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火的人物莫过于刚在巴黎奥运会上拿到两块金牌的全红婵。
17岁的全红婵在此次巴黎奥运会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水花消失术”不仅让国人为之感叹,更让全世界倍感惊讶,尤其是在女子10米高台项目上的一跳拿到7个10分,震惊了全世界。
除了天赋异禀,全红婵也在努力克服身高、体重变化带来的挑战。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全红婵成功卫冕冠军,成为我国奥运历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征服了全世界、在网上圈粉千万后,却有知名报社体育记者称其“疯疯癫癫”。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朱小龙在网络直播连线中,对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
朱小龙在直播中使用“疯疯癫癫”“白痴”等不当词汇形容全红婵,这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感,也暴露了部分媒体从业者在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上的欠缺。
全红婵自东京奥运会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跳水界的焦点。她不仅在赛场上表现出色,场外也以她天真活泼的性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作为一名年仅十几岁的少女,全红婵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的不仅是作为运动员的成长,更是作为个人在社会上的健康发展。朱小龙在直播中对于全红婵的评价,使用这种带有明显侮辱性质的词汇,令人深感不适。
这样的言辞不仅伤害了全红婵个人的尊严,也反映出一些媒体从业者在履行职业职责时对公众人物缺乏基本的尊重。
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此事件的高度重视是必要的,迅速展开调查并承诺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谈及此事,不得不说全红婵身上的优秀品质。
首先,全红婵在奥运会上让整个世界目睹中国人之风采,为国争光此为“忠”,而全红婵在被问及有如此成绩靠的什么,她答“练呗,一天天练呗”,如此苦练为何,她答“为给妈妈看病”,此为孝。
在网上诸多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红婵颇受欢迎,面对记者采访也多次语出惊人,让人忍俊不禁,而这也正是全红婵的“真”。
在十米跳台夺得金牌后,全红婵在教练陈若琳怀里哭了个满怀,心情还未平复她又奔向了错失“大满贯”的陈芋汐,和陈芋汐拥抱。待人真诚,这就是最高级的文化。
全红婵夺冠后的这几天,关于她,发生了很多事件,也让人看清楚了全红婵身边的众生相。
前不久,陈奕迅在一场演唱会上被观众喊道“辛苦你了”,陈奕迅引用了全红婵的经典回答:“就像全红婵说的,谁不辛苦啊,个个都辛苦。”
全红婵在奥运会赛后的采访中,当被问及“你累吗”时,全红婵以一句朴实的“谁不累呀”道出了她对运动与生活的深刻理解。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每个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都要付出艰辛与努力的真相。
陈奕迅的回应与全红婵的回答不谋而合,二者皆反映了在各自领域中的不懈努力与对人生的坦然态度。这也许就是为何全红婵和陈奕迅的话语能够引发如此广泛共鸣的原因。它们简洁明了,却直接触及人心。
巴黎奥运会结束,全红婵回国后在机场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全红婵不仅被一些人强行塞花,还被围得寸步难行。一路上舟车劳顿本就很疲惫,而且还倒时差,但全红婵依然需要微笑面对镜头。
在遭到不少粉丝强行塞花后,全红婵的表情开始变得不耐烦,最后冷脸离开。粉丝对全红婵喜欢本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打着喜欢的名义来博取流量,还有一些粉丝将自己的喜欢强加于人,这就过犹不及了。
与此同时,全红婵的家乡更热闹。原本位于偏僻山区的村子因全红婵的成功,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种变化无疑为村庄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村民们纷纷在全红婵家门前摆起地摊,“小吃一条街”应运而生,村子里也开始连夜修路建停车场。
每天约有1000名游客涌入这个小村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容村貌,也为村民们增加了收入。正如网友所言:“婵妹妹凭一己之力带动了家乡的发展,挺不错的。”
然而,对于全红婵一家人来说未必都是好事,许多游客将全红婵的家视为一种象征,甚至有人认为她家门前的两棵凤凰树是她成功的“福树”,为了“沾光”,不惜前来抚摸树干,希望获得好运。
面对这些不速之客,全红婵的家人感到十分无奈。驱赶访客可能被误解为“摆架子”,而不驱赶则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将继续被打扰,于是一家人干脆搬到了果园居住。
全红婵的母亲更是无奈地表示,由于访客络绎不绝,怕过度拥挤,所以她们决定不让全红婵回家。即使是春节,全红婵也未能回到家中,而是通过视频与家人保持联系。全红婵的哥哥在直播中提到,村里已经人满为患,甚至出现了冒充他的人。
未来的道路上,全红婵依然有无数的挑战和辉煌在等待她,而社会也应承担起保护她的责任。愿全红婵能在更多的荣耀中继续前行,也愿大家理性对待她、支持她、学习她,也希望她和家庭能够在这份荣耀中找到平衡,回归平静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