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从中感受到坚毅、果敢的女性力量。

音乐剧《蝶变》取材于1939年的孤岛上海,愚园路公园别墅中同一屋檐下,两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在动荡的时代唱出一曲温暖底色的歌。

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不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文献,实地走访愚园路的老居民和老建筑,还多次拜访《愚园路》的作者徐锦江,深入了解愚园路的真实历史。

《蝶变》的音乐风格极富年代特色,作曲张钰曈、叶健锋参考了长三角地区小调以及中式流行乐还原当时曲风,还利用了时兴西洋室内乐与爵士的特点,创造了独特混合曲风。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成为首部正式在海外落地演出的中文原创作品,2024年7月20日,由瞳剧场版权授权,一台好戏联合never ending play出品制作的音乐剧《蝶·变》韩语版在韩国大学路顺利首演。上演两周,平均95%的上座率在韩国首尔大学路成为亮眼的“黑马”。

4

“新·国风”音乐剧《杨戬》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音乐剧《杨戬》赋予了人物更多元和丰富的性格色彩。

演出日程:

9月21日-22日 深圳坪山大剧院

9月28日 佛山琼花大剧院

作为“新·国风”音乐剧系列第四部作品,音乐剧《杨戬》取材杨戬劈山救母、三圣母与刘彦昌、天狗食月等神话传说,对杨戬、劈山救母的故事重新整合。宏阔的视角、创新的叙事,赋予了人物更多元和丰富的性格色彩,探寻传统远古神话与现代之间的对话。

随着剧情展开,观众一路跟随杨戬成长于山海旷野,劈山救母,斩妖除魔。每一次,杨戬在剧中克服彷徨疑虑、天生缺陷、往昔罪孽,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观众都能从中感受英雄强有力的价值信念与理想精神,看到心灵自我救赎的可能。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这部原创国风音乐剧在三轮孵化打磨的过程中,更注重杨戬身上矛盾的二元性,因此巧妙地突出他“半人半神”的身份,隐喻凡人杨戬和二郎真君之间的内心挣扎。二郎真君被誉为三界战神,“神仙斗法”是音乐剧《杨戬》的精彩看点。

导演刘晓邑为杨戬这个人物内心复杂的“阴阳两极”设计了在脆弱和力量之间来回转换的肢体动作,并用群舞歌队放大了二元对立的内心挣扎。武打的行云流水,舞蹈的灵动轻盈,呈现出写意美感。

神话背景发生在不可追溯的远古,音乐剧《杨戬》的立意则是指向现在,以英雄的历程为理解和体验人性、道德和社会提供了独特视角。

5

舞蹈剧场《火车站》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舞蹈剧场《火车站》将现代舞和街舞融合。

演出日程:

9月20日-21日 广州大剧院

《火车站》是黎星编导的“城市空间系列”继《大饭店》之后的第二部作品,hello dance吾街舞以联合出品的方式与黎星工作室深度合作。黄潇、马晓龙、昂昂不仅与黎星共同编舞,这些hello dance的领军人物更将登上剧场舞台,共同演绎新作。

黎星是大型舞剧御用男主角。由他主演的舞剧作品《沙湾往事》《天路》连续两届获得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更斩获了国内外顶级舞蹈赛事20余项金奖。他在2018年创立了个人工作室,致力探索当代剧场的不同表达方式。由他导演的舞蹈剧场《大饭店》在豆瓣、大麦等平台均保持高分,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首演后即成为舞剧爆款,巡演所到之处场场售罄。

黄潇作为hello dance厂牌的创始人,曾蝉联中国各项街舞大赛冠军。除了舞者身份,他还是出色的编舞师,在《这!就是街舞》中因编舞明显融入个人风格获得了大批关注。节目中编排的《隐秘的角落》《双》《丹青》等作品,都登上了微博热搜。而被誉为“街舞诗人”的马晓龙,让观众感受到街舞也可以细腻和动人。昂昂新颖精彩的编舞创意,也让导师们连连惊叹。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这一次,他们将现代舞和街舞融合,创作了舞蹈剧场《火车站》。街舞以长剧形式登上国内剧场舞台还是第一次,现代舞与街舞跨界融合,迸发出更多的创意和思想性。

6

话剧《翻山海》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翻山海》继承了九人幽微中见广阔的创作叙事。

演出日程:

9月27日-28日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

《翻山海》取材于一段历史裂隙中的微光——1920年代,两江女子师范学校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女子篮球队,并在短短几年中迅速成长,还应邀走出国门,扬名海外。

话剧《翻山海》继承了九人幽微中见广阔的创作叙事,选择了突破过去知识分子群体的既定视野,开辟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天空。

9月湾区好戏推荐:海外经典原版、华语优秀原创轮番上演 - 陆剧吧

主创团队灵活运用了舞美、灯光和影像技术的结合,将校园、球场、山海,甚至女学生们对世界的瑰丽想象搬上了舞台,整座舞台充满了东方气韵。与剧作本身的气质相呼应,剧中也将出现不少“漫画”式的视觉元素,并出现实时摄影的片段。光影配合演员行动,虚实之间,一场场激动人心的球赛在此发生。

曾为《春逝》《对称性破缺》等九人系列作曲的孙术乔老师将再度担纲音乐创作,这次的配乐风格既有地域特色,又打破了现实空间,将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尝试。

《翻山海》还拥有独具匠心的定制“衣橱”。七个角色,数十套服装,大到一件球服,小到帽子鞋袜,几乎都由剧组服化团队自行设计、打版,直至制作完成。她们翻遍老照片、书籍文献和时尚杂志,探求当时女性工作、生活乃至运动竞技的着装原貌;又配合舞台灯光的变化甄选面料、加以改良,在视觉效果与运动的舒适性之间寻求精准平衡。

撰文:南都记者 李春花

图片:主办方提供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