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举行竞选集会演讲时遭遇枪击事件,右耳部流血不止。在听到枪声后,特勤局人员迅速将特朗普包围保护,并迅速将之带离舞台。特朗普随后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表示,自己目前处于安全状态,只是“右耳被子弹击中”,正在接受医疗机构检查。目前,据美国特勤局最新消息,现场的枪手已被击毙,集会观众中1人死亡、2人受伤,事件正在以刺杀案的案件定性进行调查。
在特朗普突然再次占据媒体头条的时刻,拜登总统一方的反应也同样得到关注。白宫方面先是对这一事件发表了声明,随后拜登的竞选团队宣布暂停拜登所有接下来的外出活动,并尽快撤下所有的电视竞选广告。现在来看,今日的“流血事件”似乎正在成就着特朗普,再次将他推向“高光时刻”,而民主党则更加黯然神伤,甚至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今日的事件为拜登提供了“退选的台阶”。
▲ 事发时刻,现场一片混乱
拜登的回应显得“无处安放”
在枪击事件发生后不久,拜登可以说是第一时间在白宫紧急召开了记者发布会。他对于事件的回应总结下来包含三点:第一,对特朗普安然无恙表示欣慰并对他的家人表示慰问;第二,表明事件的原因暂不明朗,并对特勤队致以谢意;第三,对暴力行为进行谴责并表示美国不应拥有一个“充满暴力的社会”。
无论是发表声明行为本身,还是该声明中的具体内容,拜登的回应都算是无功无过的。尽管与特朗普的对决正步入“白热化”,但身为美国总统,在像危及社会安全的暴力行为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总是要将美国全体的利益居于首位,党派之争和大选胜负总是要排在后面。因此,这是拜登该有的姿态。
▲ 拜登总统对枪击事件作出回应
但这一“官方色彩”鲜明的回应多少显得有些无处安放,也透露出拜登和民主党的“哀伤”。他们非常清楚,这场只令特朗普流血但未致死的“意外”对这位对手而言就像是天助他也,一定会被特朗普和共和党用来大造声势。很明显,从特朗普遇袭时的“临场发挥”来看,他是非常懂得应变和顺势的。他先是本能的跌倒并面露痛苦,随后在特勤局人员的护送中,他从被安保包围的“人墙”中心凸起,鲜血在风的作用下流得满脸都是,甚至刮进嘴里,他握紧拳头并振臂高呼三声“fight”(战斗)。
正是如下这张照片,被大众戏称“比枪法瞄得更准”的镜头记录下来。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这张照片堪称完美,它寓意了美国人在面临生死时分,即使身负重伤,都要像雄狮一样咆哮呐喊并坚持顽强战斗完成“使命”——可以说,这张照片足以成为特朗普这次“大难不死”后其未来竞选的宣传“海报”。这也在无形之中顺便再次羞辱了拜登在平和状态下都颤颤巍巍、无力无神的羸弱模样。
▲ 一张“太过完美”的“竞选宣传照”
果然,对于以真人秀明星为出身的特朗普来说,其卓越的“镜头感”很为他加分,也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流血事件”发生后,不仅美国国内民众深切关注这位候选人的情况,而且国际社会也纷纷将目光聚焦于他。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都在第一时间对特朗普予以关心。
而拜登发布的声明不温不火,一方面是其职务所需,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希望尽可能避免此事升级发酵。从竞选者的角度来说,他现在有必要想办法为此事降温。不过与此同时,拜登团队中止其后续需要外出现身的活动,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拜登人身安全的担忧。在特朗普狂热火爆的maga支持者眼中,此次事件的嫌疑对象即使不是拜登,也很可能是拜登的支持者。这样想也不足为奇,毕竟宾夕法尼亚州(也是本次事故发生的地方)现在是个摇摆州,又是拜登本人的老家。因此,为了避免拜登之后遭遇可能的报复,其团队遵循“哪怕输势也不能舍命”的原则选择求稳。
▲ 宾夕法尼亚州事发现场的观众们
事件不太可能是特朗普或民主党的计
一些分析认为,此次枪击事件或是特朗普自导自演的一出“苦肉计”。从理论上来说,这似乎并不是完全没可能,这从目前大选的白热化走势、本次事件的性质和结果、特朗普的临场反应及带给其后续影响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明。然而,如果仔细思考,促使这一假设成立的一些条件是不具备的。首先,自1963年时任总统肯尼迪遇刺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流程的完善,美国对重要人物的安保措施已经逐渐系统化,不是单纯一个变量想要左右或打破就能轻易达成的。
更重要的是,假设这是一场戏,那么一个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是枪手的枪法必须毫无差池。现在实际结果的“理想之处”在于,特朗普被击中的部位是右耳,达到了流血能够引起的不小震荡的效果,但又没因直接死亡而结束一切。假如“受雇”枪手的瞄准镜偏左或偏右任何一毫,那将造成两种结果——要么特朗普毫发无损,或者像事实发生的一样殃及池鱼,直接击中了他身后的观众,那么这将被视作是在美国发生的又一起枪击事件,只是会因为发生于总统候选人演讲现场而在媒体中激起一阵小水花;要么特朗普将没有后续,直接“名垂青史”。
这两种结果,前者将无法达到现在发生的效果,后者将直接结束一切——对特朗普来说,一个没有意义,一个风险极高。这样来看,特朗普自导自演的概率是不大的。同样的道理,民主党主导此事的可能性也非常低。真正的刺杀身亡不仅将更大烈度地激化特朗普支持者本就高亢的狂热情绪,并且会再次印证特朗普坚称的自己被顽固政治势力迫害的论调。也有不少分析表示,假如特朗普真的遇了难,共和党或将顺势推出一个新人选继承特朗普的衣钵,以“延续特朗普的理念与灵魂”的口号继续发展选情,这对民主党来说同样不利。当然,这一切会不会发生,都是没必要再深究的事了。
抛开所有猜测,可以确定的是,现在的局面是特朗普因祸得福,民主党至少在势头上又被碾压了一次。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获胜的概率正在扩大;但另一方面,民调却显示拜登和特朗普的差距有所缩小,以彭博社最新数据为例,拜登对阵特朗普支持率为45%与47%,在如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等一些摇摆州,拜登的支持率甚至超过了特朗普。
▲ 以彭博社最新数据为例,拜登对阵特朗普支持率为45%与47%,在如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等一些摇摆州,拜登的支持率甚至超过了特朗普。图中,蓝色线代表拜登支持率,红色线代表特朗普支持率。数据来源:彭博社
正因如此,任何一些细微的变动都容易被认为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也就被放大化,让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猜想“这会对大选的未来走向产生什么影响”,更何况是刺杀这样戏剧性、波动性如此强劲的事。然而一成不变的回答是,几周前令拜登几乎“丢脸到全球”的总统辩论没有“锁定”特朗普的胜局,今日的刺杀事件同样不会。
一个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刺杀正在现代政治文明中“复苏”。在此次的特朗普之前,近年来一些熟悉的名字还历历在目,比如李在明和安倍。对于美国来说,政党对立的加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令偏见与不公堵塞了理性与法治的渠道,使得极端势力不得不采取野蛮与暴力实现仇恨情绪与自身政治理念的表达。未来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退化。
作者:王加特,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伦敦国王学院硕士,研习兴趣为新媒体与政治传播、战略叙事及话语分析。