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对电影未来的忧虑叩问

娱乐头条 1255℃

《第二幕》:对电影未来的忧虑叩问 - 陆剧吧

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充满着回望过去所带来的乐观精神。与之相比,两个月前的戛纳电影节开幕式虽然将目光对准未来,却显得忧心忡忡。

本届戛纳电影节,将昆汀·杜皮约导演的作品《第二幕》选作了开幕片,这看上去是个冒险的举动。杜皮约从来都不是个照顾主流大众趣味的电影人,他的兴趣和风格也相对古怪边缘,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

但当你看完这部电影,或许就能够理解电影节方面的意图。首先,这部众星云集的喜剧,要比杜皮约的前作对大众友好得多;另一方面,杜皮约在新作中也在有意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他对演员这一职业的思考,对当下电影生态的影射,以及对电影前景的忧虑,都让这部电影不再只是他个人趣味的展示,而成为了一部极具时代相关性的现实之作。

混淆现实与虚幻的游戏

表面看来,《第二幕》依旧是一部风格鲜明的杜皮约电影,因为他在其中依旧热忱地编织了一个将现实与虚幻相交织的游戏,这也是他为自己贴上的最大标签。从《真实》到《鹿皮》再到《扬妮克》和《达达达达达利!》,杜皮约讲述的每个故事,都会把现实与幻想/梦境渐渐混淆,以至于最终让人晕头转向。所以当《第二幕》再次以戏中戏的形式展开故事时,任何熟悉杜皮约的观众都不会惊讶。

《第二幕》以两段漫长的对话戏开场。两个男子大卫(路易·加瑞尔饰)和威利(拉斐尔·奎纳德饰)在讨论如何让前者摆脱他新近约会的女孩;而这个由蕾雅·塞杜饰演的女孩弗洛朗斯,则在央求由戛纳影帝文森特·林顿饰演的父亲纪尧姆认可大卫做她男朋友。听上去不过是老套过时的爱情喜剧剧情,不是吗?

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在杜皮约轻薄易碎的叙事中,第一层世界的人工表象迟早会崩塌。这不,在第二段对话中,纪尧姆坚持了没多久便暴露了自己的演员身份:他无休止地抱怨着表演工作在这个动荡年代毫无价值,认为电影都是麻醉观众的陈词滥调,演员都是自私虚荣的生物,他不愿再把这场无意义的工作进行下去,他要退出影坛。然而,来自好莱坞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邀约,让他瞬间忘了自己刚刚说过的话。即将奔赴好莱坞的他,又重新看到了自己的职业希望,他因此对当下这场狗屁工作恢复热情,甚至由于兴奋过度,开始羞辱自己的表演同伴们。

而他的几位表演同伴,各有各的忧愁。大卫认为虚构的故事比现实生活有意义得多,惋惜自己不能一直待在电影中;弗洛朗斯对表演尚存些许信念,但就连她的孩子们都对此表示异议:“妈妈,你的工作远比不上我们的保姆有实际价值,你只会装模作样。”至于威利,在四位演员中最像一个合格的社畜:他毕恭毕敬地满足着导演对其表演的所有建议,因为作为一个出道不久的新人,他没有太多选择,也没资格耍大牌。

《第二幕》:对电影未来的忧虑叩问 - 陆剧吧

电影将去向何方?

谈到导演,我们就不得不向大家介绍《第二幕》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人工智能导演。《第二幕》里面的爱情喜剧片中片,被片中角色介绍为“史上第一部完全由ai导演的电影”。因此片中的所有“演员”,不论是大牌还是新人,都不得不唯ai马首是瞻,一旦自己的表演偏离了ai导演和制片人根据大数据算法定制出的完美剧本,就会被ai评出低分,被后续的大制作电影拒之门外,甚至会被克扣此次工作的薪酬。

这样的剧情看似夸张,其实离电影产业当下的真相却并不遥远。由流媒体巨头如网飞、亚马逊和disney+出品的大部分剧集和电影,难道不正像是由算法自动生成的无灵魂产品?它们的剧情严格遵循公式,它们的选角符合主流观众的喜好以及刻板印象,它们的叙事节奏则完全合乎编剧宝典,每隔十几分钟来一场枪战/追车/爆炸戏,每当你因为充斥对话和正反打镜头的过场戏感到无聊时,它们就向你投喂一些让你难以拒绝的甜头。而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很少看得到“人”的存在。没有意外,没有可感的情绪波动,没有呼吸和心跳,有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叙述流程,和条件反射式的感官刺激。

杜皮约显然对上述现象充满忧虑,他用戏谑的口吻将忧虑成功地传达了出来。《第二幕》的戏中戏剧组中,人工智能掌握至上权力,尽管它在向演员训话时出现的技术故障依然会引人发笑。至于演员们,则变成了疲于奔命的打工仔,他们无法脱离剧本,无法即兴发挥,无法展现个性,天天担心着无意间的脱离轨道,会害得他们最终丢掉工作。

至于观众呢?我们是否应当像电影人一样,为电影的未来而忧虑?投资方和制作方的短视,似乎让电影失去了它原本曾拥有的核心价值,在海量垃圾内容的轰炸和流媒体对影院的威胁下,今年的北美票房正在创下二十多年来的最低纪录。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光顾电影院,集体观影体验的衰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常态。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不去反思电影的当下走向,那么我们将来还会有反思的机会吗?

面对电影的如此颓势,就连顽童杜皮约都无法继续沉浸在他闭门造车的游戏中。电影的困境冲破了虚构的盔甲,抵达他的作品中,而他也无法提供正确答案,只能尝试用振聋发聩的叩问警醒世人,并用片尾处那个长达三分钟的后退长镜头,提醒大家审视电影媒介在近些年来的行进轨迹,看看哪里出了问题,思考它还有没有可能回归原本坚持的初衷。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吴泽源

责编 杨静茹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